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內黃縣梁莊鎮靳莊村,驕陽似火,暑氣蒸騰。村頭的樹蔭下,幾位老人正圍坐閑聊,話題從田間地頭轉向了農家院落——“聽說司法所的所長又上門調解了,老喬家的糾紛當場就解決了!”
從司法所書桌案頭,到泥濘的田間地頭;從土地糾紛到鄰里矛盾……內黃縣司法局梁莊司法所“80后”女所長李肖飛扎根基層,以腳步丈量民情,用真情化解民憂,成為內黃縣梁莊鎮家喻戶曉的“調解桌上的貼心人”,用堅守和創新詮釋著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生動實踐。
化解煩心事,創新打造調解品牌。
在基層社會治理的廣袤畫卷中,家庭糾紛調解恰似一根絲線,串起了千家萬戶的和諧與安寧。
“感謝李所長,幫助我們重歸于好……”7月7日,李肖飛接到一個電話,電話那頭言語間透著滿滿的幸福。
“大多數家庭糾紛調解現場,當事人往往怒目相對、情緒激動,通過我們耐心疏導、合理分析,逐漸讓他們平復心情,正視家庭問題,進而解決問題。”李肖飛說。事情還要從今年6月,兩位年逾七旬的老人的求助說起。兩位老人控訴養子張某夫婦不僅侵占土地、拒絕贍養,還經常在家中辱罵老人。經過實地走訪核實,李肖飛對張某夫婦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最終讓老人和養子夫婦重歸于好。
在內黃縣梁莊鎮,群眾有了矛盾糾紛,首先會想到找“幫大哥”“幫大姐”幫忙。這些“幫大哥”“幫大姐”就是內黃縣司法局梁莊司法所與梁莊鎮黨委、政府創新打造的“梁心調”品牌——一支由村賢、法律顧問、網格員等10余人組建起的“懂政策、通法律、有威望”的調解鐵軍。調解員們活躍在田間地頭、街巷院落,用鄉音鄉語、鄉情鄉俗、法律法規,幫助鄉里鄉親化解難事、煩心事,成為村民身邊的普法員、心理醫生、知心人,為村民排憂解難。
架起“連心橋”,構建基層治理新格局。
基層司法所既是群眾家門口的法治文化陣地,又是黨委、政府和人民群眾的法治紐帶。
面對基層司法調解中的棘手問題,李肖飛立足司法行政職能,以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為突破口,創新推行“村級日查周判、鎮級周匯月清”工作機制,即村級調解員每日排查隱患,每周研判風險;司法所每周匯總矛盾臺賬,每月清零積案。一套“排查—研判—交辦—化解—回訪”的閉環管理體系,讓90%的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構建起了“一站式受理、多部門聯動、全閉環管理”的基層治理新格局。自今年3月調任內黃縣司法局梁莊司法所所長以來,李肖飛帶領團隊化解矛盾糾紛30余起,調解成功率93.2%。
從田間地頭的“和事佬”,到鄰里糾紛的“拆彈專家”,再到司法調解的“創新先鋒”,李肖飛用法律和溫情架起了一座“連心橋”。談起此間關竅,李肖飛笑言:“在進行司法調解時,我們要向群眾講道理、說法理、通情理,唯有如此,才能通過調解化干戈為玉帛,讓身邊的難題得以‘破冰’。”
如今,“有事找李所”已成為當地群眾的口頭禪,而李肖飛帶領團隊打造的“梁心調”品牌,正成為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生動實踐,在內黃縣繪就了一幅蓬勃生長的調解“楓”景圖。
網頁鏈接:https://www.ayrbs.com/szb/pc/content/202507/10/content_91227.html
來源:安陽日報
編輯:劉現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