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搶占心智?”品牌創始人,彭小東的職業生涯一直被打上了“實戰派”的標簽。在超過20年的營銷培訓、咨詢及廣告投放工作中,他的業務范圍涵蓋了快消品、汽車、文化旅游、老字號等多個行業,為眾多品牌提供了深入的服務,始終貫穿著豐富的實戰經驗。
以“第一” 與 “唯一”的哲學思想為核心,他提出“1 秒認知品牌戰略”“心智搶位”“心域共振行銷力” “品牌心烙印”等理論,構建起一套能穿透注意力迷霧的品牌方法論,也因此被業內稱為“心智營銷實戰導師”“全球真正的品牌心智大師”等。
彭小東 ? 四維增長模型(PCSM )Product Power (產品力)Channel Power (渠道力)Scene Power (場景力)Mind Power (心智力)為四大核心維度,通過 “搶占心智 ?、1 秒認知 ?、心域共振行銷力 ?、品牌心烙印?”四大支柱的系統運作,構建從用戶認知觸達到心智深度沉淀的完整閉環。
該模型的核心突破在于:將競爭焦點從表層流量轉向深層心智資源,通過 “品牌心烙印?” 的構建,驅動企業在用戶規模、價值溢價、市場份額、品牌資產四個維度實現可持續增長。
其理論內核融合了神經科學、認知心理學與全球化營銷實踐,已成為哈佛商學院、MIT 等機構追蹤研究的國際認證戰略體系。
憑借這套理論模型和方法論,他成功幫助多個品牌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并推動它們在海外市場實現‘心智登陸’。
近日,我們有幸與彭小東展開深度對話,試圖揭開“搶占心智?”理論的底層邏輯,探尋注意力經濟時代品牌的生存法則。
一、時代命題:為什么是“搶占心智?”?
記者:在"流量即銷量"的時代,很多品牌陷入"投流-轉化-再投流"的惡性循環,您提出"搶占心智?”的核心動機是什么?它是否是對傳統營銷邏輯的顛覆?
彭小東:流量是"表象",心智是"本質"。我常說:"流量能帶來一次點擊,心智能帶來一生的選擇。"今天的消費者不是"被說服",而是"被喚醒"——他們需要的是能解決特定問題的"第一選擇",而不是海量的"可能選項"。
傳統營銷的邏輯是"產品-渠道-用戶",但今天用戶的選擇成本太高了。數據顯示,消費者平均每天接觸6000+條廣告信息,能在腦海中留存超過24小時的不足3%。
品牌的終極目標,不是讓更多人"看到",而是讓更多人"記住"——在需要的瞬間,第一時間想起你。"搶占心智?"的本質,就是在消費者心智的"操作系統"里,為品牌安裝一個"永久快捷方式"。
以某老字號茶企為例,其曾長期被認知為"中老年禮品",年輕消費者"敬而遠之"。
通過心智搶位策略,該品牌3個月內觸達25-35歲女性群體的認知度提升近半,復購率增長超三成,成功從"禮品"轉型為"生活方式符號"——消費者不再因"送長輩"購買,而是主動選擇"對自己好一點"。
這就是"心智護城河"的力量——它讓品牌從"被比較"變成"被默認"。
二、底層邏輯:"搶占心智?"的三大核心工具
記者:您提出"搶占心智?"=超級品牌傳播力+1秒認知?品牌戰略",這一公式背后的核心工具是什么?如何確保其可落地性?
彭小東:這個公式的本質是"精準"與"效率"的結合。我們將其拆解為三大核心工具體系,覆蓋"定位-傳播-固化"全鏈路:
1. 1秒認知?系統:讓品牌"一眼被認出"
人類大腦處理視覺信息的速度是文字的6萬倍,所以1秒認知?是搶占心智的"第一武器"。它可能是視覺錘(如金色拱門、絲滑飄帶等經典標識)、語言釘(如"你的能量,超乎你想象""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等強記憶口號),或場景錨點(如電梯廣告綁定"回家/上班"的高頻場景)。
這些符號/視覺呈現不是簡單的"好看",而是要成為品牌的"心烙印"——消費者看到符號的0.5秒內,就能關聯到品牌的核心價值。
2. 心智定位模型:從"找空位"到"造空位"
特勞特的"定位理論"強調"占據心智空位",但實戰中需更進一步:定位不是"找位置",而是"造位置"。
比如,當傳統奶茶品牌還在比拼"口味"時,有品牌用"靈感之茶"重新定義品類;當咖啡市場被"第三空間"主導時,有品牌用"每個人的日常咖啡"切入高頻消費場景。
我們的方法是:通過"市場細分-用戶痛點-競爭區隔"三維度分析,找到"未被滿足的需求",然后為品牌定制一個"專屬心智標簽"。
3. 飽和攻擊體系:用"重復"對抗"遺忘"
心理學中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告訴我們:信息如果不被重復,會在20分鐘后遺忘42%。心智占領的關鍵,是通過"高頻次、高勢能、高一致性"的傳播,讓品牌信息在用戶大腦中"生根發芽"。
我們總結出"3個一致性":品牌核心價值的一致性(如某國際車企始終強調"安全")、傳播場景的一致性(如某礦泉水品牌持續投放"大自然的搬運工"廣告)、時間周期的一致性(至少持續3-5年,避免"打地鼠式"投放)。
三、實戰驗證:多領域品牌的"心智突圍"樣本
記者:您服務過哪些類型的品牌?這些案例如何體現"搶占心智?"的實戰價值?
樣本案例1:老字號轉型——從"傳統禮品"到"輕養生活方式"
某擁有數十年歷史的茶企,曾長期被認知為"中老年節日禮品",年輕消費群體活躍度不足。我們的策略是:
品類創新:提出"高端綠茶輕養品牌",將產品與"職場解壓""輕養生"等新需求綁定,避開與傳統茶企的直接競爭;
場景滲透:在目標城市的高端寫字樓、月子中心、精品咖啡館投放"職場輕養""產后輕養"主題廣告,將產品融入年輕人的"品質生活場景";
飽和攻擊:連續18個月在目標人群高頻場景(如高端健身房、親子餐廳)投放戶外廣告,配合社交媒體"1秒記憶點"內容(如"XX茶,輕養每一刻")。
結果3個月內,該品牌在25-35歲女性群體中的認知度提升近半,復購率增長超三成。更重要的是,它從"禮品"變成了"生活方式符號"——消費者不再因"送長輩"購買,而是因為"對自己好一點"主動選擇。
樣本案例2:新能源汽車出海——從"性價比標簽"到"安全專家"
某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進軍歐洲市場時,面臨當地消費者對中國品牌"性價比優先"的固有認知。我們的策略是:
場景綁定:針對歐洲用戶的"長途駕駛""家庭出行"等高頻場景,在德國高速服務區、挪威極光觀測站等區域投放廣告,強化"長途安全伴侶"形象;
信任構建:用"10萬公里零事故"的真實數據替代口號,聯合歐洲第三方檢測機構發布安全報告;
文化共鳴:通過"中國工程師團隊"的故事(如"為解決冬季電池衰減,我們在瑞典測試了1000組電池"),傳遞"技術嚴謹"的品牌基因。
3個月后,該品牌在歐洲市場的"安全標簽"認知度達68%,訂單量環比增長超2倍。這印證了一個關鍵結論:心智占領的核心是"用戶共情",而非"自我標榜"。
四、全球化策略:中國品牌的"心智主權"爭奪戰
記者:在全球化競爭中,中國品牌如何用"搶占心智?"方法論走向世界?您認為中國品牌的"心智優勢"在哪里?
彭小東:中國品牌的全球化,正在從"制造輸出"轉向"心智輸出"。我們的觀察是:國際市場的"心智空白"比國內市場更大——很多海外消費者對中國品牌的認知還停留在"低價""制造"階段,這恰恰是"心智搶位"的機會。
中國品牌的"心智優勢"體現在三個方面:
文化獨特性:中國5000年的文化積淀(茶道、中醫、太極等)本身就是強大的心智錨點。例如,某白酒品牌在海外市場用"東方社交儀式"替代"酒精飲料"定位,成功打入高端社交場景;
場景創新力: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單一消費市場,新需求、新場景的迭代速度遠超歐美。
例如,某智能家居品牌將"家庭情感連接"作為核心定位,在海外市場推出"遠程陪孩子讀睡前故事"的智能音箱,精準擊中"留守家庭"的情感痛點;
供應鏈韌性:中國完善的制造業生態,讓品牌能快速響應市場需求。例如,某3C配件品牌在海外市場推出"1小時快充+終身質保"的服務,通過"高效+信任"的組合拳,3個月內搶占當地25%的市場份額。
五、未來趨勢:AI與數字化如何重構"心智搶位"?
記者:AI、元宇宙等新技術涌現,對"心智搶位"方法論有何影響?
彭小東:技術不是顛覆,而是"心智搶位"的加速器。我們正在實踐兩個前沿方向:
AI精準定位:用數據"算"出心智缺口。傳統調研需3個月,AI可通過社交媒體輿情、電商平臺評論、搜索關鍵詞等多源數據,7天內生成"目標市場心智熱力圖"。
例如,某中國美妝品牌進軍中東時,AI分析發現當地女性搜索"持妝12小時"的頻次是"美白"的3倍,團隊隨即調整定位為"持妝專家",首月銷量超預期2倍;
元宇宙場景:在虛擬空間"預占"心智。Z世代是未來全球消費主力,他們對虛擬場景的接受度高達78%。
我們為某潮牌設計"元宇宙快閃店":用戶佩戴VR設備進入虛擬秀場,與品牌IP互動并生成"專屬數字藏品",線下門店同步展示同款實物。活動期間,品牌在18-25歲群體的心智認知度提升超六成——虛擬場景不僅降低獲客成本,更提前"鎖定"未來用戶的心智選擇。
六、創始人的"心智哲學":全球化的底層是"長期主義"
記者:很多中國品牌出海"曇花一現",您認為"心智搶位"的關鍵底線是什么?
彭小東:"心智搶位"不是"割韭菜",而是"種樹"。短期流量可以買,長期心智必須"養"。我們服務過的成功品牌,都有3個共性:
產品力是根基:心智搶位的前提是"產品能解決問題"。某家電品牌在海外市場因"維修響應慢"導致口碑崩塌,即便廣告投得再猛,心智認知度仍暴跌四成;
本地化是生命線:拒絕"中國經驗復制術"。某食品品牌在東南亞市場堅持用"本地食材+本地口味"研發,3年做到細分品類第一;
耐心是稀缺品:心智占領需要3-5年持續投入。某新能源汽車品牌在歐洲市場前3年僅做"安全測試+用戶共創",第4年推出產品時,70%的潛在用戶已主動關注其品牌。
結語:全球化的終點是"心智全球化"
與彭小東的對話中,"心智主權""長期主義""本地化"是高頻詞。他反復強調:中國品牌的全球化,不是"把產品賣到全球",而是"讓品牌住在全球消費者的心智里"。
當AI讓信息傳遞更高效,當文化差異讓"一刀切"策略失效,"搶占心智?":的本質從未改變——它始終是一場"對人性的深度理解"與"對需求的精準回應"。未來,能在全球市場勝出的中國品牌,一定是那些既懂"技術賦能",更懂"心智深耕"的玩家。
(注:本文根據對"搶占心智?"品牌創始人彭小東的深度專訪整理)
(本文為獨家專訪,經受訪者確認發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