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安區在全市率先實現全域環衛公廁適老化適幼化服務全覆蓋!記者從區綠化市容局獲悉,為落實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和建設城市兒童友好空間的重要任務,經過自2023年起的持續改造,目前靜安區全區含移動廁所在內的126座環衛公廁已完成升級,正式從“基礎功能型”向“全齡友好型”轉變。環衛公廁適老化適幼化改造,這項作為上海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及靜安區打造“環衛管理示范區”的重要舉措,讓老人、兒童等特殊群體在如廁中真切感受到城市的溫度。
從細微處見關懷:設施升級筑牢“全齡友好”基石
公廁雖小,卻是城市文明的重要窗口,更直接關系著“一老一小”的日常安全。靜安區嚴格對標《上海市環衛公廁適老化適幼化改造標準》(2024年版),將關懷融入每一處細節改造。
適老改造,守護“穩穩的幸?!保?/p>
腳下更穩:改造無障礙坡道、鋪設防滑地磚、加裝通行扶手,讓老人每一步都走得安心。
如廁更安:廁間標配安全扶手與緊急求助按鈕,成為長者如廁時的“守護者”。
選擇更優:對于有條件的公廁,將高位小便池改為落地小便池、蹲便間改為坐便間,保證每個公廁至少配備一個馬桶,洗手臺低部預留空間,方便輪椅貼近。
適幼改造,呵護“成長的安心”:
安全無虞:為了避免兒童磕碰受傷,轉角貼上防撞貼,清晰標識時刻提醒,為孩子圈出安全地帶。
專屬天地:第三衛生間配備兒童座椅、托嬰板、兒童專用小馬桶和小便斗,適合兒童高度的低位洗手臺盆,讓小手也能輕松自理。
雙墊設計:“成人+兒童”雙坐墊圈,解決家庭如廁的尷尬。
破常規解民憂:動態施工,以民生需求為導向
改造工程,時間緊任務重,但居民“方便”之事不能停。區綠化市容局沒有選擇“一封了之”的常規簡單做法,而是直面難題,創新推出“邊使用邊改造”的動態施工方案,通過分區分段滾動作業,保障居民日常如廁需求。
北京西路1220弄80號
改造前
改造后
蒙古路189號
改造前
改造后
天目西路638號
改造前
改造后
一組組改造前后的對比照片,無聲訴說著從陳舊不便到煥新友好的蝶變,硬件的提升的背后更是服務理念的升華。
“螺絲殼里做道場”:移動公廁的特色升級
在寸土寸金的城市空間里,如何讓每一處公共設施都釋放最大效能?
移動公廁,因其靈活機動、服務場景多元,是公共服務的重要補充。面對其空間有限的先天約束,靜安區秉持“輕便安全、功能集成”原則,用“螺螄殼里做道場”的巧思進行升級。老成都北路滬青路移動公廁點位,便是這種“小而美、精而全”理念的生動體現:其中一個蹲便間被改為坐便間,拆除臺階、安裝扶手、增設兒童座椅。此外,考慮到移動公廁空間相對較小,區綠化市容局因地制宜,將洗手池集成到馬桶上,節約空間。
區綠化市容局表示,環衛公廁適老化適幼化改造,是硬件設施的升級,也是城市治理理念的革新。通過三年持續努力,踐行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讓每一位市民,無論年齡、身體狀況,都能得到城市的尊重與關懷。靜安區將持續深化精細化管理,推動“全齡友好”理念向更多公共空間延伸,打造有溫度、有品質的卓越城區。
(資料來源:區綠化市容局)
上觀號作者:上海靜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