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杯日益臨近,中國女籃也奔赴深圳進行最后的備戰工作,通過6場熱身賽的比拼,特別最后兩場與澳大利亞女籃的比拼,還是發現了幾個不足,其中有兩個還是短時間無法解決的:
1.罰球命中率低。
以最后一場面對澳大利亞為例,20中10的罰球,不足50%。
2.投籃,包括三分命中率低。
同樣以這場比賽為例,投籃66中28,命中率不足43%,三分球29中7不足25%。
有朋友說:是否昆明萬次投籃練個寂寞?
這個問題多少有些吹毛求疵了:
1.換個角度想,如果沒有萬次投籃的訓練,是否比現在更差。
2.強對抗下,與靜態投籃甚至低對抗下的投籃是有本質區別。
3.沒有籃板球保證,對投籃的影響很大。
還有一個原因,投籃命中率其實與張子宇的缺陣也有極大關系,不管大家是否承認,張子宇如果在場,不僅她的投籃會提升整體命中率,還會帶給其他球員極大的投籃自信,這是目前這支中國女籃無人可以替代的作用。
這支中國女籃,不僅僅是數據上已經開始依賴張子宇,甚至亞洲杯最終的排兵布陣也與她息息相關。
我們具體來分析一下:張子宇與韓旭兩個中鋒分別帶領一套陣容已經成為必然,韓旭首發的情況下,人員安排如下
李緣總給人老將的感覺,只是因為她進入國家隊比較早,今年僅有25歲,比李一凡、王佳琦年齡還小,很多球迷對她的不穩定頗有意見,但是從綜合能力還看,目前誰能替代她呢?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女籃名宿卞蘭所說:李緣從小就與韓旭一起打球,彼此太有默契了。
2.楊舒予。
通過今年的Wcba與前6場熱身賽來看,楊舒予成長很快,也是未來中國女籃的后場核心,值得一個首發位置,但是由于她是女籃目前少有的、有突破能力的球員,會通過輪換在張子宇上場時,有一定登場時間,包括李緣也是如此。
這中間輪換就包括楊力維、王思雨兩名老將。
3.羅欣棫與翟若云。
這兩名球員風格類似,有意思的是,她們倆比拼的不是進攻,而是誰防守腳步更快,誰將進入替補陣容輔佐張子宇!
4.張茹、黃思靜。
如果張茹的終結能力再強一點,女籃就不會打得這么辛苦,包括潘臻琪也是類似情況。
黃思靜熱身賽打得很少,但是極少的登場時間里,卻意外發現她與張子宇有不錯的默契,比賽膠著時刻,會有奇兵的作用!
包括老將楊力維與王思雨,也許會進入替補陣容,關鍵比賽也會是改變比賽節奏的角色,但是英雄總會老去,包括這次沒有入選的李夢在內,她們已經無法成為這支國家隊的核心,但是余熱尤在,就看是否接受新的定位了!
無論從戰術與戰略角度來看,今后很多年,中國女籃的核心只有一個,那就是:張子宇!
當然她身邊的隊友,至少從替補陣容來看,攻防俱佳最好,否則只能退而求能跑能防才是關鍵,如果能讓女籃更上層樓,她們同樣是球迷心中的英雄。朋友們,您覺得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