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發現一個殘酷的現象?
當一個人靠“回憶殺”撐著場子時,其實已經說明——他現在的業務能力,撐不起舞臺了。
這句話放在58歲的鄭伊健身上,恐怕沒人反駁得動。
這兩天,鄭伊健的演唱會被群嘲,甚至連多年來對他最包容的粉絲,也開始說:“我不是沖著你今天來的,是沖著我當年的青春。”聽起來溫柔,其實殺傷力拉滿。因為他們已經不指望你精彩,只希望你別太敷衍。
偏偏,鄭伊健的“劃水式”演唱會,把所有期待砸得稀碎。
你以為他是出來搞回憶沙龍的,結果他當真了,搞起了“躺平營業”。
從來看,臺上鄭伊健唱功全無,舞步拖沓,連氣息都斷斷續續,一開口就是跑調。臺下觀眾尷尬到摳腳,卻還得假裝“很燃”。最出戲的是,他還掀衣服展示身材,結果不是驚艷,是驚嚇,油膩感撲面而來。
你敢信?這是那個當年一出場壓得住劉德華的男人?
不是我們苛刻,而是鄭伊健真的在透支信任。你可以老,可以唱不動,但你不能擺爛。不想練歌、不想排舞、不想管理狀態,那就別賣票收錢。這不是“情懷演唱會”,這是一次對青春的消費暴擊。
更諷刺的是,這么擺爛的演出,還選在了海外專場,門票炒得老高,粉絲遠道而來,換來的卻是“你愿意為回憶交智商稅,我就敢給你最低配置”。
吃相,太難看了。
很多人說,鄭伊健不應該被苛責,人家年輕時夠紅,夠努力,現在老了,混口飯吃也沒錯。
但我們要說的是,問題不在老,而在你裝作自己沒老,還非要硬撐出一副“不服老”的殼子,然后再把業務能力當笑話送給觀眾。
你看張學友,63歲了,照樣演唱會高強度開唱,汗濕背心不喊苦;你看劉德華,跳完一個多小時照樣唱準氣穩。人家是敬業,是把舞臺當飯碗。鄭伊健這邊,是把飯碗當擺設,把觀眾當ATM。
當年王晶那句“鄭伊健紅起來是靠《古惑仔》,也會被《古惑仔》困死”說得真不假。
“陳浩南”這個角色養了他半輩子,也困住了他半輩子。他明明是歌手出身,卻因為這部戲被定型,一演幾十年,演技沒突破,唱功也原地踏步,演唱會成了“友情歲月”輪播現場。
觀眾不是不想給機會,而是你一次次糊弄觀眾,觀眾就只能選擇放棄你。
說句可能不好聽的,鄭伊健之所以今天還站在舞臺上,不是靠作品,是靠粉絲的“青春濾鏡”。
哪怕你十幾年沒出好作品,大家還是愿意給你掌聲,因為那首《友情歲月》承載了太多人的熱血青春。但青春也是有限的資源,大家不是沒長大,也不是不清醒,只是你再喂他們垃圾,就沒人愿意繼續沉醉了。
演唱會劃水不是一次兩次了,唱功退步、舞臺敷衍、表情管理都跟不上,一場下來,觀眾能記住的只有“油膩”二字。而身為妻子的蒙嘉慧,這次也救不了他。
提到蒙嘉慧,不得不說,她這些年幾乎成了鄭伊健的“形象擔當”。
丈夫演唱會失控,她坐在臺下笑得大方得體;丈夫爭議不斷,她出面為他解釋、背書、打圓場。但問題是,她的好口碑并不能替丈夫扭轉崩塌的輿論。
尤其是兩人這幾年頻繁在日本定居、生活的細節頻繁被曝光,也引發了不少爭議。別誤會,喜好哪里是自由,但身為公眾人物,經常讓人感覺“人在中國掙錢,心卻在國外”,難免招來非議。
這點,鄭伊健和蒙嘉慧都心知肚明。但他們并沒有去做“橋梁”,反而越來越把自己隔離開了,這就不是觀眾“挑刺”,而是你們“疏遠”。
我們理解老藝人想靠情懷吃一口老本。可情懷不是免死金牌。
哪怕你只唱五首歌、跳十分鐘舞,但只要你認真,觀眾愿意給你掌聲。但如果你拿“陳浩南”來糊弄人,那觀眾也能用“退票”告訴你——你不是誰的青春定制。
現在回過頭來看,鄭伊健最輝煌的時代早就過去了。他不是沒機會突破,也不是沒能力成長,是他自己選擇了原地踏步、懶得雕琢。
那些說“他已經夠努力了”的人,其實都在替他找臺階。真努力的人,像任達華70歲還在地上打滾拍戲,不說一句辛苦,像張學友63歲唱三個小時不喘氣;鄭伊健這邊,頂多像個唱KTV的中年大叔,唱得累了就擺擺手,轉個圈就結束。
你說這樣的舞臺,值幾百塊一張票嗎?
結尾我們只想說一句:
你可以不再是頂流,但別丟了對舞臺的敬畏;
你可以老去,但別用“劃水”糊弄一直守著你的人;
你可以回憶青春,但別用劣質的現場抹黑回憶。
這一次,連蒙嘉慧都救不了的鄭伊健,只能靠自己醒過來了。
如果他還在意觀眾的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