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地出現高溫天氣,帶動用電負荷快速增長。在7月4日創下14.65億千瓦歷史新高后,7月7日全國最大電力負荷年內第二次創出歷史新高,達到14.67億千瓦。為積極應對夏季用電高峰,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全力推動增發穩供,保障各類電源“應并盡并、穩發滿發”;充分利用特高壓通道的資源配置能力,保障電力可靠供應。
▲川渝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工程
入夏以來,江蘇、安徽、山東、河南、湖北等地電網負荷創新高。國家發展改革委預計,今年迎峰度夏期間,全國最高用電負荷同比增加約1億千瓦,極端和連續高溫天氣及臺風、暴雨、洪澇等自然災害的影響不容忽視。
陸續投運的重點電網工程、不斷提升的互濟能力、日益完善的應急體系進一步增強了公司做好電力保供的底氣。炎炎夏日,各地電網企業多措并舉保安全、保供應、保民生,全力打贏這場關乎經濟發展、關乎民生福祉的電力保供攻堅戰。
迎峰度夏重點工程為電力供應添保障
7月2日,浙江寧波氣溫高達36攝氏度,寧波科藝綠色皮草集團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運行平穩,秩序井然。針對當地產業集中、用電需求大等特點,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于5月中旬建成500千伏杭灣輸變電工程,新增變電容量200萬千伏安,進一步提升前灣新區及周邊地區供電能力,緩解夏季供電壓力。
▲國網浙江電力員工巡視500千伏杭灣變電站
供電壓力還來自夏季驟增的降溫負荷。國網浙江電力調度控制中心調度計劃處副處長沈紹斐介紹,據測算,今夏用電高峰期,浙江空調等降溫負荷約占用電總負荷的40%。全省19項迎峰度夏重點工程的投運,為浙江電網平穩度夏提供了更多保障。
截至6月30日,公司140項迎峰度夏重點工程全部建成投運,新增變電容量5006萬千伏安,提升供電能力超過3000萬千瓦。
▲國網江蘇蘇州供電公司員工對220千伏變電站主變散熱裝置進行帶電沖洗降溫
在經濟大省、用電大省江蘇,無錫望亭至太科220千伏線路工程完成改造后,輸電容量從36萬千瓦提升至72萬千瓦,進一步支撐江蘇南部創新產業集聚區用電;在水電大省四川,巴拉水電站500千伏送出工程可將74.6萬千瓦的水電裝機和光伏發電裝機接入四川電網,提升電力保供能力;在風光資源富集的新疆,伊寧縣化工園220千伏輸變電工程提升了區域新能源接入能力,優化了當地電網結構,為迎峰度夏提供堅強電力保障。
針對氣象災害“超常規、超設防、超認知”的特征,公司大力推進電網補短板、防災抗災等工程建設,不斷提升配電網可靠性、承載力和抵御災害能力。
▲國網安徽黃山供電公司員工在10千伏川湖線進行帶電作業
位于東南沿海的福建易遭受臺風、暴雨、洪澇等自然災害。結合不同災害的特點,國網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差異化建設海灣型10千伏配電網和山區型10千伏配電網,進一步提升配電網安全水平。不久前,廈門同安區四林村完成了配電網改造。改造后,該區域電力設施足以應對12級臺風沖擊,輸電線路使用壽命將延長約30年。
特高壓通道千里送電提升資源配置能力
近日,山東省氣象臺連續發布高溫橙色預警。7月3日至7日,山東電網午峰負荷從1.1483億千瓦上升至1.2298億千瓦,連續創新高。最高負荷超過1億千瓦,已經成為山東電網度夏的常態。
▲國網山東電力員工在高溫下完成電纜巡視工作
目前,山東電網區外受電能力達3800萬千瓦。以5月上旬投運的隴東—山東±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為例,截至6月底,該工程已向山東送電約18億千瓦時,甘肅的電能跨越千里“馳援”山東。
6月10日,哈密—重慶±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投產送電后,公司已建成的特高壓工程達40項,形成一張規模龐大的“電力高速公路網”。國家電力調度控制中心副主任賀靜波表示,針對近期華北、華東、華中等區域空調負荷快速增長的情況,國家電網將西南的水電、西北的風電和光伏發電輸送至中東部的負荷中心精準支援,全力保障電力可靠供應。
▲國網黑龍江齊齊哈爾供電公司員工在220千伏克山變電站進行紅外測溫
電網結構持續優化。在“西電東送”核心送端區域,攀西電網優化改造工程投運后,錦屏—蘇南、雅中—江西、白鶴灘—江蘇、白鶴灘—浙江四條特高壓直流及其近區500千伏電網實現“兩兩分組”接入,工程還新建兩回500千伏交流送出通道,有力推動電力外送通道向清潔能源基地延伸,提升攀西地區向四川省內負荷中心的輸電能力。
充分挖掘企業、居民等可調節負荷資源。今年迎峰度夏期間,公司堅持政府主導,落實分時電價政策,用好節約用電、空調調節、錯峰檢修、需求響應等措施,打好負荷管理“組合拳”。
▲國網上海電力員工監控變電站、配電站設備運行狀態
針對夏季猛增的降溫負荷,國網上海浦東供電公司5月底在臨港新片區實施了全國首次樓宇空調資源虛擬電廠秒級響應。“目前,我們在臨港新片區完成了6700千瓦空調資源的智慧化升級,在35攝氏度以上的高溫天氣下可為電網提供將近4000千瓦的虛擬發電機組,滿足700戶家庭的用電需求。”國網浦東供電公司臨港虛擬電廠技術團隊負責人羅瀟說。
作為三峽水電外送的起點、“西電東送”的通道、“南北互供”的樞紐,湖北電網迎峰度夏期間承擔著保供重任。“近年來,我們大力推進虛擬電廠建設,建成華中地區首個省級虛擬電廠平臺。”國網湖北省電力有限公司虛擬電廠工作室主管汪紅波介紹,該平臺已接入37家虛擬電廠,聚集超過2200家可調用戶和12000多個終端資源,可調資源包括充電樁、鐵塔基站、空調等20余類,總報裝容量超過2000萬千瓦。
全力做好災害預警和應急處置
6月18日,公司舉行2025年迎峰度夏暨大面積停電事件聯合反事故演練,聚焦迎峰度夏期間電網運行主要風險,設置多個故障場景,全面檢驗電網突發事件快速響應和應急管理水平。
▲國網甘肅電力組織開展綜合應急演練
生態環境部日前發布的《中國適應氣候變化進展報告(2024)》顯示,在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預計2025年中國氣候年景總體偏差,暴雨洪澇、高溫熱浪、強對流天氣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總體將呈多發強發態勢。公司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搶大險、救大災”,加強災害主動防御,提升應急處置能力,筑牢防汛度夏的安全堤壩。
近年來,公司加強與中國氣象局等單位合作,強化氣象監測及災害預警分析,精準研判重大災害性天氣對電網的影響,提升電網主動防御能力。針對夏季“臺風北上”“雨區北抬”的趨勢,國網遼寧省電力有限公司持續深化電力氣象“常態化+戰時”聯合會商機制,并聯合中國電科院、遼寧省氣象局共同建設電力氣象聯合實驗室,加強災害監測預警,做好應急準備。
▲國網遼寧電力氣象預警中心工作人員監測氣象信息
6月中旬以來,我國多地出現大范圍強降雨天氣,公司持續強化監測預警和協同聯動,統籌加強應急搶修和值班值守力量,高效恢復河南南陽西峽縣等受災區域電力供應,全力防汛抗洪保供電。
今年第4號臺風“丹娜絲”于7月6日17時加強為強臺風級。國網福建電力實時監測電網運行情況,調整優化電網運行方式,加強電網設備特巡特護,并組織470支搶修隊伍,確保應對措施及時到位。
“技防”與“人防”同樣重要。近年來,公司持續推動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創新,不斷豐富應用場景,提升防汛防災和應急搶修水平。立足防患于未然,各地電網企業大力推廣智能巡檢無人機應用,進一步提升設備巡檢效率。“電網一張圖”則能在故障發生后主動捕捉故障事件,精準分析故障原因和影響范圍,推動搶修服務由“接訴即辦”向“未訴先辦”轉變。
▲國網福建電力員工應用“一控多機”智能終端巡線
面對高溫與強降雨的“雙重考驗”,國家電網廣大員工堅守崗位,守牢安全生產生命線和民生用電底線,為企業生產提供強勁電能,為千家萬戶送去夏日清涼。
內容來源: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官方網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