據環球網報道,美國商務部近期恢復了芯片設計軟件、乙烷、飛機發動機等產品的對華出口,美媒認為這是中美貿易緊張局勢緩和的跡象。然而,不到48小時,美媒又曝出美國商務部正起草新規,計劃限制英偉達公司對馬來西亞和泰國出售先進人工智能處理器,此舉被解讀為對中國科技進步的新一輪打壓。這種“讓步”與“殺回馬槍”的反復操作,再次暴露了特朗普政府對華政策的不確定性和戰略焦慮。
特朗普資料圖
從歷史經驗來看,特朗普政府的對華政策向來以“極限施壓”為核心,通過“收緊—松綁”的反復博弈來謀取談判優勢。今年7月3日,特朗普政府連續解除三項對華出口禁令,包括允許通用電氣航空恢復向中國商飛出口噴氣發動機,這被外界視為對中美倫敦經貿會談成果的落實。但這種調整并非基于實質性的政策轉向,而是博弈手段的一部分。外交學院院長王帆指出,美方此前的限制措施本就不合理,如今取消只是“回歸正確做法”,談不上讓步。
更值得關注的是,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反復性在關稅領域表現得尤為突出。今年4月,特朗普宣布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征145%關稅,引發全球市場震蕩。經過日內瓦和倫敦兩輪談判,雙方于5月達成協議,將美方對華關稅降至30%,中方對美關稅降至10%。然而,7月7日,特朗普再次宣布對日本、韓國等14國加征25%至40%不等的關稅,并威脅稱若對方反制將進一步提高稅率。這種“出爾反爾”的做法,不僅破壞了國際經貿秩序,也讓中美經貿關系的脆弱平衡面臨考驗。
特朗普資料圖
面對美方的反復施壓,中方始終保持戰略定力,采取“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的策略。在貿易領域,中國連續三個月拒絕購買美國原油,迫使美國頁巖油生產商承壓,最終促成美方在部分出口限制上的松動。在科技領域,中國加快推進C919國產發動機研發,預計2025年將裝上C919進行測試,徹底打破美國在航空領域的壟斷。同時,中方依法依規審批符合條件的管制物項出口許可申請,并明確表示“對話合作才是正道,訛詐脅迫沒有出路”。
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反復,本質上是其國內政治考量與戰略焦慮的外在表現。一方面,特朗普試圖通過關稅施壓為其中期選舉造勢,另一方面,美國在高科技、軍事等敏感領域的“泛安全化”競爭,反映出其對中國崛起的深度擔憂。然而,這種“筑高墻”的做法不僅無法遏制中國發展,反而會堅定中國自主自強的決心。正如民航業評論員張仲麟所言,美國的技術封鎖只會讓中國更堅定地走自主創新之路。
特朗普資料圖
當前,中美關系正處于關鍵十字路口。特朗普政府若繼續采取“以壓促變”的策略,只會加劇雙方對抗,損害兩國利益。中方始終強調,任何合作都必須以尊重彼此核心利益為前提。正如王帆所言,中國樂見互利共贏,但也做好了應對各種可能的準備,“這個世界足夠大,我們跟其他國家照樣可以實現互利共贏”。在全球化深度融合的今天,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沒有出路,唯有通過平等對話與合作,才能推動中美經貿關系行穩致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