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是中國飲食文化里極其講究的一個(gè)時(shí)節(jié)。老話說得好,“食過之味,勝思過之苦”。炎熱夏日,很多人容易食欲不振。小編推薦大家多吃這幾道菜,清熱消暑,開胃健脾。
一、豆腐清香,夏日人家的好材料
說到夏季補(bǔ)鈣,豆腐得占頭把交椅。它口感絲滑,老少皆宜,是許多人家餐桌的主角。各種做法各有風(fēng)味,但始終繞不開家的味道。豆腐代表樸素,也是滋味最恬淡的一樣。
家常做法:
涼拌豆腐。北豆腐切塊,沸水中汆燙一分鐘,撈出晾涼。淋上生抽、香油、撒點(diǎn)蔥花、熟芝麻即可。清清爽爽,每一口都讓人緩解暑熱。
二、蝦皮咸鮮,美味中的“小金銀”
蝦皮在很多人心里,是廚房的“小金銀”。別看它不起眼,拌菜、煮湯都點(diǎn)睛。小時(shí)候,母親總拿蝦皮燉豆腐,說這樣搭配孩子身體有益。
家常做法:
蝦皮豆腐羹。嫩豆腐切丁,熱鍋燒水,加蝦皮、豆腐、胡蘿卜丁,大火滾開。稍加鹽、少許香油,撒點(diǎn)蔥末。湯色奶白,清香可口。
三、芝麻細(xì)膩,傳統(tǒng)筷子上的“香搓搓”
芝麻自古就是餐桌的“增香王”。東坡肉要撒芝麻,面點(diǎn)帶一抹芝麻香,夏天說芝麻香氣能讓人開胃健體。每年入夏,我都喜歡自己烤芝麻,香氣四溢,忍不住多撒一勺在涼面上。
家常做法:
芝麻拌三絲。黃瓜、胡蘿卜、粉皮切絲,芝麻炒香搗碎。食材拌在一起,加點(diǎn)醋和香油就是一道清新可口的小菜。
四、莧菜鮮綠,夏令時(shí)蔬的“素中君子”
莧菜是夏天的時(shí)令蔬菜,村里自家院墻角總能長出一叢。它色澤鮮亮,入口滑軟,是許多人記憶里的味道。莧菜在傳統(tǒng)里有“紅火旺盛”之意,象征家業(yè)興旺。
家常做法:
蒜茸莧菜。莧菜摘洗干凈,鍋里沸水焯一下,撈出控水。再爆香蒜末,下莧菜煸炒,加鹽即成。稍帶紅色的莧菜,端上桌總讓人食欲大開。
3要吃2不做:夏季餐桌上的民俗提醒
3要吃——多樣搭配,順應(yīng)天時(shí)
夏季宜多吃豆制品、蝦皮、芝麻、綠葉菜,清新爽口,照顧到一家老小的口味。這四樣看似簡單,卻因應(yīng)季節(jié)、講究色香味俱全,能讓人吃得順心又安心。
2不做——忌大魚大肉,少酸辣重口
老話說“夏季忌動(dòng)肝火”。在炎炎夏日里,油膩大葷和酸辣厚重的菜肴,都不宜在餐桌上唱主角。簡單的小菜反而成了夏日里的主旋律。家里有老人或小孩,夜間更忌飲食無度,輕餐易眠,腸胃也少負(fù)擔(dān)。
這些看似“小氣”的飲食講究,實(shí)則是對身體最大的體貼。清淡飲食,既解暑又讓身心安適。連鄰居家大嬸都常說:“夏天嘛,別把嘴慣壞了,清清爽爽最舒服!”
說到底,夏天的飯桌,藏著一家人悄悄許下的平安愿望。那一盤豆腐的素凈,一碗蔬菜的清爽,還有蝦皮的咸香和芝麻的余味,讓酷熱的日子多了許多柔情與細(xì)膩。人間煙火,最能慰風(fēng)塵的,就是這一餐清淡里帶著人情味的飯菜。
四季流轉(zhuǎn),餐桌上的小小變化,也是在無聲地關(guān)照家人。小時(shí)候聽母親念叨“夏天不多吃點(diǎn)豆腐,骨頭就不硬實(shí)”,說得樸素,卻是長情的叮嚀。多年以后,才懂得所謂的補(bǔ)鈣強(qiáng)體,就是讓自己的心氣兒柔順清明,身體和心靈一道過好夏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tái)“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tái)僅提供信息存儲(chǔ)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