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袁超一
通訊員楊保華阮愛華
“我們水上公安剛剛在江灘勸阻了兩名下水游泳的小學生,麻煩通報給學校!”入夏以來,武漢市教育局安全管理處副處長張凱濤,經常收到這樣的信息。
收到信息,張凱濤會第一時間聯系相關學校,由學校上門提醒家長。這是武漢市公安局為遏制溺水亡人事故推出的新舉措——未成年人防溺水實時通報機制。
湖北省內河網密布,湖泊眾多。暑期,未成年人涉水、游泳引發的事故時有發生。
7月9日,極目新聞記者從湖北省公安廳了解到,入夏以來,全省公安機關緊盯隱患、研判風險,關口前移,加強宣教,全力遏制溺水亡人事故發生。
警惕!夏季的江河湖泊,危機四伏
溺水,是導致青少年意外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久前,某地3名小學生,在設有警示標志的廣場淺水區活動時,不慎滑入深水區,最終導致兩人遇難,令人痛心。
夏季汛期,一些看似風景宜人的河湖岸邊,實則危機四伏。在自然水域,如江河、湖泊、水庫、池塘等,這些地方的水情復雜,可能存在暗流、漩渦、水下礁石、水草等危險因素,且水溫差異大,容易導致抽筋等情況。
筑牢防溺水安全防線,需要凝聚社會各界合力。
針對溺水隱患,今年,武漢市公安局治安支隊聯動水上分局、屬地分局和武漢市教育局,建立未成年人防溺水實時通報機制,重點對發現的戲水未成年人進行勸離,同時將相關情況立即通報給屬地派出所和教育部門,再上門提醒學校和家長,加強學生防溺水安全教育,提升監護人安全意識。
武漢市公安局水上分局民警巡邏時通過大喇叭喊話勸離涉水兒童。
“孩子們,趕緊回家,河邊危險!無人機把你們都拍下來啦!”武漢、襄陽、十堰、黃岡、隨州等多地,推廣使用了“無人機黑科技+土法子喊話”的空地結合巡邏方式。
近年來,每到夏季,湖北公安機關都會組織警力、動員群防力量,開展危險水域周邊常態化巡邏。
危險!家長岸邊玩手機,孩子走向深水區
7月1日下午,孝感市孝昌縣公安局鄒崗派出所民輔警在轄區內開展常態巡邏時,發現一處池塘邊,13名未成年人在戲水。
民警輔警及時勸導13名未成年人離開水域,聯系家長接回。為確保教育效果,派出所民警組織孩子們觀看了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和防溺水警示教育片。
“一位不會游泳的家長,帶著四五名未成年人去江邊玩水;還有的大人在岸邊只顧低頭玩手機,孩子往水里越走越深也沒察覺。”武漢市公安局治安支隊相關負責人告介紹,巡邏時發現的一些情況,讓人覺得很擔憂。
宜昌民警勸離危險涉水兒童
大量令人痛心的案例反復表明,家長在未成年人監護過程中稍有疏忽,就可能讓孩子暴露在溺水的巨大風險中。因此,防范未成年人溺水,家長要當好首道屏障,
除了做好日常教育提醒,家長還要時刻關注孩子的動向,時刻保持警惕,在戶外游玩時,盡量不讓孩子離開自己的視線范圍,尤其是在水域附近,更要加倍小心。
湖北省公安廳治安總隊相關負責人建議,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觀看防溺水主題視頻。如未成年防溺水警示教育片《一秒》,全面呈現了導致溺水事故發生的各個環節,提醒家長和未成年人理智親水、安全第一。
此外,還可以觀看湖北各地公安機關因地制宜制作的防溺水音視頻作品。如黃石警方改編的歌曲《防溺水陣線聯盟》,“不逞強,不野泳,讓你我夏季都平安……”,洗腦的歌詞和旋律,專治玩水“上頭”;襄陽警方推出的微視頻《“警”防溺水,安全一“夏”!》,用“水景再美,不到水中去感受”等臺詞,告訴大家“視頻可以回放,生命不能重來”。
牢記!未成年人嚴格遵守“六不”原則
“有人掉到河里了!”6月26日14時34分,一群眾向仙桃市公安局毛嘴派出所報警求助。3分鐘后,正在附近巡邏的民警附近抵達事發現場。
一名女子在河水中間掙扎,情況危急。民警輔警將落水女子救上岸時,其已基本失去意識。
經全力搶救,女子脫離生命危險。“再晚一點,人就沒了!”岸邊群眾心有余悸地感嘆。
鄂州警方開展防溺水救援演練
未成年人自身如何預防溺水事故發生?7月2日,湖北省武漢市公安局東西湖區分局長青街派出所民警,在轄區幼兒園講解防范溺水知識及技能時做了介紹。
首先是嚴格遵守“六不”原則即: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與他人結伴游泳;不在無家長或教師帶領的情況下游泳;不到無安全設施、無救援人員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學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民警介紹,未成年人發現有人溺水時,不要貿然下水營救,應立即大聲呼救,尋求成人的幫助;可以將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拋給溺水者,讓其借助這些工具漂浮在水面,等待救援。
去年暑假,分別發生在宜昌、襄陽的兩起救援溺水者案例中,救生圈、救生桿、救生繩等設備,發揮了巨大作用。
目前,“四個一”設施(一個救生圈、一條救生繩、一根救生竿、一塊警示標識牌),成為湖北許多重點水域的標配。這些設備簡單易用,關鍵時刻能救命,也是各地防溺水宣傳和實戰演練的重點。
(來源:極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