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分數陸續揭曉,“神仙卷面”現象再次引爆輿論關注。
精美的書寫,不僅僅成為萬千考生角逐中的一縷亮色,更悄然轉化為決定成敗的隱形砝碼。
遼寧省林汐禹以715分的高分震驚全場,語文134分、英語143分,其中一手工整俊秀的字跡更是被贊為“卷面上的滿分武器”。
據他本人透露,練字早已成為生活慣例,從初中直至高中,不曾懈怠。
湖北黃石第一名李家慧更是以類似的故事感染了網友——她的試卷筆記堪稱印刷體,英語取得144分佳績,被老師們廣為收藏,網友感嘆:“這種字,想不高分都難!”
類似例子層出不窮。武漢新洲學子李森睿堅持每日背抄、不斷磨練書寫習慣,最終提前鎖定清華“門票”;
2024年湖北考生黃鄭煊語文學霸145分,
唐楚玥以146分摘得桂冠,無一例外地展示了令人羨慕的卷面表現。
深圳 “卓越體”溫卓越作文滿分,他的字同樣成就了一段佳話。
在高考閱卷電子化、高強度批改的背景下,書寫已經不是可有可無的“裝飾”。數千份卷子之中,老師們對清晰美觀的字跡給予更多耐心;反之,凌亂潦草則容易讓辛苦所得因誤讀或模糊失分,甚至有老師幽默道:“看看這卷面,想打高分都難啊!”卷面美觀,實在是一場信息競爭中的“外交禮儀”,彰顯了考生的態度與細心。
從“衡水體”的風靡,到各地狀元無一不重視書寫訓練,這一趨勢已然成為現實。書寫功底,絕不僅是表面文章,而是扎實思維、嚴謹習慣的綜合體現。
而每年高考“神仙卷面”都在提醒所有家長和考生:任何一個細節,都是決勝的關鍵。
實際上,歷代科舉考試對書寫也是有嚴格要求的。清代時科舉考試通用的書體被稱為“館閣體”,明代時稱為“臺閣體”,其首要特征就是烏黑方正,整潔流暢。
我國現存最早的狀元卷,出自明代狀元趙秉中之手。2460字沒有一個錯誤,卷首有萬歷皇帝朱筆親題的“第一甲第一名”六個大字,尾頁有九位閱卷官的朱紅簽名。這份試卷不僅具有歷史價值,還因其書法的精美而備受珍視。
提筆如作答,高考分分必爭。
一手好字,關乎的不止分數,更是對努力和自律的肯定。當時代給了練字加分項,何不趁現在為自己存下一份沉甸甸的底氣?你還會忽略身邊的“卷面機會”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