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下旬,全球防務圈再爆重磅消息。沙特《阿拉伯新聞》、俄羅斯RT,以及中東之眼等多家媒體在24小時內同步報道:伊朗正以石油為籌碼,從中國獲得新一代防空導彈系統。
聯合國6月最新武器與貿易報告數據顯示,伊朗防空體系自6月初伊以沖突后幾乎被打成真空,損失高達75%。一組數字,全球警覺。
伊朗防空系統崩潰全紀實
6月,伊朗與以色列的沖突將中東局勢推向沸點。以色列空軍F-35I隱形戰機多次深度突襲,配合F-16與F-15機群,摧毀伊朗大部分彈道導彈基地和多座雷達站。伊朗核設施、指揮中心接連遭受重創。12天沖突后,伊朗防空體系幾乎土崩瓦解。
伊朗苦心經營多年的S-300防空系統沒有發揮應有防護作用。在伊斯法罕等地,S-300被以色列精準空襲摧毀。
以色列在行動前實施大規模網絡攻擊,伊朗防空電子系統、通信鏈路幾乎“失明”,一度陷入對空失控的局面。整個戰役期間,伊朗未能擊落一架以軍戰機,防空部隊士氣跌入谷底。
伊朗軍方承認,防空基礎薄弱至少落后以色列20年以上,先進遠程和中程防空系統數量極為有限,雷達系統建設也嚴重滯后。伊朗防空能力甚至被多位國際軍事分析師稱“不如巴基斯坦”。
伊以停火協議剛生效,全球媒體便爆出伊朗通過石油貿易獲得中國防空系統的消息。報道稱,伊朗以石油為支付手段,迅速引進中國紅旗9等先進地對空導彈,用于重建防空體系。中東之眼和伊朗梅爾通訊社聲稱,這批武器已交付、即將列裝。
針對這一消息,中國駐以色列使館第一時間公開否認。聲明重申中方一貫反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及其運載工具的擴散。伊朗軍方和中國國防企業均未正面回應相關細節。
美國和以色列情報部門迅速介入調查。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白宮與特朗普會晤期間,將此議題列入美以安全磋商重點。
美國國防部下設的戰略情報組在最新簡報中,明確將“伊朗引入中國遠程防空系統”列入中東地緣安全風險清單。
但各方普遍質疑:從停火到“交付”不過20天,伊朗防空部隊未經過中國裝備培訓,配套雷達、指揮系統難以短時間內同步到位。
專家指出,這種“現貨即交付”的想象極不現實,哪怕中國愿意出口,伊朗也難以在如此短時間內完成集成與部署。
中伊軍貿關系的現實與誤區
伊朗與中國的防務合作并非新鮮事。早在1980年代,兩伊戰爭期間雙方就有武器交易。2010年前后,西方媒體曾多次報道伊朗引進中國紅旗9防空導彈,伊朗也以中國C-802、B610為藍本仿制出本國產反艦及戰術導彈。
但此后,伊朗在高端武器采購上態度反復,始終未能大規模引進中國裝備。2016年,伊朗從俄羅斯采購S-300防空系統,寄望以此抗衡以色列空軍,卻事與愿違。
實際上,伊朗軍方對中國裝備存在刻板印象,認為其難以超越俄制原版裝備,逐漸轉向自研體系或持續采購俄羅斯戰機。近期伊以沖突后,伊朗內部輿論才開始反思:是否因過度依賴自研和俄羅斯武器而錯失中國裝備。
中國對伊朗軍售歷來極為謹慎。相比對巴基斯坦的“全方位”軍貿合作,中方對伊朗的戰略信任尚未建立。中國在中東地區的投資重點始終聚焦沙特、阿聯酋等國家。
沙特基礎設施投資總額超過500億美元,遠遠高于對伊朗的經濟合作。在“一帶一路”戰略框架下,伊朗反應冷淡,多次在外交上搖擺。
2015年伊核協議簽署后,伊朗立刻向歐盟靠攏,特朗普上臺撕毀協議后又回頭靠近中俄。長期的外交投機主義,讓中方在高端裝備出口上更加慎重。
誰在主導這場“信息戰”?
伊朗防空體系崩潰后,內部壓力巨大。此次“石油換中國導彈”報道,極可能是伊朗政府有意釋放的信息戰。
對內,旨在快速安撫民心、穩定軍隊士氣、重塑國防信心;對外,則試圖向以色列和美國傳遞威懾信號,提高對手發動新一輪攻擊的成本。伊朗媒體有意渲染“紅旗9已交付”的消息,塑造伊朗軍隊已重整旗鼓的強硬形象。
但在國際專業軍工情報領域,短期內完成談判、簽約、交付、部署中國遠程防空系統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即使中國有意出售,伊朗也難以在短時間內完成人員培訓、系統整合和后勤保障。
中國堅持“防御性”武器出口原則,尤其關注接收國的政治穩定與地區影響力。伊朗在霍爾木茲海峽的強硬表態,更讓中方對其戰略穩定性心存疑慮。
中國對高端防空導彈出口伊朗始終保持高度克制。國際能源署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國進口原油中,超過一半要經霍爾木茲海峽運輸。伊朗一旦采取極端行動,首當其沖影響中國能源安全,因此中方對伊朗高端武器出口尤為慎重。
威懾還是“試驗場”?
美以兩國多位防務專家指出,即使伊朗獲得中國防空系統,也未必改變美以的軍事行動策略。以色列與俄羅斯關系密切,但面對俄制S-300,依然選擇果斷摧毀。
美以認為,中國產防空系統一旦現身中東,反而為其提供了近距離搜集中國裝備參數、戰法與弱點的機會。美國國會防務聽證會上,多位議員明確表示,伊朗裝備中國防空系統不會影響美國對伊朗的威懾態勢。
近期,美以聯合軍情分析指出,伊朗防空體系重建的最大難題并非裝備本身,而在于體系建設、人員素質與電子對抗能力。
伊朗若無法實現雷達、火控、導彈聯動的整體提升,即使采購最先進的遠程防空系統,也難以形成有效防護屏障。
伊朗軍方對外釋放“引進中國紅旗9”的信號,更像一種心理戰和戰略模糊。美以高層對此心知肚明,并未出現政策上的大幅調整。
參考資料:
齊魯壹點:2025-07-09 18:52:地球局|從相互威懾到先發制人,以色列不裝了,伊朗如何接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