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重磅推薦也難挽頹勢!《以法之名》大結局點映剛上線,"劇情崩塌"的關鍵詞迅速沖上熱搜榜單。
劇中人物萬海本是含冤者,卻在平反前夕因藥品被調包,在監禁中不幸離世,令大批觀眾感到失望。
最應自我檢討的導演,卻拋出“選角不當”作為理由,試圖將問題歸咎于他人。
那么,這部劇最后幾集到底發生了什么?真正的問題是否真該由演員承擔?
本文陳述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高開低走的收視神話
《以法之名》的口碑滑坡來得毫無征兆!誰能料到兩周前,該劇還憑借多位資深演技派加持,熱度躍居平臺榜首。
一句“誰在陷害,誰在栽贓”的臺詞,引發全網模仿熱潮。
央視更是在多個黃金時段進行推廣宣傳,儼然將其視為年度重點作品。
然而自第30集開始,劇情質量明顯下滑,觀眾觀感急轉直下。
觀眾發現,故事推進至中后期后,專案組調查陷入停滯,每集大量時間用于反復閃回。
特別是張文菁庭審的精彩片段,重復播放多達十余次;李人駿升職情節竟然也能回憶三次以上,觀眾連看兩天仿佛沒看一樣。
更為嚴重的是,關鍵角色接連意外死亡。
先是為保護洪亮犧牲的秦鋒,隨后是跳崖身亡的謝鴻飛。
按常理而言,掃黑題材 "浪費了一眾實力派演員",官方評論區充斥著不滿之聲。 更有觀眾要求平臺退還提前觀看大結局所支付的18元費用,可見情緒之激烈。 該劇豆瓣評分也從7.8分降至7.4分,并呈現持續下跌趨勢。 微博熱搜前十占據三席,全部為負面話題。 統計顯示,僅大結局當晚,要求退款的留言就突破五千條。 面對洶涌而來的批評聲浪,7月9日深夜,導演傅東育發表聲明回應。 他承認劇作存在節奏拖沓、內容注水等問題,但那句"演員選擇出現偏差"徹底引爆輿論。 網友紛紛質疑:前30集的精彩是由演員撐起的,后期劇情崩壞怎能怪罪演員? 若論演技不足,難道是張譯在衛生間痛哭的戲份不夠動人?還是蔣欣在審訊場面中氣場不夠強大? 導演的話語,究竟暗指哪位演員? 傅東育發文不到半小時便關閉評論功能,這一舉動也被解讀為回避態度。 三年心血,毀于最終三集 《以法之名》從籌備到拍攝,傅東育與編劇團隊投入整整三年時間。 他們走訪數十個基層法院,訪談上百位辦案人員,只為確保每個細節都經得起推敲。 前33集的成功印證了這份付出的價值。 但從第34集開始,觀眾對編劇水平提出質疑,既然采風三年,為何還會出現與事實不符的情節? 例如萬海這條主線,原本承載著全劇最大懸念。 一位蒙受不白之冤的企業家,歷經十余年等待洗刷清白。 劇情發展至第35集時,當他通過視頻見到死里逃生的兒子萬潮時,所有人都以為轉折即將到來。 結果當夜突發心臟病,生命戛然而止。 事后查明是監獄護士更換藥物所致,幕后黑手王華山早已逃逸。 觀眾苦等35集的正義,就這樣被一瓶假藥終結。 彈幕中有人憤怒打出:"這不是現實殘酷,這是編劇偷懶。" 更令人費解的是反派智商的急劇下降。 陳勝龍這一角色前期塑造極為成功,心機深沉,步步為營。 可到了后期,這位黑道大佬的生活竟變成宅內涮火鍋、玩卡丁車。 破案過程更是荒唐,專案組苦苦追尋的關鍵證據,竟是陳勝龍親自錄制的"犯罪實錄"。 其中詳細記錄了他策劃礦難的全過程。 一個江湖老練的人物,會留下這種致命把柄? 網友點評犀利:"看看《征服》里的劉華強,買西瓜都能讓人膽寒。 再看《狂飆》的高啟強,喝茶聊天都是算計。 陳勝龍呢?像個孩童過家家。" 這哪里是掃黑除惡正劇,分明是趕工流水賬。 爛尾導演的宿命輪回 《以法之名》的失敗,讓傅東育再次成為爭議焦點。 這已經是他第三次跌入相同陷阱。 2019年,《破冰行動》最后三集將男主李飛拍成"圣母"。 導致評分從8.5分暴跌至7.8分。 2022年,《冰雨火》更慘,陳宇從緝毒英雄變為戀愛腦,豆瓣評分最終定格在5.4分。 三部作品,三個正邪較量的故事,三次相同失誤。 這已非偶然,而是某種創作慣性:"前期精雕細琢,后期草草收場"。 人們發現,許多編劇似乎不會寫聰明的正面人物,只能靠反派突降智商推動劇情。 陳勝龍的智力滑坡就是典型案例。前期布局縝密,后期卻主動送人頭。 這種反差并非劇情需要,純粹是編劇才思枯竭。 其實觀眾要求很簡單:好人可以犧牲,但要死得其所;壞人可能勝利,但要勝得合理。 說到底,這是對觀眾智慧的輕慢,也是對藝術的褻瀆。 當創作淪為應付任務,當誠意被檔期綁架,再好的演員、再大的投資都救不了劇。 傅東育或許該明白,觀眾的耐心是有限的。 '爛尾專業戶'的標簽一旦貼上,再想翻身就難了。 結語 《以法之名》讓我想到一個詞:辜負。不是辜負央視的力挺,也不是辜負演員的表演,而是辜負了每一位守候屏幕前、真心相信"正義會遲到但不會缺席"的觀眾。萬海在牢獄中等待十幾年,觀眾陪他看了35集。他沒能等到昭雪,我們也沒能等到一個像樣的結局。 有時,最令人心痛的不是惡人得逞,而是好故事夭折。三年采風的心血,被最后幾集的倉促毀掉。觀眾要的不是完美結局,是哪怕遺憾也要有邏輯: 好人死得其所,壞人敗得心服。 參考文獻:1.中華網·新聞:《《以法之名》為什么爛尾 劇情爭議不斷》-2025-7-102.魯中晨報:《導演發文回應《以法之名》被批“爛尾”,稱在反省中,大批網友不買賬留言:沒有下部了,拉黑您了》-2025-7-103.現代快報:《《以法之名》爛尾了?導演稱以法之名演員選擇有失誤》-2025-7-104.大象新聞:《《以法之名》被批“爛尾”,導演回應:開篇節奏緩慢,演員選擇有失誤等都在反思中》-2025-7-1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