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新能源汽車自燃這個問題,一直被人們所詬病。畢竟這火是撲也撲不滅,打也打不掉,只能任由其自行燒毀。
如果是在陸地上也就算了,大不了賠一臺車。但如果是在船上,那情況就比較可怕了,輕則火燒連營,重則船沉人亡。
這不,最近太平洋就發(fā)生了一起汽車燒船事件,整個事件中一共有3000輛汽車被焚毀。當時究竟發(fā)生了什么?這起事件又會給海上運車行業(yè)帶來哪些影響?
3000輛汽車葬身太平洋
6月3日,由總部位于英國倫敦的船舶公司管理的Morning Midas號汽車運輸船,在太平洋阿拉斯加海域,突發(fā)火災。
根據當事人的統計,當時船上一共載有3048輛汽車,其中就包括70輛純電動車,以及681輛混動。
下午3點,美國海岸警衛(wèi)隊收到救援消息以后,趕忙調動Munro號快艇、運輸機、直升機等設備,對出事船舶進行緊急救援。
與此同時,附近的3艘民用船舶也趕赴現場,對遇事船舶展開輔助救援。
抵達現場后,救援人員發(fā)現失事船舶濃煙滾滾,于是海岸警衛(wèi)隊只能做出棄船決策,并決定事后再進行打撈。好在船上的22名船員,已經全部撤離,這才沒有讓事態(tài)進一步惡化。
從事故細節(jié)來看,5月26日,這艘可裝載6000輛汽車的船,被上汽安吉物流公司租用。
該船從煙臺出發(fā),途徑上海、廣州等地。收完一部分車以后,船舶負責人預計6月15日,也就是下周,抵達墨西哥的拉薩羅·卡德納斯港。
然而,在6月3日的時候,船上的車輛突發(fā)意外了。根據當時的船員觀測,裝有電車的那處甲板率先冒出煙霧,見狀船員趕緊啟動船載滅火系統,但收效甚微。
由于火勢不斷蔓延,且不受控制,因此船員們只能看著汽車燃燒,最終所有汽車化為灰燼,一點渣子都不留。
目前暫不清楚這艘船運的是哪些品牌的汽車,而且也沒有車企主動出來認領,因此這起船載汽車爆燃事件,成了一個懸案。
不過從網上輿論來看,公眾一致懷疑,這都是船上的電車自燃在作祟。要不是把電車和油車強行擠在一起的話,船舶也就不會釀成悲劇了。
諸多電車上船案例慘不忍睹
當然了,網友們這么說,也確實有一定的道理。此前就有許多案例,證明了電車在船上確實不安全。
2022年2月,巴拿馬籍滾裝船Felicity Ace號,就在大西洋亞速爾群島附近著火。大火燃燒以后,持續(xù)了整整一周,最終船舶不堪重負,沉沒于大西洋之中。
據統計,當時船上一共有3965輛豪車,其中包括保時捷Taycan、奧迪e-tron,及燃油車等,預計損失高達3.35億美元。
從事故原因推測來看,當時可能是汽車鋰電池熱失控著火所致。為此,項目運營方商船三井,還特地把保時捷告上了法庭,要求其賠償損失。
無獨有偶,2023年7月,荷蘭籍貨船Fremantle Highway號,也在當地海域發(fā)生了火災。船舶爆燃后,也是持續(xù)燃燒了一周時間才結束。
船上的3000多輛汽車,包括奔馳、寶馬、500輛電車等,全部燒毀。船舶也隨之報廢,損失共計3億美元。不僅如此,事故還造成一名印度籍船員死亡,可謂是慘不忍睹。
從事故細節(jié)來看,火災是從一輛電車身上開始自燃的。該車爆燃后,風助火勢,直接蔓延至其他車輛。久而久之,整艘船的汽車就全部遭殃了。
可以說,如今的電車上船項目,處處都隱藏著風險。但凡一個不注意,基本上連人帶車帶船全都沒了。
為啥新能源車喜歡在船上燃燒?
說到這里可能很多人會問了,為啥新能源汽車總喜歡在船上燃燒?這是受到了什么詛咒嗎?
關于這個問題,有關專家給出了合理的解釋:電車如果長時間在海上顛簸,很可能會導致電池包出現機械損傷。
由于電車上的鋰電池組能量密度超高,因此一旦出現碰撞、擠壓過度的話,很可能就會造成短路。隨著時間的推移,電池包捂著捂著,就燃起來了。
這時候可能又有人會問了,為什么油車上船沒事?油車不也出現過自燃情況嗎?這個問題其實很好回答,因為油車自燃能被滅火器給滅掉。
從油車起火的原因來看,大多數都是因為線路老化、發(fā)動機故障、燃油泄露等因素所致,亦或是車內本身帶有自燃物品,比如香水、打火機等。
像這類起火方式,只需要用干粉滅火器和二氧化碳滅火器,隔絕掉起火源和氧氣就行了,簡單輕松又快捷。
但電車不一樣,因為普通的滅火器滅不了鋰電池著火。許多電池包出現短路后,會持續(xù)放熱,即便用滅火器隔絕氧氣也沒用,過一段時間就復燃了。
如果一定要滅火的話,就只能靠大量的冷卻劑進行持續(xù)降溫。
然而,這些冷卻劑也是無法滲透到電池組內部的。所以無論怎么講,電車的火都很難滅。但凡電車著火,大概率就只能等它自己燒完了。
這其實還算好的,因為在某些特殊情況下,甚至還會出現鋰電池爆炸的現象。
根據科學家的研究,電池在放熱時,會釋放出大量的可燃電解液。與此同時,還有大量的氫氣和氟化氫也會被釋放出來。而這些爆炸性氣體,很容易就會在封閉空間中聚集起來。
在這個過程中,電車的單個電芯會出現失控。倘若電芯失控,蔓延至整個電池組的話,那么這臺電車的危險性就陡然暴增了.
當電池組的熱量到達爆炸性氣體燃點的時候,直接就會引爆汽車。真到了那個時候,渡輪上的其他車也就徹底完蛋了。
所以說,相比于燃油車而言,電車的自燃危險性還是挺大的。
為啥地下車庫就能停放新能源車?
這時候又有人會問了,既然渡輪上怕電車會自燃,那那些封閉的地下車庫為啥不怕電車自燃呢?難道地下車庫里有什么玄妙?
其實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地下車庫確實比渡輪要安全。
首先,地下車庫的出口,并不僅僅只有一個,許多地下車庫還會配有另一個應急出口或消防出口。利用這個出口,其他汽車完全可以開出去,如此一來,就能避免無妄之災了。
但渡輪不一樣,渡輪的外面就是大海,就算汽車能動,也開不出去,在這種情況下,就只能被迫燃燒了。
其次,一般的地庫,汽車都不能停的太密集,所以就算其中有一輛著火,其他車也能少受波及。
但輪船上由于空間有限,因此許多車只能挨的近一點,不然很難擴大運量。
既然輪船上的汽車都挨這么緊,那接下來的命運就可想而知了。但凡其中有一輛出事,船員就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一整船的車輛被燒毀。
也正因如此,所以渤海渡輪和瓊州海峽的渡輪,目前都拒載新能源汽車。
畢竟這些新能源汽車,一個個都算是隱藏炸彈,拋也拋不出去。萬一其中某一個自燃的話,那整艘船就得完蛋了。
尤其是渤海一帶的航程,往往長達6個小時,一旦中途出事,逃都沒地方逃,只能跳海求生??梢哉f,新能源汽車對于航運行業(yè)而言,確實稱得上是“業(yè)界冥燈”。
新能源車真的沒法上船嗎?
當然了,雖然新能源汽車很容易在船上自燃,但今后也不是沒有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咱們完全可以通過一系列微處理,來盡量降低新能源汽車上船的風險。
比如可以在電池包外部,加裝防撞緩沖材料,這樣就能避免運輸過程中,顛簸導致的短路現象。
此外,電量控制也是個好方法。比如在電車上船前,可以將車輛的電量降至30%,這樣就能降低汽車熱失控的風險了。
在空間方面,也能做出一些改進。比如將電車集中放置于防火甲板艙,并配備獨立通風系統,這樣就能避免可燃性氣體的聚集。
由于分艙運輸的緣故,就算汽車燃起來了,也只會燒毀部分電車。至于剩下的大多數油車,則會安然無恙。
當然了,咱們也可以從事故的源頭——電池,進行解決。比如這些年正在突破的固態(tài)電池,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從一系列研發(fā)試驗來看,固態(tài)電池采用的特殊材料,不僅能抗撞擊,還能耐腐蝕。無論是抵抗針刺,還是火燒,都不在話下。
有實驗就曾測試過,固態(tài)電池可以承受150-200度的高溫,可謂是戰(zhàn)斗力滿滿。
就算固態(tài)電池的正負極隔膜被刺破,由于沒有液體流動,正負極之間也就無法形成短路。這樣一來,就能降低汽車的自燃率了。
當然了,實在不行的話,那就多買幾個電車上船險吧,價格貴點沒事,至少比船沉了要強。
總之,針對電車上船這類項目,確實比油車上船的風險要高,但這類問題并不是沒有解決之法。萬一以后電池方面的科技進步了,說不定電車就能像油車一樣傲游四海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