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丨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今年時值抗美援朝開始75周年,如今的我們都知道,抗美援朝打了三年,到第三年才簽訂了?;饏f議。
但是實際上,中美朝韓早在1951年,也就是戰爭頭一年就已經著手開始停火談判了,甚至條件都已經談好了。
而在這場談判中,毛主席一眼看穿美國企圖,完美預判了未來要打大仗,給出指示:“充分準備持久作戰和爭取和談,達到結束戰爭?!弊屩袊诤髢赡甑目姑涝刑崆白龊昧藴蕚?。
跨過鴨綠江
在新中國成立之后,國內局勢和國際形勢都不容樂觀,美蘇本想分割中國南北劃江而治,如今計劃落空,遠東的平衡被徹底打破,也因此,美蘇兩國都對新中國沒什么好臉色。
新中國成立后,經濟百廢待興,國家也還沒有完全統一,雖然與蘇聯締結友好同盟協議,但蘇聯始終是想要在中國當老大哥的,與中國獨立自主的理念相矛盾了。
而另一邊美國更是視新中國為洪水猛獸,為遏制中國,不僅扶持臺灣的蔣介石,還大力打擊日共,讓日本右翼戰犯重新統治日本,以對抗中蘇。
最緊張的地區則是朝鮮半島,在二戰結束后,美蘇兩國劃“三八線”南北分治,而當美蘇兩國撤軍后,朝韓雙方都將半島統一視為最大目標,1950年6月25日,朝鮮半島爆發戰爭。
眼看自己的韓國小弟要被滅了,美國立刻決定派兵干涉,并以此為由公然入侵中國領土,美軍機入侵領空轟炸東北,美海軍橫穿臺灣海峽,借出兵之名打壓中國。
面對如此局勢,毛主席決定出兵,中朝兩國唇亡齒寒,朝鮮不得不幫,向美國發出嚴正警告:如果美軍越過三八線,那么中國不會坐視不管。
然而對于美國而言,你一個剛剛打完內戰的國家,外有強敵內有危機,有什么能力和我們美國對抗,于是對中國的警告完全不予理睬。于是毛主席判斷,決不能讓美軍占領整個朝鮮半島,不然重要的東北將如鯁在噎如芒在背,根本無法安心進行經濟發展建設,因此必須出兵。
1950年10月19日,志愿軍跨過鴨綠江,進入朝鮮,美國此前因戰略誤判,完全沒有想到中國會介入朝鮮半島事務,經過五次戰役,中朝聯軍將美軍及其聯軍從鴨綠江邊推回至三八線附近。
談判桌上的智慧
1951年7月10日,朝鮮半島停戰談判開始,而就是在這場會議上,毛主席精準預言美國必然不會就此罷休,給出了:“充分準備持久作戰和爭取和談,達到結束戰爭”的指示,準備繼續戰斗。
果然在談判中,美國依舊驕傲自大,在我方提出應以“三八線”為分界線時,美方認為自身實力強大,??哲姶驌舴秶缫殉^“三八線”,如果要以“三八線”為分界線,那么美方理應獲得補償,如果沒有補償,那么美方應該實際控制“三八線”以約一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而實際上,美國將這次停戰視為緩兵之計,美軍在朝鮮的前指揮是名不副實的麥克阿瑟,而如今,在新指揮官李奇微的帶領下,美軍已經逐漸扭轉頹勢,談判桌,不過是給予美軍之前失利一些喘息之機罷了。
因此,毛主席才做出“充分準備持久作戰和爭取和談,達到結束戰爭”的判斷,準備持久作戰,就是看穿美帝意圖,而爭取和談,就是爭取整備時間。彼時不只是美軍需要整備,我方軍隊也已經持續高強度作戰半年之久,部隊需要休整。
此前五次戰役中,雖然前三次取勝,但是第四、第五次戰役并沒有得到很大的戰果,中下層軍官士兵在面對美軍的飛機大炮時,以及后勤短缺時,普遍出現消沉,因此我們也需要及時調整,準備持久作戰的另一層面,也在于此。
在談判期間,各類軍需倉庫,軍用機場,拔地而起,對軍隊的思想教育也如火如荼的展開,為后兩年的持久戰打下了基礎,并最終取得了勝利。
參考資料:
1、文匯網:毛澤東說:美軍過了三八線,我們一定去打——抗美援朝之決策的始末
2、百科:朝鮮停戰談判
3、中國軍網:打探結合 贏得勝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