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懸疑劇《正當防衛》正式開播,首播便憑借精彩劇情與演員們的出色演繹,迅速吸引觀眾目光,相關話題頻上熱搜,掀起一陣觀劇熱潮。
白敬亭飾演的李沐風,展現了其職業生涯最具突破性的表演轉型。
角色設定為因“防衛過當”入獄四年的政法大學高材生,出獄后因社會偏見與司法不公陷入人格撕裂。白敬亭對這一角色的演繹堪稱驚艷,前期的清澈明亮(校園時期)與后期的暗沉壓抑(出獄后)形成強烈反差,僅僅通過眼神的細微變化,就能讓觀眾深刻感受到角色內心世界的巨大轉變。
不少觀眾感慨:“白切黑賽道終于迎來了白敬亭!光是看預告,對李沐風這個角色的好奇就被拉滿,迫不及待想知道他十四年前的失手究竟是意外還是另有隱情,歷經滄桑后,他是否還是當初那個正義少年 。”
劇情方面,《正當防衛》首播的三集便拋出多個懸念,節奏緊湊,毫不拖沓。開篇三案交織(家暴反殺、檢察官自首、校園防衛)的網狀結構,被《新京報》評價為“國產版《真探》”。加之借李沐風案探討“防衛過當認定標準”“司法糾錯機制”等現實問題,逐漸牽扯出14年前李沐風的“校園防衛過當案”,以及段鴻山在兩起案件中截然不同的判定態度,背后緣由成謎。白敬亭在閃回戲中刻意演繹兩種狀態:救人時的憤怒決絕 vs 補刀時的恍惚遲疑,為“是否蓄意報復”埋下伏筆。
從首播后的觀眾反饋來看,該劇好評如潮。影評人稱贊白敬亭“用減法演戲”:沒有咆哮式宣泄,僅靠眼神從清澈到陰鷙的漸變,便完成角色黑化邏輯。與張魯一的多場對峙戲中,兩人以“靜默對抗靜默”,用微表情構建法律與人性博弈的隱喻。實力派陣容加上流暢的劇情則打破“流量明星+偶像劇”模式,以演技派陣容+硬核劇本突圍,被視作愛奇藝“迷霧劇場”升級之作。
不過,也有部分觀眾提出,案件推理過程較為復雜,諸如前3集信息密度過高,導致“梅箏證詞矛盾”“周德龍復仇動機”等關鍵線索交代倉促導致節奏存在問題和李沐風與段鴻山的“宿敵”設定被指過于臉譜化,削弱了人性灰度的探討空間等角色工具化問題,但這也從側面反映其熱度表現,有評價和爭議才能反映真正的市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