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因地制宜探索適合自己的發展模式,讓更多的鄉村在全面振興的道路上像“桃花村”一樣,綻放出美麗與活力,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6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給西藏林芝市巴宜區林芝鎮嘎拉村全體村民回信指出:“希望你們在黨的興邊富民好政策引領下,切實維護好民族團結,創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把雪域高原的自然美景保護好,把‘桃花村’品牌擦得更亮,為建設繁榮穩固的祖國邊疆貢獻力量。”
嘎拉村,也被稱為“桃花村”。因漫山遍野的野生桃花而聞名,每年春天,粉嫩的桃花競相綻放,與遠處的雪山、翠綠的青稞田相互映襯,雪域高原上如詩如畫的美景是這里的寶貴資源,吸引著全國各地的游客紛至沓來。這些年,村里新修了天橋、步道,改造了游客服務中心、停車場,村容村貌煥然一新,鄉親們吃上了旅游飯,去年村里經濟總收入超1400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4萬元。
現在的“桃花村”不僅景美,鄉親們的日子也越過越美。這份美好的背后,有不少值得總結的經驗。
堅持生態優先,立足自身資源稟賦謀發展。
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西藏考察時指出:“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保持戰略定力,提高生態環境治理水平”。
“桃花村”的發展正是堅持了生態優先。村黨支部書記邊巴的話讓人印象深刻,“環境是財富,桃花是名片。把雪域高原的自然美景保護好,這一觀念已經深深刻在每個村民的心里。”這些年,村民們一邊積極保護生態環境,實施嚴格的生態保護措施,劃定生態紅線,禁止亂砍濫伐;一邊開展植樹造林,選取適宜本土的桃樹品種進行補種和移栽,定期給桃樹除草、修剪樹枝,目的就是把桃樹資源保護好。生態好了,資源優了,發展的基礎才牢固。
推動三產融合,產業鏈延伸帶來產業增值、農民增收。
嘎拉村通過“農業+旅游+文化”的三產融合模式,實現了產業興旺。林芝市每年舉辦桃花旅游文化節,持續一個月的活動帶動包括“桃花村”在內的全域餐飲、民宿等產業發展。去年起,嘎拉村里修建的70多畝采摘種植園陸續掛果,游客從單一賞花到“春季賞桃花,夏季搞采摘,秋冬季觀民俗”,全季旅游模式推動產業鏈延伸,進一步拓寬產業增值路徑。
加快機制創新,基層組織引領與群眾主體參與缺一不可。
鄉村全面振興,離不開科學有效的機制保障和堅強有力的基層治理。2014年,在援藏干部的幫助下,嘎拉村開始進行村居環境治理,完善各項基礎設施,統一經營桃花林,以“整村推進、村景合一”的思路打造“桃花村”品牌。現在,嘎拉村黨支部將觀光采摘園作為黨群共建示范區,發揮黨員模范作用、帶頭改善村容村貌,推進生態旅游建設。
充分調動村民參與鄉村建設的積極性,才能激發鄉村全面振興的內生動力。嘎拉村通過“集體經營”“綠色銀行”等創新機制,在建設水果采摘園時,由村民共同投資、集體經營、統一管理,讓村民共享發展成果;設立生態積分制度,村民環保行為可作為惠民貸款授信額度的重要參考,激勵村民從“要我護”轉變成“我要護”。
“桃花村”的經驗啟示我們,生態資源是根基,產業融合是路徑,治理創新是保障。結合自身實際,因地制宜探索適合自己的發展模式,讓更多的鄉村在全面振興的道路上像“桃花村”一樣,綻放出美麗與活力,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曉 熠)
《人民日報》(2025年07月11日第18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