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站在高處領獎,本應該是鮮花掌聲鋪天蓋地。
可這風光背后,冷暖只有運動員自己知道,陳夢,這位國乒女隊的主力,對“人言可畏”這四個字,體會得比誰都深刻。
整整五年,從東京到巴黎,圍繞她的閑言碎語就沒斷過。
不過這回,她只用了十一個字,不光給自己撐直了腰桿,更順帶替并肩作戰的小妹孫穎莎,出了一口憋在心底的悶氣...
一句心里話,惹來五年“網暴”
陳夢的“煩惱”,其實得從2021年的東京奧運會說起,那會的女單決賽,火星撞地球,對陣雙方正是陳夢和她的小隊友孫穎莎。
一場拼盡全力的較量后,陳夢贏了,金燦燦的奧運金牌掛在了脖子上。
那一刻,夢想成真,多年的汗水和付出有了回報,那份激動和自豪,換了誰都藏不住。
拿到獎牌之后,面對鏡頭,她發自內心地說了一句:“我的時代到來了!”
這本是一個運動員拼搏后的真情流露,是對未來的豪情展望,可誰成想,就這么簡單一句話,在網上掀起了“滔天巨浪”。
不少人聽著就覺得刺耳,覺得她“太狂”、“太傲”,“口氣比腳氣還大”。
什么“沒拿幾個冠軍就敢稱時代”、“孫穎莎早晚教她做人”之類的風涼話,就像雨后春筍般冒出來,噼里啪啦地砸向她。
更別提那些編造教練組偏心、給誰開小灶的閑話了,傳得有鼻子有眼,而突如其來的網暴,讓陳夢措手不及,心理壓力巨大。
那會的她,是真怕了網上鋪天蓋地的惡意,為了圖個清靜,干脆把手機里那些社交軟件全給卸載了,把自己關進訓練館,試圖用不斷的揮拍去忘記那些刺耳的聲音。
轉眼到了2024年巴黎奧運會。
又是一場巔峰對決,女單決賽的球臺兩邊,站著的還是陳夢和孫穎莎,這一次,最終仍是陳夢笑到最后,成功衛冕冠軍。
金牌到手,榮譽加身,該有的掌聲歡呼一樣不少,但令人無奈的是,熟悉的網暴聲浪,也如影隨形地跟著來了。
指責聲、嘲諷聲,甚至陰謀論再次沉渣泛起。
但這回,陳夢不一樣了。
五年時光,經歷沉浮,她早已不是東京那個會因為幾句惡評就驚慌失措的小姑娘了...
巴黎的衛冕,不僅是實力的證明,也讓她學會了在風雨中站得更穩,學會了更坦然地面對那些躲在鍵盤后面的雜音...
十一個字回應,為自己更為莎莎正名
就在今年7月,陳夢參加了一個叫《是女兒是媽媽》的節目,難得地把這些年承受的壓力攤開來講了講。
說到東京那句惹禍的話,她沒有躲閃,特別坦蕩:那時候就是心里憋著一股勁,就是想表達那份要贏、要拼的決心!
可這難道不是一個頂尖運動員該有的心氣嗎,有野心,想奪冠,本應是值得尊重的事。
對于被指責和黃曉明表哥“蹭熱度”,她也直接了當:我倆那點熱度,都是惹人罵的熱度,你們誰真心想要?
而節目的最后,她正面回應了關于她實力和比賽公平性那些沒完沒了的質疑,甩出了一句分量十足的十一個字:沒有陰謀論,積分擺在這里。
這簡短的十一個字,就像一把小錘子,精準地敲在那些“陰謀論”的腦袋上。
她點出的“積分”,直指國際乒聯(ITTF)那套公開透明的世界排名系統。
運動員打多少比賽、拿到什么名次,都會轉化成冷冰冰的積分數據,壘起世界排名的位置。
這不是哪個教練或者哪個領導能隨手改的賬本,孫穎莎能常年占據世界第一的寶座,那是她一場一場硬仗拼出來的真功夫;
而她輸給陳夢的那幾場比賽,就是頂級高手之間臨場較量的正常結果,有時候就是毫厘之間的差距。
陳夢這句話,不單是為自己喊冤,更深層地是在為孫穎莎說話。
這些年,她被網暴困擾得寢食難安,孫穎莎的日子其實也沒好過到哪里去。
有些打著“喜歡莎莎”旗號的人,一見她輸給陳夢,就瘋了一樣地跑去罵陳夢,各種難聽話張口就來。
這種所謂的“維護”,結果非但沒幫到孫穎莎,反而讓不少不了解內情的人,覺得孫穎莎的粉絲素質差,連帶著對孫穎莎本人也有了看法。
更別提孫穎莎自己,贏了是應該的,輸了就得承受“水貨”、“被算計”的指責。
陳夢這十一個字,有力地點明:她們取得的成績,背后是無數個日夜揮灑的汗水;她們在賽場上無論輸贏,較量的都是堂堂正正的球技!
而陳夢這十一個字,干脆利落地把兩人身上潑的臟水一起擦了....
賽場上是對手,場下是最懂你的人
而她們兩個人,也足夠拎得清,無論外界怎么炒作、怎么渲染競爭,對于陳夢和孫穎莎來說,穿上印有五星紅旗的隊服站在場地上,她們只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中國乒乓球隊運動員。
她們肩負著同樣的使命:為國爭光。
輸贏起伏,贊揚或謾罵,都不會動搖她們之間那份在朝夕相處、并肩作戰中磨礪出來的隊友情。
巴黎奧運會那場決賽打完,孫穎莎眼眶發紅時,陳夢給了她一個大大的、緊緊的擁抱。
后來接受采訪時,孫穎莎提到,陳夢當時在她耳邊悄悄說了句話,聽得她是又想哭又想笑,那句話是:沒關系,你還可以繼續加油!
輕描淡寫一句話,背后藏著多少復雜的滋味,有作為老大姐對小妹的真誠勉勵和殷切期待;恐怕也藏著一絲陳夢自己都未必說得清道得明的告別....
而孫穎莎也感受到了這份深意,話語間滿是對老搭檔的不舍:我和曼昱得加把勁,爭取下回再拽著夢姐一起打!
應該有人記得2024年初在韓國釜山舉行的世乒賽團體賽吧,中國女隊驚險奪冠后,孫穎莎在采訪中特別點到了老將陳夢在決勝場的關鍵性勝利,那份感激發自內心。
陳夢后來也提起過,當時形勢還沒落定,她就提前去熱身了,因為心里篤定孫穎莎能把比賽扳回來,給她再次上場的機會。
而陳夢在節目里那句感慨很樸實,也很到位:“在你最難熬、最喘不過氣的時候,最能理解你的,肯定是站在你身邊的隊友。”
這種默契和支撐,是多少次共同流汗、共同經歷風雨摔打出來的。
結語
五年時光,能把一個人改變多少?看看陳夢就知道了。
從東京奧運那個意氣風發喊出“我的時代”的姑娘,到巴黎衛冕后沉穩說出“積分擺在這里”的老將,她花了五年時間,終于學會在喝彩與倒彩交織的聲浪中,穩穩地扎根立足。
她和孫穎莎,故事還長。
賽場下,是說說笑笑的好姐妹;到了球臺前,立馬變身寸土必爭的強勁對手。
她會為自己的勝利振臂歡呼,也同樣會在訓練疲憊時給對方遞上一瓶水。
那些網上飄來飄去的陰謀論和謾罵聲,再喧囂,也蓋不過球館里日復一日乒乓作響的擊球聲;再刻薄,也抵不過賽后兩人擁抱時,那句“繼續加油”里的真誠與情分。
未來的賽場,爭議不會絕跡,雜音依然會冒頭。
但只要那顆白色的乒乓球還在臺案上滴溜溜地旋轉,只要這群敢打敢拼的姑娘們依然在咬牙奔跑、全力揮拍。
賽場上流淌著的,除了勝負,還有一種更堅韌、更溫暖的力量,那是責任,是信任,是風雨同舟的隊友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