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中越邊境有個村子叫八里河村,原本這個村子沒什么,村民們祖祖輩輩靠種田養活自己,可從上世紀80年代,這里就成了遠近聞名的死亡村,無處不在的地雷成了村里的不定時炸彈,村民們生活的戰戰兢兢,時不時傳出地雷爆炸的消息。
100多萬枚地雷是怎么布下的?為什么到現在還沒有排完?
雷區的日子
村民陳正方是村里的掃雷先鋒,不過他不是專業的掃雷兵,只是在被炸三次之后被硬生生逼成了民間排雷員,第一次被炸他斷了幾根手指,臉也毀了。第二次左腿直接沒了,但老陳是個倔強的人,不但沒搬走,還索性天天帶著鋤頭和噴壺下地排雷,硬生生憑雙手工掃出了100多顆地雷,成了遠近聞名的排名英雄。
這樣的事跡在很多人看來都有點天方夜譚,可在這里就是每天都會發生的事實,村里老鄒家原本有五口人,可僅僅是一個意外,就讓家里只剩下鄒大聰一個。
父親和弟弟踩中地雷身亡,另一個弟弟拿地雷當玩具也被炸死在自家門口,鄒家這樣的情況在村里就是日常,有些村民上午還在和鄰居聊天,下午就因踩中地雷再也沒能回來。
時間長了,村里的狗和雞都成了規避地雷的能手,哪里是雷區,哪里的草叢不能隨便進都門兒清,比人還懂規矩。
因為地雷的影響,村子里幾乎沒辦法進行農業生產,徒弟被地雷割成一小塊一小塊的豆腐塊,沒法用大型農機,農民也只能靠鐵棒和鋤頭摸索著打理點口糧。小孩學走路的第一課不是叫爸媽,而是別進草叢,因為那里有地雷!
百萬地雷咋來的
說到地雷的出處,還得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中越戰爭,當時中越雙方之間的關系非常緊張,為了防止越軍反撲,我軍在撤退時在邊境線上大規模埋雷,布下了一道鋼鐵防線。
越軍在撤退時也沒閑著,畢竟對雷的使用成本也非常低,越南為了遲滯我們的進攻方向,潛入我國境內到處埋地雷,既可以對付未來可能的反攻,也能給我們帶來不少麻煩。
地雷也就成了中越雙方保護領土的重要手段,但戰爭結束之后,百姓的日子還得繼續,這些地雷就成了當地百姓的催命符,當時布雷的速度特別快,根本沒有人管什么規范標準,有時一大箱地雷一口氣倒在山林里,也正是這些原因讓后來的排雷工作困難重重。
特別是越南一方,埋雷本身就是潛入我國境內的偷襲,完全是圖快圖狠,只要能賣地雷的地方基本上都沒有放過,而且完全不記位置,這樣就給我們后期排隊帶來了許多麻煩。
這些地雷已經不是單純意義的地雷了,除了埋在土里了之外,樹上、草叢里到處都是,甚至水溝旁都可能藏著連著引線的地雷,再加上這里的雨水充足,暴雨和泥石流頻發,地雷就隨著這些自然災害被沖到了新的地方,成了當地流動的威脅。
而且這里雷區的種類還特別復雜,不同國家不同型號的地雷都有,壓發雷也就算了,還有掛樹上的吊雷和踩一下就蹦起來炸的跳雷,地雷型號足足有十幾種,觸發方式更是五花八門。
單一的掃雷設備根本對付不了如此復雜多變的情況,更何況這里的地勢非常復雜,八十度陡坡比比皆是,密密麻麻的熱帶雨林植被也將整個雷區遮掩的密不透風,機器人排雷根本就不現實。更何況很多地雷根本不是全金屬材質的,為了節約成本,當年越南使用了大量塑料殼或木殼地雷,探測難度不是一般的大。
中越邊境的地雷問題已經持續了很多年了,很多人都有疑問,現在我們國家的技術如此先進,為什么不一次把這些地雷都排除掉呢?
其實不是不想,是真的不能!在戰爭剛結束的那幾年,排雷技術和設備都比較落后,再加上雷區地形復雜多變,山上布滿樹林和峽谷,這里成了排雷兵的噩夢。
為了清理這片雷區,我們不知道付出了多少人力物力,甚至是戰士的生命和鮮血,有時排雷兵一個小時才能挪一米,這種辛苦不是普通人能想的了。
排雷時有些地雷又特別不穩定,歷經風吹日曬幾十年之后,地理本身就非常容易炸裂,士兵使用排雷針都是屏住呼吸,一絲一毫的馬虎大意都會致命。
也曾有專家建議用引爆的方式全面排雷,但問題是有些地雷引爆威力巨大,如果完全進行地毯式覆蓋轟炸,很有可能會影響附近村民的生活和生態環境,算下來得不償失。
所以這片雷區也就成了難啃的硬骨頭,磕磕絆絆一直延續到現在都沒有排干凈,但這些年國家也一直在做努力,其中也誕生了不少排雷英雄。
掃雷英雄
排雷本身就是在跟死神跳舞,這是一個傷亡率特別高的職業,為了確保安全,戰士們只能穿著厚重的防護服一步步向前挪動。
只要探雷器一有動靜,所有人必須得立馬停下,小心翼翼地開始挖掘,排雷是個細致活兒,甚至連呼吸都得調成慢動作,否則一不小心就會出事。
每個排雷兵的心里都得繃著一根弦不能斷,要不一斷就是生命的代價,排雷英雄杜富國就經歷過生死考驗。
出任務時他在隊友前面發現一枚地雷,為了保護身后的戰友,杜富國直接上前引爆地雷,巨響之后,杜富國再也沒能看見當天的陽光,他的雙眼、雙手都在瞬間被奪走。
所以在排雷戰士的眼里,每次排雷就像一場賭命游戲,不過賭的不是輸贏,而是生命的長短,為了盡最大可能地減少意外,雷區所有人的動作必須緩慢精準,稍有閃失可能就是致命傷害。
雖然現在國家的軍事科技畢竟是世界一流水平,可是我們前面也說過,這里的地形地貌太過復雜,掃雷機器人壓根進不去。
七八十度的陡坡加上茂密的熱帶雨林植被,成了現代科技的最大障礙,機器要么被樹枝卡住,要么因坡度太陡翻倒,再加上金屬探測器根本就沒有辦法實現100%探測率,直到現在排雷部隊依然只能依靠排雷兵的雙手和經驗。
地雷威力有多大呢?當年越南在這個地區布置的地雷都是含藥量比較高的大威力地雷,常見的防步兵雷就可以輕松炸斷人的雙腿,詭雷的威力更大,觸發瞬間可以讓周圍好幾米的區域全部陷入火焰。
所以說真正想要讓這片區域完全干凈還需要時間,這些年國家也一直沒有放棄對這片雷區的清理,從1992年開始,我國就已經著手開始進行中越邊境大規模排雷行動。
雖然當時排雷條件差,工具和技術也不如今天這么先進,但部隊從上到下沒人退縮,首次排雷就清理了超過50萬顆地雷和各種爆炸物,覆蓋了幾十個村莊和重要口岸。
在此之后國家又緊鑼密鼓地進行了三次掃雷行動,大量地雷被清理出來,越來越多的地區成為凈土,大片被封鎖的土地可以重新被邊民利用,安全道路也可以重新通行了。
可惜的是這里的地勢實在是太復雜了,邊境線上總有些老大難雷區,哪怕是多次清掃也無法徹底根除所有危險,直到現在這里存留的地雷依然威脅著村民的生活。
這就是我們剛才說的洪水和泥石流,這些自然災害總是在不經意間讓雷場的位置不斷變化,這就大大增加了排雷的難度,讓每一次任務都會出現很多變故。
只要山洪和泥石流來襲之后,戰士們辛辛苦苦布置的雷區標示就可能一夜之間失效,雨水、滑坡和植被生長,每個因素都可能讓戰士付出生命代價。
結語
每排掉一顆雷,我國邊境安全就多一分保障,每有一顆地雷沒被引爆,都有可能成為邊境村民明天的噩夢。
排雷工作就是這樣,不能有一絲僥幸心理,更不能有一點疏忽大意。這些年靠著年輕戰士的不懈努力,原本荒廢的土地已經再次迎來了生機,現在的中越邊境已經恢復了貿易,農業也已經重新開始漸漸恢復發展。
雖然任務危險,戰士們始終堅信,總有一天會把中越邊境的地雷全部清理干凈,讓這里的百姓真正走出地雷威脅的陰影,重新走在安全的大地上。
地雷不僅是歷史遺留問題,更是活生生的現實難題,只有掃清雷區的地雷才能真正迎來明日的安寧,邊境人民等待這一天實在太久太久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