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到了暑假,朋友圈總會刷出一波旅游的打卡照。
以前,香港幾乎是內地游客的標配,簽證方便,購物實惠,連語言都毫無障礙。
可這兩年,香港游客明顯減少,香港再也不是那個,走一趟就想再去一次的地方了。
看起來是旅游熱度的轉移,實則是信任和體驗感的流失。
01
最初,大家是因為新鮮和情懷愛上香港的。
二十年前,內地還沒有那么多高端商場,更沒有什么自由行,彼時的香港,既有國際化的大都市氣質,又保留著南洋小城的煙火味。
夜晚霓虹閃爍,白天店鋪林立,哪怕只是走在街頭,也覺得像是走進了電影中的場景。
2003年,自由行開放后,赴港游客猶如潮水一般,那幾年簡直香港旅游的黃金時代。
迪士尼開園、購物節火爆、港劇港星加持,內地游客對香港的向往幾乎到了頂峰。
但繁榮的另一面,也悄悄埋下了裂痕。
最先出問題的,就是體驗,很多內地游客發現,香港服務業的態度并不像宣傳中那樣專業又友善。
相反,出現了柜姐冷臉、餐廳不歡迎普通話、出租車司機一言不合甩臉子的情況,所以,逐漸出現了去一次就夠了的負面印象。
體驗差帶來的后果就是,游客們對香港失去了好奇和觀賞的欲望,甚至有些排斥,自此奔赴香港的游客開始越來越少。
02
除此外,價值觀的沖突也是導致去香港游客減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社交媒體上,不少香港本土網紅,總是陰陽怪氣地拍內地游客蹲路邊歇腳,諷刺他們不文明,甚至用隱晦的方式進行地域嘲諷。
這些視頻不止在網上引發爭議,更在現實中勸退了一大批原本打算帶孩子來香港的家庭。
過去香港的魅力在于它的包容,而現在越來越多人開始懷疑它是否還值得信任。
不僅如此,香港本地的一些制度設計也沒有及時跟上,旺季時公共設施短缺,景點擁擠不堪,廁所難找、長椅稀少。
對比之下,內地的新興旅游城市早就卷起了服務細節,小吃街配有母嬰間、博物館有免費導覽、哪怕是民宿也能預約無障礙服務。
這些看似瑣碎的小事,才是游客決定“是否再來”的關鍵。
03
而在全球旅游競爭加劇的大背景下,香港的短板就顯得更加突出。
泰國推出半價簽證和全景體驗,新加坡用夜間動物園和濱海灣燈光秀搶流量,甚至連馬來西亞、菲律賓也用更便宜的價格、更熱情的服務吸引著中國游客。
香港過去仗著地利和國際范吃老本,現在卻顯得保守、滯后,逐漸從熱門名單中掉隊。
但更深的問題,其實是情緒和信任的斷裂,旅游不是純粹的消費行為,它更像是一場跨地域的信任交易。
你相信這個地方安全、友好、值得一去,才會愿意花時間和金錢前往。
而香港近年來的種種表現,讓不少人心里打上了一個問號,我真的還被歡迎嗎?
04
在當下,消費者越來越在乎是否被尊重,尤其是帶娃家庭和銀發游客,對旅游環境的要求不僅是價格,而是值不值得和安不安心。
一旦這個信任感崩塌,再便宜的機票也留不住人。
當然,香港也不是沒有機會翻盤。
要想重新贏回內地游客,靠的不僅僅是推出幾個節慶活動或者臨時優惠。
首先要從最基本的尊重做起,別再默許那些帶節奏的網紅擺拍,更別把內地游客當成提款機,而是要真正當成貴賓來服務。
其次是重建體驗,可以從細節做起,比如增加座椅、優化導視系統、提高服務人員的普通話能力。
要讓游客在每一個接觸點都感到舒心。這才是真正的具有包容性的國際化,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傲慢。
還有就是城市更新,香港本就有豐富的文化資產和獨特景觀,如果能將這些資源包裝成真正有深度、有溫度的旅行產品,不僅能吸引年輕人打卡,也能打動那些懷舊的中年人群。
最后,別忽視情緒修復,有時候,一句真誠的道歉,比十個促銷更有力。
香港若真想贏回游客的心,或許得先低頭認錯,承認自己這幾年確實做得不夠好。
畢竟,旅游不是一次買賣,而是一段關系。
香港不是不能再火,但必須要懂得,這一波人心的流失,不是市場使然,而是自己親手推開的。
等你真正誠懇了、溫柔了、進步了,游客自然會回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