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電子消費券“秒光”成為常態,不少老年人卻因操作門檻、場景錯配等問題被擋在政策紅利之外。民政部近日召開新聞發布會透露,將支持各地用好各渠道資金,實施發放養老服務消費券、推出消費滿減、積分獎勵兌換、老年送餐服務補貼等惠民措施。
消費券“適老化改造”的呼聲由來已久,其本質是期待政策設計從“效率優先”向“公平包容”進化。老年群體的消費行為具有顯著特征:高頻次、強剛需、重線下。統計數據顯示,老年人在餐飲、買菜、購藥、家政服務的消費占比超70%,這些消費的“低決策成本”和“即時滿足”屬性,與年輕人追求的“折扣囤貨”“跨店滿減”形成鮮明對比。因而在消費券設計上,可以結合老年人日常活動的主要空間,如社區便利店、菜市場等展開,并通過“服務+消費”聯動,既提升政策吸引力,又培育老年群體的持續消費習慣。老年人到店消費時,可由商戶用掃碼槍自動核銷優惠券,讓老年人感受不到技術門檻。
要讓消費券真正符合老年人消費習慣,還要讓消費券發放從“人找券”向“券隨人”轉變。這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簡化,而是要深入老年群體的生活肌理,貼合老年群體的真實需求,使他們自然地完成“領取—消費—享受服務”的全流程。
原標題:《新民快評丨消費券也需要“適老化改造”》
欄目編輯:郁晶陶 題圖來源:上觀題圖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方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