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人組隊直沖巔峰,只可惜有一人卻主動退離了隊伍,原本他也有一手好牌,只是追名逐利的欲望讓他做出了錯誤的選擇,如今,這位老藝術家牛群的生活,卻與當初的搭檔馮鞏形成鮮明對比。
兩個人往臺上一站,一個捧哏一個逗哏,配合得天衣無縫,給全國人民帶來了多少笑聲,大伙都覺得,這兩人能一直這么搭檔下去,說到老。
可誰也沒想到,2000年春晚后臺的一次談話,成了兩人分道揚鑣的開始,從那以后,這對黃金搭檔的人生,走向了完全不同的方向。
一席話,兩個人,兩條路
千禧年的春晚,馮鞏和牛群的相聲《舊曲新歌》依然是滿堂彩,但在觀眾看不見的后臺,兩人進行了一場決定命運的談話,牛群要去安徽蒙城縣,當副縣長。
馮鞏急了,苦勸他別去,那是條完全陌生的路,牛群的妻子劉肅也流著淚勸,說相聲才是他的根。
但牛群鐵了心。他骨子里那股“不安分”的巖漿,早已沸騰得無法遏制,舞臺上的掌聲再熱烈,也填不滿他想“干點實事”的渴望,那晚之后,一個向左,一個向右,舞臺上再無“馮牛”,江湖上多了兩個截然不同的人生樣本。
牛群的“不安分”,是一場沖向天空的豪賭
牛群的選擇,不是一時沖動,而是一場壓上全部身家的豪賭,他賭的是,自己的名氣和熱血,能在一個全新的領域里,兌換成看得見的價值,剛到蒙城,他確實賭贏了。
他像個精力無限的永動機,利用自己的名人效應四處奔走,請來趙本山為當地牛肉代言,拉來各路朋友投資,兩年內為這個貧困縣吸引了5億資金。
他把破敗的特殊教育學校翻修一新,自己掏錢給孩子們買最好的設備,孩子們圍著他喊“牛縣長”,那種被需要的滿足感,是相聲舞臺無法給予的。
那一刻,牛群覺得自己的人生半徑,被無限放大了,他不再只是一個逗樂觀眾的演員,而是一個能改變一方水土的建設者。
當理想主義撞上現實
然而,理想主義的翅膀,在現實的引力面前不堪一擊,一封匿名舉報信,成了壓垮駱駝的第一根稻草,信里指控他中飽私囊,將公辦學校私有化,貪了三千萬。
這盆臟水,對把名聲看得比命還重的牛群來說,是毀滅性的打擊,他想不通,自己一腔熱血,為何換來如此構陷?
為了自證清白,他做了一個震驚所有人的決定——“裸捐”,他宣布將捐出個人所有財產,連同自己的遺體,他想用這種最極端、最純粹的方式,向世界宣告自己的清白,他以為這是一種悲壯的自我犧牲,卻沒想過,這更是對家人的殘忍。
“裸捐”后,家里沒了積蓄,日子過得靠咸菜維持,兒子上大學的學費,要去跟鄰居借,妻子劉肅在無盡的失望中,終于遞上了一紙離婚協議。
據說,去民政局那天,牛群在門口坐了一夜,抽光了整包煙,簽字時,他太過用力,竟把鋼筆的筆尖都給弄斷了。
他輸了,輸掉了仕途,輸掉了家庭,輸掉了半生積蓄,當他想回到最初的起點時,才發現相聲的江湖,早已物是人非,沒了他的位置。
最后,他的世界被壓縮到北京地鐵的一個角落,頭發花白,眼神黯淡,鞋面開裂處用膠水粘著,手里那個煎餅果子,仿佛是他破碎理想的最后一點余溫。
馮鞏的“不挪窩”,是把一口井挖到泉涌
就在牛群的世界天翻地覆時,馮鞏在干什么?他在“不挪窩”,牛群向外擴張,追求廣度,馮鞏則向內深掘,追求深度,他守著相聲這口井,一年又一年,一寸又一寸地往下挖。
67歲的年紀,別人含飴弄孫,他的事業卻迎來新的春天,擔任新疆文旅大使,他不是掛個虛名,而是真正沉下去做事。
他把經典相聲《地理圖》重新編排,用快板串起新疆的壯麗山河,他把維吾爾族的非遺“十二木卡姆”融入作品,讓古老的藝術有了新的回響。
他還跑到鄉村小學,自掏腰包給孩子們捐款,手把手教他們打快板,那句經典的“我想死你們了”,在天山腳下,依然能換來最真誠的笑聲和擁抱,他地位尊崇,享受副部級待遇,生活卻樸素得驚人。
回鄉祭祖,車隊是幾輛普通家用車,祭品簡單,在曾祖父馮國璋的衣冠冢前,他沒有絲毫名人的架子,只是一個低調祭拜的后輩。
他至今還騎著單位1998年配發的老舊自行車,住在自己種著瓜果蔬菜的院子里,這份樸素,源于馮家“勿忘根本,勿擺架子”的祖訓,也成了他抵御外界浮華的鎧甲,他守住了自己的一方天地,也把這方天地耕耘得無比豐饒。
一個活成了面子,一個活成了里子
如果人生是一座房子,牛群拼盡全力,把門面刷得光鮮亮麗,想讓所有路過的人都看到他的輝煌,但狂風一來,才發現房子的地基早已被掏空,最終連遮風避雨的功能都失去了。
而馮鞏,則把所有精力都用在了打地基、砌承重墻上,他不在乎門面是否新潮,只在乎內里的“里子”是否堅固、溫暖、踏實,結果,這棟看似普通的房子,卻能抵御歲月一切風雨,還能不斷向外傳遞自己的溫度。
牛群讓人唏噓,他不是壞人,甚至是個有赤子之心的理想主義者,只是他的選擇,像一場絢爛的煙花,升空時照亮了半邊天,散盡后只剩一地冰冷的灰燼。
馮鞏令人尊敬,他的堅守看似枯燥,卻像文火慢燉,時間越久,味道越是醇厚悠長,他活成了一棵樹,深深扎根,然后自然開花結果。
命運不曾偏愛誰,它只是忠實地記錄下每個人的選擇,然后給出相應的回響,人生不是劇本,落筆無悔,亦無從修改。
結語
牛群與馮鞏的搭檔之路雖然充滿了坎坷與波折,但他們的相聲作品卻永遠留在了觀眾的心中,這對黃金搭檔的傳奇故事不僅讓我們看到了相聲藝術的魅力與力量,更讓我們反思了人生的選擇與得失。
而馮鞏則用自己的堅持和努力證明了相聲藝術的魅力與生命力,他在失去老搭檔后依然能夠保持對藝術的熱愛和追求,不斷創作出優秀的作品和角色,為觀眾帶來了無盡的歡笑和感動。
牛群與馮鞏的故事告訴我們:人生的道路充滿了未知與變數,但只要我們堅持自己的夢想和信念,勇于嘗試和創新,就一定能夠創造出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同時,我們也應該學會珍惜身邊的人和事,因為他們是我們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和回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