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縣地處秦嶺腹地,因境內秦嶺主峰太白山而得名。總面積2711平方公里,轄7鎮44個行政村、2個社區,總人口5.2萬。太白東襟黑河之碧波,水潤長安;西挽雞峰之崢嶸,山屏陳寶;南下天漢,連通金牛米倉;北瞰秦川,盡覽關中豐饒。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鬼斧神工的地貌風光,豐富厚重的文化內涵,孕育了太白獨特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和諧之美。
“十四五”以來,太白縣在寶雞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把深化“三個年”活動、打好“八場硬仗”、加快落實“十項重點任務”作為推動各項工作的總抓手,堅定“一三二九”發展思路,全力構建以高山蔬菜、全域旅游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持之以恒走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高質量發展之路。2024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較2020年增長28.8%;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9225元和17235元,是2020年的1.25倍和1.38倍。
堅持保護優先,生態底色更加靚麗。太白縣始終堅持將生態環境保護作為高質量發展的前提和底線,堅決扛牢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政治責任,當好秦嶺生態衛士。常態化開展“五亂”問題專項整治,建立健全“縣、鎮、村、組、管護點”五級管護體系,建成全省首個“數字秦嶺”智慧監管平臺,關停整治砂場12座、治理“散亂污”企業8戶、關閉全露天采石礦山18座、整治小水電站23座、閉庫治理尾礦庫4座,進一步筑牢了秦嶺生態安全屏障。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全面完成縣城集中供暖清潔能源改造,建成投用第二污水處理廠、縣城生活垃圾高溫熱解廠、秸稈綜合利用項目,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和優良率連年位居省市前列,主要河流出境斷面水質均穩定達到國家Ⅱ類及以上標準。全面履行河湖長制、林長制責任,實施水源涵養與生物多樣性保護、低效林改造等項目,生態化治理虢川河、石頭河等重點流域,建成翠磯山國家級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入選國家水土保持示范縣、省級森林旅游示范縣,虢川河獲評省級幸福河湖,“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成為太白最鮮明的底色和最寶貴的財富。
堅持項目引領,投資驅動越來越強。太白縣始終堅持以高質量項目引領高質量發展,持續激發社會資本投資活力,以更多有效投資強產業、穩增長、促發展。落實“五個一”工作機制,近五年實施重點項目614個,完成投資339.79億元,塘口宏方綜合體、太洋公路提升改造、縣城內澇治理等一批補短項目建成投用,高品質果蔬倉儲加工、鈦及鈦合金生產加工、航空鈦合金生產線等產業項目落戶飛地工業園區,投資驅動更加強勁。堅持招商引資“一號工程”,常態化開展產業鏈招商、小分隊招商、以商招商、駐點招商,招引項目123個,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9個,太白金礦光伏發電等7個項目獲評全市招商引資大項目獎。緊盯“兩重”“兩新”政策,謀劃生態保護、基礎設施、旅游配套等項目2234個,爭取國家、省市資金59.5億元。建立項目審批“三員”服務機制,《項目立項審批“碼”上辦》入選國家政務服務改革優秀案例,精準直達的惠企政策、健全完備的配套設施、全程服務的專業團隊營造了更加優質的發展環境。
堅持特色轉型,產業發展質效雙升。太白縣始終堅持產業富民戰略不動搖,積極構建以高山蔬菜為主導,莓、葡、菌、蜂藥、魚、麝等特色種養一體推進的現代化高山農業體系。高山蔬菜種植面積穩定保持在10萬畝以上,建成省級現代農業園區3個、市級11個,培育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6家、農民專業合作社250家,帶動全縣85%的農民從事蔬菜生產,人均年蔬菜收入達1.1萬元,先后榮膺全國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綜合示范區、全國蔬菜綠色防控示范縣、省級優質農產品生產重點縣等多項殊榮。制定《太白縣特色產業扶持獎勵辦法》《太白縣林麝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等配套政策,扶持藍莓、冰葡萄等高端替代產業,推動林麝、冷水魚、中蜂、中藥材、食用菌、干雜果等特色產業多元發展,先后引進漳州片仔癀、新潤貝母、野森林預制菜、聚旺山茱萸等一批行業領軍企業落地投資,藍莓汁、樹莓酒、冰葡萄酒、中藥飲片、藥王茶等產品暢銷省內外。2024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到16.34億元,較2020年末增長8.7%。
堅持文旅融合,全域旅游蓬勃發展。太白縣始終堅持將全域旅游作為推動城鄉融合、富民增收的重要路徑,著力打造以景區縣城為龍頭、王牌景區為支撐、美麗鄉村為底色的全域旅游發展格局。成立太白縣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實施黃柏塬長征文化公園、游客接待服務中心、“天關里”文旅商綜合體等一批文旅項目,虢川河一河兩岸、翠磯山城市主題公園、衙嶺農文旅綜合體建成投用,藥王谷、高山植物園躋身全國3A級景區,鰲山滑雪度假區被認定為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基地、國家級滑雪旅游度假地。制定出臺《太白縣民宿發展三年行動方案》《太白縣旅游民宿星級管理辦法》等扶持政策,新建精品民宿228家,鼓勵群眾改建自營民宿44戶,帶動戶均年增收5萬元以上。連年舉辦“樂享四季”系列活動,順利承辦冬季“村晚”、鰲山滑雪公開賽等全國性活動,先后榮獲中國最具魅力自駕游縣城、全國十佳生態休閑旅游城市、中國避暑旅游優選地、中國最美文化生態旅游名縣等多項榮譽,連續七年榮膺“中國最美縣域”。2024年接待游客263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19.4億元,較2020年分別增長30.85%、37.59%。
堅持城鄉統籌,基礎設施愈發完善。太白縣始終堅持城鄉統籌、協調發展,抓基建、補短板,縣域基礎設施更加完備。“三區三線”劃定成果獲批啟用,新增建設用地2270畝,城鎮開發邊界拉大至19.83平方公里。投資6.17億元實施重點城建項目57個,世紀大道口袋公園、軍民路停車場建成投用,青年路棚戶區改造順利推進,新建城市公園、綠地12個,改造老舊小區54個。推進美麗庭院建設,改造農村戶廁3757戶,拆除“一戶兩院”土坯房286座,新增農村天然氣入戶1900戶,建成垃圾收處點68個、污水處理設施71個,黃柏塬村、馬耳山村獲評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建成全省美麗宜居示范村6個、省級“千萬工程”示范村3個、市級美麗鄉村示范村25個。石溝水庫正式投用,龍王河水庫加速推進,76個農村供水工程順利完工,季節性缺水問題得到根治。新建農村公路2條、提升通鎮公路144公里,總里程較“十三五”末增加47.6公里,群眾翹首以盼的眉太高速即將通車,寶太一級公路前期工作基本完成,交通路網更趨完善。
堅持以人為本,民生福祉持續增進。太白縣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傾力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十四五”以來累計投資12.92億元實施民生實事項目50個。虢川河教育園區建成投用,新增學位1980個,咀頭小學、黃鳳山小學完成整體搬遷,全縣教育布局得到進一步優化。與寶雞中學達成戰略合作協議,6名省級教學能手在太白中學駐點幫扶,優質教育資源真正普惠山區學子。縣醫院“三大中心”和傳染病區建成投用,同陜西省中醫醫院、寶雞市中心醫院建立醫聯體合作,主任級專家每日到縣醫院坐診巡房、開展教學手術,山區群眾就近享受到了三甲醫院的優質服務。堅持就業優先,培育發展就業幫扶基地11個、社區工廠10個,新增城鎮就業3232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60961人次。深入實施社會救助擴圍增效行動,累計發放救助資金1.05億元。全力維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安全生產事故和死亡人數逐年下降,平安建設“九率一度”連年位居省市前列,連續六年榮膺全省平安縣,被授予全省首批“平安金鼎”。
本報記者 楊東世 通訊員 韓月清
責任編輯:安心 審核:楊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報料關注西北信息報微信公眾號(xbxxbwx)留言或加編輯微信號:y609235490 投稿郵箱:xbxxbxmt@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