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7-28日,由國際人才組織聯合會(AGTO)與全球化智庫(CCG)主辦的2025全球人才峰會在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舉行。拉脫維亞駐華大使卡爾利斯·艾亨鮑姆斯(H.E. Kārlis Eihenbaums)在開幕圓桌上發表以下觀點:
大家上午好!我是來自拉脫維亞的大使,我并沒有把我的發言和冰島駐華大使交流,因為我們都來自小國的大使,和其他國家差不多。我第一次來這里是1997年,是28年前,那時候的北京和現在的北京已經完全不一樣了,同時我也非常高興能夠參加這個論壇,因為我們知道,得談一些非常務實的事情。
我來中國已經十個月了,已經形成了自己的一些初步印象,有了一些教訓,同時也有一些成績。因為在中國你需要一些支持才能安定下來。剛才易卜雷大使提到了最大的障礙是語言問題,理論上確實可以有一些英文的支持。我有個人助手,也有司機,他們可以幫助我,但對于那些學生來說或者游客來說挑戰就比較大了。最近幾個月,我就有這種情況,大家想想有的時候在一個國際賓館或者大的酒店里,前臺卻沒有人說英語,這確實是非常大的挑戰。
關于歷史名跡,昨天我們剛去了一家博物館,這個博物館特別好,但所有的展覽都是中文,根本沒有英文,只有幾句英文,要想了解這些博物館的展品,自己去參觀這個博物館就太難了。當然,我們有個導游,他英文說得非常好;但與此同時每一個說明卡上的信息你都沒有辦法知道,因為它沒有英文。我自己開車的時候,你可能得勇敢點兒,那還好,但是你要想找到歷史名跡特別難,因為那些路標有時候有英語,但大部分是中文的,而且這些路標也不是到處都有。現在我們知道有蘋果地圖等各種各樣的地圖都挺管用的,但你仍然需要聯網才能用上這些導航服務。
關于支付應用,我們知道有淘寶,現在商店越來越少,大家很多都在網上購物,在中國大家都是線上購物。對于拉脫維亞人,我們用的是卡,很少用現金,我們這個國家比較奇怪。但在中國不太一樣,你用微信支付或用支付寶,你可以用現金,但有時候你說要用卡支付,他們可能得花10分鐘才幫助你找到一個刷卡機才能用,比如京客隆這樣的超市。不知道這些是否能夠提升。
關于國際旅游方面,這些游客在訪問中國時,他們希望看到這個國家,這個地方非常開放,能夠幫助他們盡快找到需要去的地方,比如你們在推動旅游時或者推廣貿易時,可能書面語用的不是很多,主要用的還是口語。
本文依據嘉賓在由國際人才組織聯合會(AGTO)與全球化智庫(CCG)主辦的2025全球人才峰會上的發言錄音整理,未經本人審閱,轉載請注明出處
-分論壇-
-嘉賓發言-
開幕式
開幕圓桌
CCG 圖書
● 出版 |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 作者 | 苗綠
圖書介紹
《在全球化的世界中行走》講述了苗綠博士作為全球化智庫聯合創始人,在個人成長、海內外求學、創辦智庫、國際交流、民間外交、為國家建言獻策等過程中的諸多故事與心路歷程。作為慕尼黑安全會議青年領袖代表,苗綠博士曾對話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開啟 2021 慕安會第一問;她是比利時國王會見的七位全球青年領袖之一;她發起的“國際青年領袖對話”項目,推動了國際間青年的交流互鑒,得到中國國家領導人的回信;她經常受邀參加國際高端論壇,在巴黎和平論壇、多哈論壇等重要國際場合,參與設置議程,打造國際交流新敘事,以全球視野講述時代中國,展現了新時代中國智庫人的風采。
● 出版 | 中信出版集團
● 作者 | 王輝耀,苗綠
圖書介紹
《21世紀的中國與全球化》首先梳理了全球化的變遷與理論發展,從技術與人本等新的視角觀察全球化,并做出全球化的界定,總結了后疫情時代新型全球化具備的特征,然后對中國融入全球化的歷史與現實進行了全面總結,用數據與事實說明,中國正在從全球化的受益者發展為反哺者,正在通過自身發展推動全球化進程,并嘗試承擔起更多國際責任,為全球治理創新貢獻方案。作者對全球化發展的理論和文獻做了梳理,回顧了全球化在世界和中國的發展歷程,指出全球化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本書從第四章開始,兩位作者對中國推動全球化實現包容性和公平性發展的路徑進行了探索,通過發揮中國的優勢和特點,讓中國為全球化發展注入新動力。作者基于長期的研究以及與國內國際、官產學各界有影響力重要人士的對話交流等,對中國的全球化發展路徑及全球治理創新等形成了新的思考,提出中國推動全球化發展的三大支柱與七大路徑。
● 出版 |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 作者 | 王輝耀
圖書介紹
本書深度剖析了中國在全球化浪潮中的角色演變與抉擇,及其對全球未來的影響。全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回顧了中國融入全球化的歷程,展示了中國從一個封閉的農業國家逐步轉型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過程。書中詳細探討了中國在貿易、投資、跨國企業崛起等方面的角色變遷,以及教育、人才和文化紐帶在這一進程中的重要作用。第二部分探討了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崛起及其對全球治理的影響。作者分析了中國在多極化世界中的地位變化,風云激蕩中的中國外交,中美關系的復雜性,以及中國在崛起的、更加一體化的亞洲中的角色。同時,還討論了中歐關系的發展與挑戰。第三部分審視了多邊主義面臨的挑戰和改革。書中探討了如何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尋找自由貿易的發展方向,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的發展。通過這些討論,展示出中國在全球治理中的積極參與和貢獻。
● 出版 |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 編著 | 王輝耀、苗綠
圖書介紹
《對話世界:理解新時代的全球化》全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全球化發展史”回顧了全球化的歷程,從古代貿易到現代經濟轉型,探討了全球化的起源與演變。通過與耶魯大學教授瓦萊麗·韓森、《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和《世界是平的》作者托馬斯·弗里德曼的對話,揭示了全球化的多層次發展。第二部分“彌合全球不平等與赤字”探討了全球化帶來的不平等和治理赤字問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安格斯·迪頓、巴黎和平論壇主席帕斯卡爾·拉米、亞洲協會副所長溫迪·卡特勒等嘉賓,分享了他們對全球經濟不平等、貿易體系和制度改革的看法。第三部分《權力轉移與大國關系》分析了21世紀的權力轉移和大國關系,特別是中美關系的復雜性。通過與哈佛大學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軟實力之父”約瑟夫·奈、布魯金斯學會主席約翰·桑頓等專家的對話,討論了大國競爭、合作以及全球治理的未來。
● 出版 | 中信出版集團
● 編著 | 王輝耀
圖書介紹
作為海內外決策層和廣大公眾理解中美關系時廣泛引用的框架,“修昔底德陷阱”將成為未來幾十年對全球秩序有決定性影響的問題。在與全球化智庫(CCG)理事長王輝耀的對話中,格雷厄姆·艾利森就中美關系和中美地緣政治競爭、中國崛起、美國外交政策、美蘇關系、全球地緣政治、核武器、朝鮮問題、新冠疫情及影響等議題進行了深入闡述;全面、系統性地展示了艾利森對“修昔底德陷阱”和中美經濟、金融、科技、軍事、外交等多個方面存在的結構性矛盾和競爭的看法;深入而透徹地分析了中美雙方實力的變化,以及發生戰爭的風險;坦誠而直率地提出了跨越“修昔底德陷阱”的方法和建議。
● 出版 | 中信出版集團
● 作者 | 王輝耀,苗綠
圖書介紹
《我向世界說中國》是由全球化智庫(CCG)主任王輝耀和秘書長苗綠基于“世界新格局下的中國對外敘事及話語權重塑”問題研究的重要成果,由中信出版集團出版。據悉,該書講述了全球化智庫近年來立足芒克辯論會、慕尼黑安全會議、巴黎和平論壇、達沃斯論壇等知名國際舞臺,與各國政商學界知名人士暢談國際時局與未來趨勢,回應各方對于中國的關切和質疑,詮釋中國的發展模式,降低外界對中國的誤解,通過多層次、多主體、多元化、多渠道國際交流及傳播,以全球視野講述時代中國,積極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的生動故事。同時,本書立足國際形勢變化和全球傳播新格局,針對中國應當如何開展對外交流和傳播工作、如何創新外宣方式講好中國故事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剖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