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際格局經歷了不斷且巨大的重塑,強國的影響力被重新定義。
作為世界上最受關注的三大強國,美、中、俄的地位變化尤其引人注目。
美國一些戰(zhàn)略研究專家指出,俄羅斯因經濟停滯、軍事消耗及外交孤立,已從超級大國降級為“中等強國”。
而中國則通過穩(wěn)健的經濟增長、科技自主創(chuàng)新和靈活的外交策略,在美國的戰(zhàn)略誤判和傲慢態(tài)度下,逐漸從一個地區(qū)大國崛起為有能力向世界投送影響力的強國。
一、俄羅斯的衰退:從超級大國到中等強國
1. 困境削弱——經濟與外交制裁之下的俄羅斯
蘇聯(lián)解體后,俄羅斯繼承了龐大的軍事遺產,包括但不限于蘇聯(lián)大規(guī)模的核武器與常規(guī)武器,其經濟實力本也不容小覷。
但其經濟結構長期依賴石油、天然氣等能源出口,不知不覺間已經陷入了“資源詛咒”。
在平時,這種危機尚沒有很明顯地暴露出來。但在2014年,俄羅斯突然出兵占據了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地區(qū),引來歐美國家的經濟制裁后,該缺點便很快暴露出來。
俄羅斯不得不依賴中國、印度等國家大量進口資源來維持經濟運轉。若非兩國,恐怕俄羅斯經濟早已在歐美國家的制裁下崩潰。2022年烏克蘭戰(zhàn)爭的爆發(fā)更是讓俄羅斯經濟雪上加霜,歐美幾乎已經使用了除與俄軍直接交戰(zhàn)外的所有手段。
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試圖向外尋求盟友,但放眼望去,除卡德羅夫的白俄羅斯與俄羅斯的聯(lián)系仍舊緊密外,波羅的海三國、北歐、高加索三國、西亞諸國幾乎都與俄羅斯有一定的過節(jié)。
中國和印度則是采取中立原則:做生意可以,結盟免談。在這種情況下,俄國不得不與朝鮮增加關聯(lián)度??梢哉f,俄羅斯在經濟和外交的雙重制裁下,其國際地位已經大幅下降。
2. 強大or薄弱?
俄羅斯曾以強大的軍事力量維持其全球影響力,但這僅限于上世紀90年代與本世紀初期,在蘇聯(lián)的遺產尚未過時之際。
但隨著時間推移,蘇聯(lián)曾經的先進被時間抵消,俄羅斯孱弱的經濟下哺育出的軍隊在烏克蘭戰(zhàn)爭暴露了問題:裝備老化、指揮體系僵化、后勤保障不足。
盡管俄軍仍具備核威懾能力,但常規(guī)力量的削弱使其難以像曾經全球范圍內投射影響力。此外,戰(zhàn)爭消耗了大量資源,進一步限制了俄羅斯在其他地區(qū)的戰(zhàn)略投入,敘利亞政權的翻臺正是俄軍失去在該地區(qū)控制權的證明。
二、中國的騰飛:美國的戰(zhàn)略傲慢的始料未及
1. 經濟實力持續(xù)增強
中國在過去幾十年里實現(xiàn)了經濟騰飛,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即便面臨美國的貿易戰(zhàn)、科技封鎖,中國經濟仍保持較強韌性。在過去的幾十年間,美國的目光一直投射在俄羅斯的身上,不認為中國能對其造成威脅。
中國看準了美國的這份傲慢,逐漸完成了發(fā)展框架的構建: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區(qū)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等合作框架深化了與全球市場的聯(lián)系,減少了對西方經濟的依賴。
可以說,中國已經是世界上唯一具有完整工業(yè)體系的國家,這一點連美國都沒有做到。此外,中國在高科技領域如5G、人工智能、新能源的突破也使其在全球產業(yè)鏈中的地位更加穩(wěn)固。
2. 不斷增強的科技自主創(chuàng)新
美國對華為、中芯國際等中國科技企業(yè)的打壓,不僅沒有達成其摧毀中國高科技產業(yè)的目的,反而使中國科技“絕處逢生”,加速了中國自主創(chuàng)新的步伐。
中國政府大力推動半導體、量子計算、航空航天等關鍵領域的研發(fā),在近年來取得了一系列技術突破。
例如中國的北斗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已完全獨立于美國的GPS,而國產芯片制造技術也在逐步上升。這種“科技自立”戰(zhàn)略使中國在全球科技競爭中占據不敗的位置。
3. 靈活外交拓展全球影響力
中國采取了更加靈活的外交策略,避免直接與西方對抗。在這一點上,比俄羅斯明顯明智了許多。通過多邊機構:如金磚國家合作機制、上海合作組織、發(fā)展中國家合作擴大影響力。
而美國近年來采取單邊主義,不履行其大國、強國應當承擔的國際責任,相比之下此消彼長,使中國在國際社會贏得更多支持,削弱了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
三、國際格局的未來走向
1. 中美競爭、多強并存
蘇聯(lián)解體后,國際格局一直處于美國“單極世界”的控制之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一超多強”。
但隨著俄羅斯的衰退和中國的崛起,國際格局正從“美國主導的單極體系”向“中美競爭、多強并存”的方向發(fā)展。
歐盟、印度、日本等力量也在尋求更大的國際話語權,全球權力分配更加分散。在這一背景下,美國維持其霸權地位已經卻來越困難,而中國則可能成為塑造新秩序的關鍵力量。
2. 持久的競爭
盡管中國在經濟、科技等領域取得顯著進步,但美國仍擁有軍事、金融、文化等優(yōu)勢。作為新秩序的創(chuàng)造者與新秩序的構建者,中國與美國的競爭顯然不是一時之間就能決出勝負的。
未來幾十年,中美競爭將圍繞技術標準、貿易規(guī)則、地緣政治等多個維度展開。然而,與美蘇冷戰(zhàn)不同,中美經濟高度相互依存,全面對抗的可能性較低,戰(zhàn)爭發(fā)生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兩國之間的競爭更可能以“戰(zhàn)略博弈+局部合作”的形式持續(xù)。
3. 俄羅斯的中等強國陷阱
俄羅斯已難以恢復大型強國的地位,但仍可通過能源、核武器和地區(qū)影響力扮演“地區(qū)大國”、“中等強國”的角色。
未來,俄羅斯可能更加依賴與中國、印度等國的合作,以對沖西方壓力。不過,如果俄羅斯無法解決經濟與軍事等問題,其國際影響力將進一步下滑。
總結:
美國專家的觀點反映了當前國際關系的現(xiàn)實:俄羅斯因經濟疲軟、軍事消耗和外交孤立,其地位已經降級為中等強國。
而中國則利用美國的戰(zhàn)略傲慢,通過經濟、科技和外交手段成功崛起為世界強國。未來,中美競爭將成為主線。
俄羅斯的角色將更多地取決于其國內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改革。而印度、歐盟、日本將成為平衡世界格局的重要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