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屏障區域焗悶難耐,市民呼吁增加通風系統,有關部門稱將增強通風散熱能力
近日,有市民向新快報記者反映,廣州洛溪大橋聲屏障區域一到夏天就似“蒸桑拿”,騎車路過的市民都要面臨“烤”驗。7月9日下午,新快報記者實地走訪發現,由于聲屏障大部分為全封閉結構,空氣流通性差,在陽光照射下氣溫高,難以快速散熱。測量結果顯示,聲屏障內溫度最高接近50攝氏度。不少市民希望能增加通風散熱設備,改善聲屏障區域空氣悶、氣溫高的問題。
■洛溪大橋聲屏障。
7月11日,廣州市中心區交通項目管理中心回復新快報記者稱,大橋原未設置非機動車專用道,后應交管部門要求雙向各設一條非機動車道。將根據實際情況增加灑水作業次數,同時結合隔音要求,進一步開展拆除隔音屏頂部亞克力板、擴大“天窗”范圍的可行性論證,更好增強隔音屏通風散熱能力。
市民投訴
聲屏障區域內熱似蒸爐
近日,有廣州市民向新快報記者反映,洛溪大橋聲屏障區域一到夏天便“熱似蒸爐”,內外溫差大,駕駛非機動車經過該區域時,常感覺熱風燙臉、呼吸不暢。更有網友吐槽道:“洛溪大橋會懲罰每一個騎電雞路過的人。”
洛溪大橋是連接海珠區與番禺區的重要過江通道。家住洛溪的市民黃先生介紹道,其他路線(如新光快速)不允許電動自行車等非機動車上路,所以這座橋是附近居民來往海珠與番禺的主要交通路線。“往常開汽車時不覺得熱,現在騎電動自行車路過,聲屏障內的溫度讓人難以忍受,可能都超過50攝氏度,吹的風都是燙臉的。”黃先生如是說,置身聲屏障內外,猶如天壤之別,一出聲屏障便涼快許多。他表示,平時騎電動自行車經過該路段起碼耗時一兩分鐘,如果在里面堵車或者發生意外,待久了擔心會中暑。
陽光照射下,洛溪大橋聲屏障內氣溫高。
黃先生認為,雖然聲屏障讓噪音不外擴,但高溫之下沒有通風散熱設施不可行。市民小杰(佚名)同樣表示:“聲屏障的隔音效果對周邊的居民來說很好,但是對騎車路過的市民,特別是踩單車的市民來說并不友好。”多位受訪市民表示,希望有關部門增加通風散熱設施,改善聲屏障區域內空氣悶、氣溫高的問題。
記者走訪
騎到一半已汗流浹背
為何洛溪大橋南岸會如此特殊,安裝聲屏障?根據此前媒體報道,有關部門考慮到周邊小區密集,為減少橋梁運營過程中對周邊居民的影響,2021年,洛溪大橋拓寬工程在南岸設置了669米的全封閉聲屏障。
記者頭頂溫度達到了近46攝氏度。
該聲屏障雖然解決了周邊住戶的噪音擾民問題,卻又帶來了新問題。聲屏障內是否如同市民所反映的空氣悶、氣溫高、內外溫差大?7月9日下午3時,新快報記者在洛溪大橋旁邊的道路測量溫度,結果顯示為42.5攝氏度。隨后,記者騎車上橋,剛進入大橋聲屏障區域時溫度顯示為43攝氏度,隨后攀升至48攝氏度,甚至連記者頭頂溫度也達到了近46攝氏度。
記者測量洛溪大橋聲屏障內溫度為48攝氏度。
新快報記者注意到,洛溪大橋聲屏障區域頂部為弧形棚頂,采用透明材料加金屬框架,陽光照射下氣溫高,且大部分區域為全封閉結構,空氣流通差。同時,旁邊快速行駛的車流產生的熱風迎面而來。在此處騎行,記者感到十分悶熱,不到一半的路程已是汗流浹背。路過的熱心市民對記者表示:“騎快點,不然等下中暑了。”
部門回應
原設計未含非機動車道 將論證擴大“天窗”可行性
7月11日,廣州市中心區交通項目管理中心回復新快報記者稱,洛溪大橋拓寬工程由廣州市中心區交通項目管理中心負責組織實施和管養,該工程于2021年12月建成后轉入維護期。該橋全封閉聲屏障主要目的為最大限度降低機動車輛的通行噪音對周邊居民點的影響,主要使用材料為輕鋼骨架及金屬吸隔聲板、透明亞克力耐力板,均為聲屏障設計常用材料,在同類項目中應用較為普遍。
據介紹,洛溪大橋原設計為雙向10車道且均為機動車道,主橋設計功能為機動車過江通行,未設置非機動車專用道,僅在兩側隔音屏外設置人行道。后因電動自行車數量驟增,為保障電動自行車的出行需求及安全,在大橋開通投入使用前,應交管部門要求占用雙向各一條機動車道臨時隔離作為非機動車道,該車道位于隔音屏內。
此前,為緩解隔音屏高溫天氣悶熱不通風問題,廣州市中心區交通項目管理中心綜合考慮隔音屏結構形式、凈空通行尺寸等因素,在不降低隔音屏隔音、降噪效果和確保車輛通行安全的前提下,采取拆除隔音屏頂部部分亞克力板,以開設“天窗”方式排散內熱氣體,目前已開設天窗9個(50米一個);同時結合項目日常養護灑水作業以及夏季氣候特點,選擇在高溫時段和交通非高峰時段開展日常養護灑水作業,以此降低隔音屏“體內”溫度。此外,在上橋前位置設置交通標志牌,對過江非機動車駕駛人進行高溫提示。
下一步,將根據實際情況增加灑水作業次數,同時結合隔音要求,進一步開展拆除隔音屏頂部亞克力板、擴大“天窗”范圍的可行性論證,更好增強隔音屏通風散熱能力。
專家聲音
可通過噴霧通風散熱等方式降溫
針對洛溪大橋存在的情況,廣東省工程師學會執行會長、廣州市政協委員劉桂雄表示,目前而言,聲屏障主要材料包括金屬材料(如鍍鋅鋼板/鋁合金板)、透明材料(如PC板或亞克力板)、水泥基材料(如混凝土或木屑水泥板)及復合材料(如玻璃鋼)。其設計方式主要包括單元拼裝式與組合設計。前者由H型鋼立柱支撐單元板(金屬或透明板),通過卡簧固定,模塊化安裝便捷。后者含直立式(基礎隔聲結構)、半封閉或全封閉式(如高架橋),其中全封閉式可以完全包圍聲源、降噪效果好。
他提到,以洛溪大橋為例,在設計聲屏障時,相關單位應該考慮廣州地區夏季高溫氣候的影響。市民提出的通風散熱,包括正負壓通風,是改善聲屏障區域空氣悶、氣溫高問題的有效手段之一。針對洛溪大橋聲屏障區域空氣悶、氣溫高問題,具體解決方法比較多,短期方法主要包括高溫時段噴霧降溫;高溫時自適應通風散熱;可在頂部設置通風口(開度可以調節),晚上休息時段可以關閉;頂部采用防輻射熱保溫材料加以改善等。
■采寫:新快報記者 林鋼威 陳潔 實習生 吳佰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