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2月17日,我國對越南實施的“懲戒”戰爭爆發了。不同于陸地上五十六萬余大軍的精彩紛呈,天空之上似乎十分安靜,安靜到甚至連一場嚴格意義上的空戰都沒有爆發。以至于國內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空軍什么也沒干,沒有空軍,陸軍照樣能打敗越南?
中國空軍在1979年到底發生了什么,中央軍委為何不下令空軍部隊直接“參戰”,而僅僅只讓他們發揮戰略震懾作用呢?
長期以來,人們對那次自衛反擊戰中我空軍的作戰情況都是不明所以,為了能夠盡量客觀真實地反映彼時中國空軍在反擊戰中的作戰情況,本文參考原空軍司令部作戰部參謀陸文至大校的訪談回憶。
陸文至身處當時空軍的領導機關。是全程參與對越自衛還擊戰空軍行動的親歷者,他的回憶,為我們揭開了1979年那場戰爭中,中國空軍能夠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背后隱秘。
一、空軍援越感心寒
根據陸文至的回憶,空軍部隊的將士們在得知對越自衛反擊戰即將開打之時,士氣高漲,求戰心切。自1974年以來,空軍戰士們對越南人的背叛可謂滿腔怒火。這不僅僅因為越軍在邊境制造的3200多起流血事件,更因為被辜負的空軍部隊深切感受到了越南人的狼心狗肺。
在陸文至的記憶里,越南抗法、抗美戰爭期間,光是軍事援助,就有7個師26個團零8個營的空軍部隊、高射炮兵部隊入越作戰。三年零七個月里,我軍為越南擊落美機597架、擊傷479架,更是有280名解放軍戰士永遠留在了那里。可這份情誼,在越南當局推行“印度zhi那聯邦”計劃后急轉直下。
我們是真把越南當兄弟,可越南卻把我們當冤大頭……明明中國空軍在自己困難時期也不忘大力援助越南,可越南竟在統一后,要與我國兵戎相見,這怎能不令人憤懣?
越南人要戰,那便來戰!中國人民解放軍不好戰,卻也從不畏戰懼戰!
二、空軍戰前準備足
1979年1月29日(農歷正月初三),本該是闔家團圓的日子,陸文至卻接到了緊急通知——加入空軍聯絡組,即刻奔赴廣西、云南前線。
空軍司令員張廷發在會上著重強調:“對外不得泄露出差地點和任務,包括家人。”陸文至和聯絡組20多人連家也沒回,只攜帶了輕便行李,第二天一早就分赴南寧、蒙自。
抵達南寧當天,陸文至和聯絡組一行人就深入吳圩、寧明等機場勘察。陸文至回憶道:“前線空軍部隊每個崗位都是兵強馬壯,飛行員們檢查戰機時的眼神,就像獵人盯著獵物。”
最讓陸文至動容的是峒中鎮的高射炮兵部隊。那里是中越邊境的突出部,1967年這里曾擊落過一架美軍F-4B戰機。聯絡組去時,官兵們雖然人人風餐露宿,卻個個腰桿筆直,問他們害不害怕,他們說:“就等一聲令下”!
1979年2月17日,對越自衛還擊作戰正式打響,空軍將士早已嚴陣以待,飛行員們申請上前線的請戰書更是堆滿了領導辦公室。
開戰前四天,兵力調度上,第一批防空部隊已經抵達預定陣地,高炮、地空導彈部隊同樣星夜馳援,同時增調殲-7團、轟炸機團強化前線威懾力。指揮體系上,為便于前線空軍調動,廣空、昆指設前進指揮所,王海、侯書軍分別指揮兩線,前沿機場建合成指揮所,實現“集中指揮、分散引導。
空軍司令員張廷發提出“挽弓待發,先聲奪人”,要求“敵機敢來就打,軍委令下就動”。
從春節前緊急集結到開戰前“萬事俱備”,我們在國境線上空筑起的,是看得見的銅墻鐵壁,更是看不見的威懾力。所有空軍將士都在等待來自中央軍委的命令。
三、藍天上的“和平”
1979年2月17日凌晨,地面部隊發起還擊的那一刻,空軍的戰鷹就已沖上云霄。
根據陸文至回憶:“第一天空軍就出動170批567架次,整個戰役期間更是達到3131批8500架次,平均每天304架次。”龐大的殲擊機群在國境線中國一側“穿梭巡邏”,活像一道移動的空中屏障。陸文至記得,戰爭的細節里,其實有著空軍的大量精密部署。
為了威懾敵人,空軍部隊特意安排殲-7戰機故意打開加力,超音速飛行產生的巨大爆音,在山谷間終日回蕩,給底下埋伏的越南軍隊帶來了沉重的壓力。
遇上復雜天氣,空軍部隊會特意派飛行員部隊里的技術尖子頂著200米云底高起飛,夜間則派機載雷達戰機巡邏。一套操作下來,把越南空軍一開始根本不敢動,頭3天甚至連一架飛機都沒敢升空。
后來,越南空軍坐不住了,打算派“空中敢死隊”升空應戰。得知越軍的行動計劃后,前沿指揮部指定3-4個空軍中隊嚴陣以待。空軍將士們預判米格-21可能低空偷襲,便特意讓殲-6作誘餌,殲-7在低空埋伏。
針對越南空軍將F-5戰機北調,我軍又制定了“殲-6主攻、殲-7掩護”的方案。面對我國空軍的巧妙應對和絕對實力,越南飛行員后來就算起飛,也被指揮所反復警告別飛太遠,完全沒了斗志,不敢妄動。
陸文至還回憶了許多藍天之下的空軍英雄。畢竟,空戰的勝利,從來不止于飛行員。
在廣西友誼關附近的金雞山,雷達6連駐守在僅有0.077平方公里的“絕地”之上。此處三面受敵,在開戰后的20多天里挨了越軍300多發重型炮彈。據陸文至回憶,陣地上全是彈坑,天線被打壞了,戰士們就人力拉著天線轉,努力保證情報不斷,號稱:人在陣地在,人在天線轉。戰后,雷達6連被授予“鋼鐵雷達連”。
四、實力對比顯懸殊
在對越自衛反擊戰開打前夕,中越雙方空軍的實力其實各有特點。
我國空軍在規模上占據顯著優勢,總兵力約22萬人。當時空軍部隊擁有4000多架固定翼飛機,其中殲-5和殲-6數量共2400架,是挑大梁的作戰飛機。
強-5強擊機300架、轟-5和轟-6約400架、米格-15教練機300架、米格-15比斯戰斗機約100架,而仿米格-21的殲-7不足100架。運輸機以安-2和運-5為主,約400架;直升機主要是米-1、米-4和法國“超黃蜂”,數量不足100架。雖然飛機數量多,但部分機型相對老舊,如殲-5、殲-6在作戰半徑、格斗機動性、載彈量等方面存在一定局限,且當時我國飛機發動機技術不如蘇聯,嚴重影響了戰機性能。
不過,我國空軍有著自己完整的作戰體系和指揮系統,并且飛行員經過長期訓練,具備一定戰斗素養,在抗美援朝以及援越時期更是積累了空戰經驗。
越南空軍在兵力上遠遠不及我國空軍,總兵力不過4萬余人。但在裝備上也有其優勢。越南擁有約500架固定翼飛機,其中作戰飛機約260架。
1976至1978年末,越南空軍不斷補充新型戰機,共計擁有400多架米格系列戰斗機,100多架美制A-37攻擊機、70多架F-5戰斗機、10多架蘇-22戰斗機。
直升機方面,有46架米-8、10架米-6以及430多架美制UH1直升機。另外,越軍還有7個防空師,裝備蘇式薩姆-2、薩姆-3、薩姆-7防空導彈和37毫米、57毫米等口徑高炮,共裝備各型導彈1000余枚,高炮2100余門。
值得一提的是,越南飛行員大多參加過抗美戰爭,空戰經驗豐富,由于受過我國空軍教學,非常熟悉我國空軍作戰風格。
不過,越南空軍的美式戰機存在零部件不一、難以維修保養的問題,而且其空軍作戰體系多依賴外部援助,自主保障能力有限。
一旦雙方開戰,越南空軍的潰敗將會是顯而易見的結局。既然如此,中央軍委為何不下令我空軍部隊長驅直入,翱翔越南藍天之上,支援地面部隊作戰呢?
五、不戰而屈人之兵
陸文至回憶:空軍部隊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奉行的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真諦——用絕對實力讓對手不敢妄動。盡管這是一場“沒交火”的戰斗,但我國巧妙利用空軍部隊,獲得的勝利卻遠勝于動用空軍直接參戰。
空軍將士用“不越境”的克制,彰顯了大國的戰略定力,更讓我國說到做到的形象深入人心。畢竟開戰之初,我國就在國際上宣揚這次戰爭只是一場“懲戒”行動。
1979年3月16日,地面部隊回撤,空軍的巡邏仍在繼續。我國用8500架次的巡邏證明,中國空軍有能力捍衛領空!
多年來,總有人說空軍沒在反擊戰里打過仗,可8500架次的巡邏帶來的威懾把越南空軍一度逼得不敢升空,這本身就是戰斗力的體現。
再者,空軍部隊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雖沒擊落一架敵機,卻也為地面部隊提供了大量支援。運輸航空兵13師副大隊長崔明玉機組,曾連續飛行12小時26分鐘運送緊急物資;直升機飛行員張愛兵、楊志欽,鉆山溝穿云海送血漿……此類事例,不可勝數。如今,46年過去,那些在陣地上拉天線的戰士、在云層里巡邏的飛行員,他們的故事,不該被忘記。
參考資料:
林儒生:《往事并不如煙 空軍參加對越自衛還擊戰紀實》兵器知識,2015.1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