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我全力支持特朗普總統!”
2024年7月,特朗普在賓夕法尼亞州遭遇刺殺后,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火速表態。
就是這聲吶喊,讓兩人從“政見不合”的對手,瞬間變成了“生死之交”。
但馬斯克可能沒想到,從這時候起,他就已經被特朗普算計了。
一、從“甜蜜”到“互撕”
時間倒回到2024年,在特朗普遭遇刺殺事件后,馬斯克在社交平臺上發文:
“全力支持特朗普總統,希望他早日康復。”
就是這個表態,拉開了兩人“蜜月期”的序幕。
同年10月,馬斯克首次公開亮相為特朗普站臺,稱只有特朗普贏得選舉才能保住美國的民主。
他戴著“MAGA”帽子在賓州登臺演講,那場景,仿佛是兩位志同道合的戰友,為了共同的目標而攜手奮進。
11月初,馬斯克更是在特朗普的海湖莊園,共度大選之夜。
特朗普勝選后,在勝選的3分鐘演講中,提到了馬斯克11次,并興奮地表示“一位明星誕生了——埃隆!”
作為特朗普競選的最大個人捐贈者,馬斯克不遺余力地為他助選。
在去年成立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PAC),整個競選周期捐款高達2.77億美元。
如此巨額的資金支持,足以顯示出馬斯克對特朗普的誠意。
特朗普也投桃報李,在就職后任命馬斯克和維韋克?拉馬斯瓦米領導新成立的 “政府效率部”,負責控制聯邦支出。
此后,馬斯克以無薪總統顧問的身份入駐白宮,開啟了他在美國政治舞臺上的一段“高光時刻”。
然而,好景不長。
馬斯克的改革行動,引發了內閣成員的不滿以及輿論的反彈,特朗普也罕見地表明約束馬斯克的行動。
2025年3月6日,特朗普明確告知內閣成員,各機構裁員決定權在部長手中,而不是馬斯克。
這是給馬斯克的改革行動潑了一盆冷水,也標志著兩人關系開始出現了裂痕。
真正讓兩人關系徹底破裂的導火索,是特朗普力推的“大而美”法案。
法案在眾議院以215:214的一票微弱優勢通過。
馬斯克卻稱這項法案不僅沒有削減,反而進一步擴大了預算赤字,“與政府效率部正在推進的目標背道而馳”。
當然最讓馬斯克難受的是,法案還將削減電動汽車稅收抵免,而他的特斯拉非常依賴這個政策。
因此矛盾迅速公開化,馬斯克連發多條社交媒體帖文,抨擊該法案“荒謬”“令人作嘔”。
并指責會導致預算赤字大幅上升,讓美國背負沉重債務。
甚至呼吁美國民眾主動聯系各自議員,“扼殺”這項立法。
特朗普也不甘示弱,稱馬斯克在失去電動汽車強制政策和聯邦支持后“發瘋了”,并威脅取消其補貼和合同。
兩人你來我往,互不相讓,上演了一場激烈的“互撕大戰”。
那么這一切的背后,是否真的只是簡單的政策分歧和利益沖突呢?
二、特朗普的老謀深算
我們回頭復盤一下,會發現特朗普的“算計”,或許早在馬斯克踏入白宮之前,就已經開始布局了!
特朗普還未正式就職時,就讓馬斯克積極與歐洲極右翼政黨接觸,并且公開干預德國、法國、英國等國的內政。
看似是給馬斯克提供一個拓展國際政治影響力的機會,實則暗藏玄機。
馬斯克在按照特朗普的要求行事之后,得罪了歐洲的建制派。
使他在國際政治舞臺上樹敵眾多,為日后的發展埋下了隱患。
一旦馬斯克與特朗普的關系出現變故,他在國際上的處境將變得極為艱難,幾乎沒有退路可走。
入主白宮后,特朗普又讓馬斯克主導“政府效率部”,負責聯邦預算削減的工作。
看似是對馬斯克能力的信任和重用,實則是將他推向了風口浪尖。
聯邦預算削減涉及到美國各大政治勢力的利益,必然會遭到各方的強烈反對。
馬斯克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雖然聲稱截至4月20日已為聯邦政府節省約1600億美元,但也因此觸動了眾多政治勢力的“奶酪”,成為了眾矢之的。
而特朗普此時卻可以置身事外,將矛盾焦點轉移到馬斯克身上。
此外,關于“馬斯克吸毒”的消息傳得沸沸揚揚,而透露消息的人明確表示,這就是特朗普告訴他的。
進一步損害馬斯克的聲譽,讓他的形象大打折扣。
通過一系列的布局,特朗普基本封死了馬斯克的所有退路,讓他在政治和商業領域都陷入困境。
按理說,馬斯克也是個非常聰明的人,為何會如此輕易地踏入特朗普的“棋局”呢?
三、馬斯克入局的原因
從馬斯克自身的角度來看,雖然在科技和商業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為了世界首富,但在政治方面,卻缺乏足夠的影響力和根基。
作為一個“科技精英”,自己與美國中底層民眾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隔閡,缺乏有效的溝通渠道。
而特朗普所代表的“MAGA派”,在美國中底層民眾中有非常高的支持率。
馬斯克希望通過向特朗普和“MAGA派”靠攏,來解決自己的弱點,積累政治影響力,為自己未來的發展開辟新道路。
然而,馬斯克低估了特朗普的“手腕”。
沒有意識到,自己在以身入局幫助特朗普贏得大選的過程中,已經逐漸失去了主動權,成為了特朗普手中的一顆棋子。
面對與特朗普的徹底決裂,馬斯克宣布成立“美國黨”,想通過組建新政黨來繼續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
聲稱該黨將代表美國社會“80%的中間選民”,爭取通過選舉在國會中占得一席之地。
可這哪有那么容易。
美國長期被兩黨制主導,第三政黨生存空間極為有限。
歷史上,美國的第三政黨從沒成功過,往往只是個“攪局”的角色,很難真正撼動兩黨的統治地位。
馬斯克的“美國黨”剛成立,就暴露出了很多問題。
他只是在自己的X平臺上發布信息,既沒有相關人員露面,也沒有舉行一場正經的發布會,甚至連“政治捐款”的方式都沒有提供。
發布的政治綱領也非常松散,嚴重脫離實際情況。
相比之下,特朗普主導的共和黨雖然被外界戲稱為“草臺班子”,但他們的政綱也有100多頁,內容有頭有尾。
此外,馬斯克的“美國黨”還面臨著來自各方的質疑和反對。
原本計劃推出與特斯拉相關基金的投資公司Azoria Partners表示,將推遲該項目,因為組建政黨“與馬斯克作為首席執行官的全職職責存在沖突”。
可以預見,馬斯克的“美國黨”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將面臨非常多的困難。
他和特朗普之間的博弈,也遠未到結束的時候。
參考資料:
完全脫軌失控!從第一朋友到互撕,特朗普和馬斯克“塑料兄弟情”就一年---大眾日報
特朗普批評“火車脫軌”,馬斯克援引電影臺詞,兩人密集隔空交鋒---環球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