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日,美國能源企業收到通知:“解除對華乙烷出口限制”,幾乎同時,全球三大芯片設計軟件巨頭悄然恢復對華供貨。
而在連云港碼頭,裝載稀土氧化物的集裝箱正駛向洛杉磯,這些灰白色粉末即將用于加州風電葉片和得州導彈車間的精密制造。
這場被美國媒體稱為“持久戰”的經濟博弈,在稀土與芯片的午夜交易中露出冰山一角。
當美媒渲染“中國持久戰”時,數據才是最犀利的回擊,2023年中國GDP達18.5萬億美元,穩居全球第二,2025年一季度GDP增速5.4%跑贏全球,3.6萬億美元的年出口額讓“世界工廠”升級為“世界供應鏈中樞”。
從越南代工廠急購中國光伏板,到德國車企狂囤寧德時代電池,離開中國制造連蘋果手機都組裝不起來。
在山東青島的造船廠里,工人三班倒趕制法國達飛的集裝箱船訂單,2024年中國造船業三大指標全部兩位數增長,全球超50%船舶從這里下水。
更讓西方焦慮的是技術話語權爭奪,華為5G基站鋪進英國農場,比亞迪電動巴士開上日本街頭,3000億美元的年度研發投入催生昇騰920芯片、龍芯3C6000處理器等硬科技。
中國金融開放讓外國投資者能直接投資A股、國債甚至期貨,2024年實際使用外資1.1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1%,特斯拉把最大工廠建在上海,大眾將德國總部研發團隊遷往合肥,德國《商報》直言:“不是政客逼我們去,是中國市場舉著鈔票喊快進來”。
特朗普的“對等關稅”大棒在2025年7月迎來戲劇性轉折,原本7月9日的最后期限被迫延至8月1日,僅英國、越南兩個“優等生”簽下協議,越南以開放市場換取20%關稅,但“含中量”超30%的轉口商品仍被課以40%重稅。
彼得森研究所數據戳破真相:美國企業和消費者承擔98%關稅成本,中國出口商利潤率僅降1.2%。
2025年4月中國對釤、釓等七類稀土出口管制,直接捏住美國軍工命脈,一架F-35戰機需417公斤稀土,一艘核潛艇消耗4.2噸,五角大樓報告警告:“中國斷供將讓軍工企業半年內停產!”
壓力下美國被迫接受“稀土換芯片”交易,中國提供半年期稀土,美國解除對華芯片軟件、大飛機發動機限制。
許多企業經歷“越南轉廠噩夢”,人工比中國低,但配套產業鏈缺失導致效率暴跌30%,最終乖乖回東莞設廠,“這里上午缺個螺絲,下午就能送到流水線”。
在埃及蘇伊士運河經濟區,中國企業建設的鐵路將紅海貨物運往內陸時間縮短60%,在泰國曼谷,中老鐵路讓榴蓮運費降低40%,截至2024年,“一帶一路”拉動150國參與,中歐班列通達歐洲227城。
巴西總統盧拉簽署入群文件時感慨這是唯一讓全球南方國家共享發展紅利的平臺,與之對比,美國“對等關稅”將老撾、緬甸等小國關稅拉至40%,柬埔寨達35%,小國被邊緣化的殘酷現實暴露無遺。
迪拜黃金交易所里,沙特油商用人民幣結算了首筆原油交易,2024年人民幣全球支付占比升至4.5%,跨境貿易結算激增。
更微妙的是美國債務危機爆發后,多國央行悄悄增持人民幣資產,摩根士丹利報告指出,當特朗普威脅對金磚國家加征10%附加稅時,人民幣成了避險選項。
特朗普政府強推“分層關稅”遭歐盟硬懟,德國車企抗議對中國電動車加稅,要先考慮自家35%的電池原料從哪來。
而中國正通過《“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等113份國際規則文件,將低碳標準嵌入全球基建。
夜色下的贛州稀土礦區,分離機組轟鳴聲晝夜不息,華盛頓實驗室里,科學家熬夜攻關稀土替代材料。
當90天關稅寬限期在8月1日終結時,真正的勝負手早已不在談判桌,它藏在華為海思測試第14版芯片的晨光里,藏在江西工人提煉鋱元素的指尖上,更藏在泰國果農通過中老鐵路運出新鮮榴蓮的笑容中。
美國媒體渲染的“持久戰”,本質是一場關于發展模式的較量,當特斯拉上海工廠年產80萬輛電動車銷往歐洲,當埃及農民通過“絲路電商”把椰棗賣到西安,中國證明了一點,能持續吸引全球資本的經濟體,永遠不需要坦克和導彈開路。
畢竟懷俄明州的礦老板們最清楚,你能挖出礦石,但造不出磁鐵,終究贏不了未來。
參考資料:
中國網《中美貿易額為何縮水?》
上觀新聞《中美貿易總額創新高,但這些進出口產品的數據變化值得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