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最近注意到公募圈有件新鮮事,國新國證基金的董事長換了人,但公司沒發公告。7月9日,有消息說這家基金的董事長楊銘海已經離任,黨總支書記張涵宇接了他的位子。007去查了國新國證基金公示的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信息,上面確實寫著張涵宇是董事長,可翻遍公司發布的公告,就是沒找到關于這次董事長變更的任何說明。
這事兒讓不少投資者犯嘀咕:這么大的人事變動不吭聲,算不算信息披露違規?007特意去查了相關規定,《證券基金經營機構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從業人員監督管理辦法》里說,高級管理人員包括總經理、副總經理、財務負責人、合規負責人這些,但沒把董事長算進去。這么看來,國新國證基金沒發公告,從規則上來說不算違規。
不過007覺得,董事長是公司里拍板重大決策的關鍵人物,這么重要的變動,大多數公募基金都會主動告訴投資者,好讓大家心里有數,方便做投資決策。就像2021年8月,那時候國新國證基金還叫華融基金,當時楊銘海接任董事長,公司就發了公告,清清楚楚寫著新任董事長的姓名、任職日期和過往經歷。
不光是這家公司以前這樣,其他基金公司也大多會披露董事長變更的消息。比如最近中金基金在年初換董事長和總經理時,就發了詳細公告。新任董事長李金澤的履歷寫得明明白白,從2000年在工商銀行法律事務部的工作經歷,到后來在民生銀行、民生商銀國際控股的任職情況,還有法學博士的學歷和基金、證券從業資格,都一一列了出來。新任總經理宗喆的情況也一樣,從工商銀行的經理、高級經理,到銀華長安資本、中加基金的任職經歷,以及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和基金從業資格,全都交代得清清楚楚。
國新國證基金這次不聲不響地換了董事長,雖說沒違反規定,但007覺得,對投資人來說確實不夠友好。畢竟大家把錢交給基金公司,肯定想知道公司的重要人事變動,這關系到對公司未來發展的判斷。
說起來,國新國證基金的背景還不一般。它是經證監會批準設立的,而且是首家、目前也是唯一一家落戶雄安新區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還是央企控股的。這家公司的前身是華融基金,剛成立的時候由華融證券全資控股。2022年,國新資本成了華融證券的主要股東,中國國新控股也就成了華融證券和華融基金的實際控制人。之后,華融基金改名叫國新國證基金,華融證券改名叫國新證券。到了2024年12月,證監會核準國新資本成為國新國證基金的主要股東,國新資本認購了公司2.1億元的新增出資,占注冊資本的51.22%,正式成了控股股東。
別看背景硬,國新國證基金的規模可不算大。現在也就剛過100億,去年年底還有140億呢,這才半年多就少了30億。更讓人注意的是,它的權益類基金規模只有2億多一點,實在有點寒酸。
007翻了翻數據,國新國證基金和滬深300的業績對比還挺有意思。今年以來,國新國證基金的總回報是0.86%,滬深300是1.44%;近三個月,國新國證基金漲了0.72%,滬深300卻漲了8.26%;近六個月,國新國證基金漲0.99%,滬深300漲5.60%;近一年,國新國證基金漲3.60%,滬深300漲16.04%。不過把時間拉長點看,近三年國新國證基金漲了4.97%,滬深300跌了9.88%;近五年國新國證基金漲11.61%,滬深300跌17.55%;總回報方面,國新國證基金是26.89%,滬深300是6.45%;年化回報國新國證基金3.82%,滬深3000.99%。這么看,長期業績國新國證基金還說得過去,但短期表現確實不如滬深300。
再說說它的權益基金,現在就剩3只了。一只是畢子男管理的國新國證融澤6個月定開,還有一只是張洪磊剛接過來的國新國證新利——這只之前也是畢子男管的,另外一只是張洪磊現在還在管的國新國證新銳。007看了看張洪磊最近持有的股票,近三個月里,跌幅超過20%的不在少數,這業績確實有點讓人揪心。國新國證新銳這只基金,規模也只剩0.6億了,難怪投資者會擔心公司的管理能力。
這次董事長變更不發公告的事兒,雖然不違規,但總歸讓投資者心里不太踏實。畢竟在公募行業,信息透明是大家都看重的,尤其是這種關鍵崗位的變動,早點告訴投資者,既是對投資者的尊重,也能體現公司的責任感。國新國證基金作為央企控股的公募,更應該在這些方面做好表率才對。007也會繼續關注這家公司的后續動態,看看新董事長上任后,會不會給公司帶來一些新變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