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十五年前的一樁舊事被重提,導致積攢了多年好人緣的王陽人設一夜崩塌,然而與他的處境相比,自揭傷疤的孫菲菲才是真的慘。
現在的網友聽到這個名字可能不怎么熟悉,但在那件事情發生之前,她可是娛樂圈數得著的“美人專業戶”,如果沒有當年那場意外,說不定現在的她早已沖上頂流。
明明在那次事件中,受到傷害的是她,為何在經歷了腦震蕩、毀容、捂嘴窒息后,被封殺的反而是她?這和王陽又到底有什么關系?
娛樂圈也有霸凌
2010年,女演員孫菲菲正在東北的雪地里拍攝一部電視劇《血色戀情》,在劇組,她因為覺得拍攝有問題,和導演起了爭執。這在任何一個追求質量的團隊里,本該是正常的業務探討,可接下來發生的事,卻徹底撕開了溫情脈脈的面紗。
按照孫菲菲的說法,事發當天在戲快拍完時,現場副導演突然走到她面前問她是不是說過“他不是個東西”,她很納悶地回了一句“沒有”,結果就被對方一口濃痰吐在臉上,然后就是一頓拳打腳踢,隨后另外一人也一同對她施暴。
《血色戀情》劇照
兩個大男人對付一個弱女子,孫菲菲幾次掙扎起身都被重新打倒在地,而現場的眾人看到此情此景竟然沒人阻攔,原因就是施暴的兩人,其中副導演是導演的侄子,另一個則是制片方的人,劇組根本沒人惹得起。
唯一上前阻攔的是孫菲菲的助理,但同樣勢單力薄,于是只能拿出手機報警,結果被燈光組的人一把搶走,然后用軍大衣蒙住小助理的頭,隨后三名大漢就這么坐在了這個小姑娘的身上,讓她動彈不得。
劇組其實是一個微縮的名利場
為什么沒人敢動?因為大家都懂“規矩”,這個“規矩”就是,別給老板添麻煩,別為了一個外人,砸了自己的飯碗。孫菲菲的“錯”,不在于她耍大牌,而在于她對待拍戲太過認真,太過有個人見解,這在他人眼中就成了“不懂事”。
當所有人都習慣了差不多就行,習慣了對付了事,她卻偏要較真;劇本邏輯不通,她要提;臺詞念錯了,她要糾正。這種在藝術家看來是本分的敬業,在那個“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人情江湖里,就成了一種冒犯。
你這么認真,不是顯得我們很敷衍嗎?你這么清醒,不是在挑戰導演的權威嗎?你擋了某些人省事賺錢的路,那你就是敵人。所以,當暴力發生時,所有人的沉默,其實是一種心照不宣的站隊。
他們保護的不是正義,而是那個能給他們發工資、定角色的權力核心。施暴者全身而退,受害者被逼退圈,這結果,就是對這種“規矩”最無情的追認。更讓人寒心的,是在事件發生之后,作為受害者的孫菲菲,卻被當成了圈子里的“異類”。
最可怕的,是那些“聰明”的旁觀者
在這場風波里,演員王陽的角色,堪稱一本人性教科書。事發后,孫菲菲孤立無援,報警都困難重重,這時,作為同組演員的王陽,公開選擇了和導演站在一起。他輕描淡寫地說,“導演人很好,相信他不會無緣無故打人”。
這句話,在當時,是一步非常“聰明”的棋,它既撇清了自己,又不得罪勢力更大的一方,為自己的職業道路掃清了障礙。事實證明,這樣的為人處世,更適合混跡娛樂圈,所以他確實成功了,后來星途坦蕩,可時間,會揭穿一切精明的偽裝。
十五年后,當孫菲菲重提舊事,輿論開始發酵,王陽卻被曝出私下聯系孫菲菲,求她幫忙澄清,別把自己牽扯進去。這種前后不一的姿態,把一個“聰明人”的算盤,扒得干干凈凈。同時,也印證了那句“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在安全的時候,他選擇與強者共謀,哪怕代價是犧牲一個受害者的清白;在危險的時候,他又想撇清關系,保全自己的羽毛。他不是不在現場,他只是在每一次“站隊”的現場,都選擇了對自己最有利的那一邊。這種精致的利己,比拳頭更冷,因為它代表了一種更普遍的、更難以察覺的平庸之惡。
十五年后,傷疤為何還在流血?
很多人不理解,事情過去這么久,孫菲菲為什么還揪著不放?她已經結婚生子,淡出江湖,為什么不能“向前看”?這種疑問,本身就是對受害者的一種苛責。即使腦震蕩、毀容都可以用金錢來彌補,那么,每當深夜想起被人捂嘴窒息的恐懼,又如何能夠遺忘。
我們總習慣于勸人大度,卻忘了追問,當初那把刀,究竟有多深。當一個演員,不是因為演技差、藝德差,而是因為堅持職業操守而被暴力驅逐,這口怨氣,怎么可能輕易咽下?
她一次次在社交媒體上發聲,貼出當年的報警記錄和傷情鑒定。那不是祥林嫂式的絮叨,而是一個走投無路的人,在用最后的方式,試圖為自己討一個說法。當行業內部互相包庇,輿論,就成了她唯一能抓住的浮木。
她的反復吶喊,恰恰證明了,這件事的后遺癥有多嚴重。它留下的,不只是身體的傷,更是一種對行業、對公平、對人性的巨大失望。只要施暴者和那些沉默的幫兇沒有得到應有的清算,這道傷疤,就永遠有權利在任何時候,重新流血。
結語
孫菲菲此舉,照出了資本的蠻橫,圈子的封閉,人性的幽暗。也照出了我們這些看客的影子。當一個受害者在漫長的歲月里反復哭訴,我們是不是也會從最初的同情,慢慢變得麻木,甚至不耐煩?
我們會不會覺得,“怎么又是她”,會不會給她貼上“蹭熱度”“想翻紅”的標簽?這種厭倦,其實是一種危險的信號。它意味著,我們正在默許一種邏輯:正義是有保質期的,同情是有額度的。
一旦受害者的掙扎,超出了我們預設的時間和耐心,我們就會選擇捂住耳朵,轉身離開,而這種集體性的遺忘和不耐煩,恰恰是施暴者最希望看到的。它會幫助他們,把一件曾經血淋淋的惡行,慢慢風化成一樁無頭無尾的娛樂圈八卦。
孫菲菲后來去畫畫了,她有一幅作品,叫《血色真相:2010》。這或許是她對那段過往,最決絕的回應。血色是她的傷,真相是她的劍,既然得不到一個真正的答案,那她就用畫筆,給了自己一個,過分嗎?
信息來源:
九派新聞2025-07-08《反轉?孫菲菲再提劇組打人事件否認蹭熱度,改口稱男主王陽說謊》
紅星新聞2025-07-08《孫菲菲發文還原劇組導演打人事件:王陽當時雖然沒在現場,但實際情況他是知道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