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立雄親臨現場,但祭出的王牌成了大笑話。島內誤判解放軍實力,下場只有一個,收臺在即,大陸只送出兩個字。
顧立雄
日前,臺媒報道稱,漢光演習正式開始,臺防務部門負責人顧立雄前往新北、桃園地區,視察臺軍的訓練狀況。報道中強調,顧立雄此次視察并非關照現役士兵,而是將重點放在“召員”身上。所謂“召員”就是退役軍人重新復訓,顧立雄稱對他們的態度深感敬佩,希望他們能夠有效提升臺軍的“后備動員”。
在顧立雄親臨現場之際,島內還爆出了一則關鍵消息。臺媒報道稱,漢光演習主要分為兩個環節,首先就是前期備戰工作,后續將會進入所謂的“防御作戰”,并且進行聯合火力打擊。這其中,設有“島嶼守備”階段,是要選定某座橋梁進行圍堵阻絕。去年該項目設定在華翠大橋,今年則是設立在萬板大橋,并且要在夜間進行。
“艾斯科”防御工事
臺媒大張旗鼓地報道稱,這一項目的演習再創紀錄,或要首次加入“艾斯科”防御工事,進一步增強阻絕的能力。讓島內興奮不已的“艾斯科”防御工事,實際是裝滿沙土的移動沙包,此前是防洪工具。臺媒字里行間,盡是對這一設備的滿意,似乎有了“艾斯科”,就能阻止解放軍收臺。
但島內的想法實在可笑,大大誤判了解放軍的實力。要知道,"艾斯科"防御工事確實有一定的優勢,能夠快速搭建,并且成本低廉。抵御輕武器、迫擊炮彈和火箭彈的襲擊。然而,"艾斯科"工事的防御能力在面對重型武器時,十分力不從心。
臺島軍演
坦克炮彈、大口徑火炮、空襲炸彈以及現代反坦克導彈等多種重型武器,沖擊力和爆炸威力遠超其承受范圍。沙土填充的結構雖然能吸收部分爆炸沖擊波,但在高爆彈或穿甲彈的直接命中下,工事往往會被徹底摧毀。就以俄烏沖突為例,俄軍使用重型火炮和溫壓彈攻擊烏軍陣地時,"艾斯科"工事幾乎無法提供任何有效防護。
簡單來說,此類簡易設施,實在是不值得島內如此大張旗鼓。畢竟,解放軍收臺不會是小打小鬧,如今解放軍無人機、精確制導武器和人工智能技術高速發展,要實現軍事防御需要結合鋼筋混凝土永備工事、電子監控系統、防空反導體系等多層次防護手段,這正是島內最欠缺的實力。
解放軍
島內的漢光演習,顯然是以“精神勝利法”為主的,在這一情況下,大陸也送出了兩個字“徒勞”。《環球時報》刊文稱,島內的演習模式如何變換,口號喊得多么響亮,都改變不了兩岸的絕對實力差。任何行動、任何謀劃,都救不了“臺獨”分子,所有的手段也不過是“徒勞”罷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