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溫馨提示:2025年7月需關注感染性腹瀉、登革熱、食物中毒、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猴痘、高溫中暑和洪澇災害。
一、感染性腹瀉
感染性腹瀉的病原包括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如霍亂、細菌性痢疾、出血大腸桿菌急性胃腸炎、諾如病毒腸炎、輪狀病毒腸炎、隱孢子蟲腸炎等。感染性腹瀉起病急,主要有腹痛、腹瀉、惡心、嘔吐等癥狀,重者每日排便多次,嚴重時還會發生電解質紊亂、脫水和代謝性酸中毒等。
主要防護措施
1.避免喝生水。要喝燒開后的水,或者選用衛生合格的桶裝水、瓶裝水。
2.注意食品衛生,生熟分開,在冰箱中,生的禽、肉、水產品應密封,分開存放,避免交叉污染;吃剩的食物要及時儲存在冰箱中,但是儲存的時間不宜過長,再次拿出來食用前要徹底加熱;少吃生冷食品,尤其是要避免生吃螺類、貝類和螃蟹等;不要暴飲暴食。
3.勤洗手。飯前便后要洗手,特別是接觸寵物后要洗手,避免交叉感染;患者用過的器具要及時消毒。
4.出現嚴重腹瀉癥狀時要及時就醫。
二、登革熱
登革熱是一種由登革熱病毒引起的、主要經伊蚊叮咬傳播的病毒性傳染病。通常在被感染的5-9天后發病,癥狀多較輕或無癥狀。典型臨床表現包括突然發熱、疲乏、厭食、惡心、“三痛”(劇烈頭痛、后眼窩痛、肌肉和關節痛)和“三紅”(面部、頸部、胸部潮紅)。大多可在1-2周內痊愈,少數患者可出現出血、休克甚至有生命危險。
主要防護措施
1.預防登革熱的最佳方法是避免被蚊子叮咬。居住在或前往有伊蚊的地區,居室內和辦公場所應使用蚊香或電蚊香液,并同時要使用紗門、紗窗和蚊帳進行防蚊。前往公園、綠化帶等地點,應穿長袖衣服及長褲,并于外露的皮膚及衣服上涂上蚊蟲驅避藥物。
2.居住在有媒介伊蚊地區的居民,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定期清除家庭、單位內的各種積水,露臺、坑洼、樹洞、竹筒等易積水的地方需要定期疏通以及平洼填坑,并疏通溝渠、清理岸邊淤泥和雜草,清除小容器垃圾等,防止蚊蟲滋生。
3.從登革熱流行區返回后,如果出現發熱、出疹等疾病表現,就醫時要主動告知醫生近期本人的旅行史。
三、食物中毒
隨著氣溫升高,微生物性食物中毒、有毒動植物及毒蘑菇食物中毒的風險也相應增加。食物中毒通常在進餐后短時間內急性發病,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癥狀。
主要防護措施
1.選擇新鮮、安全的食品原料,加工時要注意生、熟分開。
2.外出就餐時,注意選擇規范、衛生條件好的餐飲單位。
3.不吃來歷不明的食物,不采摘和食用不熟悉的野生蘑菇及野生植物。
四、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
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是一種由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通過蜱叮咬傳播,以發熱、血小板及白細胞減少為主要特征,常伴隨乏力、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等,部分病例有頭痛、肌肉酸痛、腹瀉等。該病急性期病人血液或因該病死亡患者血液或體液中含有大量病毒,傳染性強;照料患者的家屬或護理人員等,若因防護不當,在近距離護理有出血表現的重癥病人時可能被感染;殯葬人員、家屬若防護不當,在處理因該病死亡的患者遺體時也可能被感染。
主要防護措施
1.避免蜱蟲叮咬,預防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等蜱傳疾病。盡量避免在蜱類主要棲息地如草地、樹林等環境中長時間坐臥。
2.建議穿長袖和長褲,扎緊褲腿或把褲腿塞進襪子。進行園藝、采茶、放牧等農業林業牧業活動前,可使用含有氯菊酯的產品處理衣物和裝備。氯菊酯可用于處理靴子、衣物和露營裝備,并通過多次噴灑以保持保護效果,或可購買使用氯菊酯處理過的衣服和裝備。裸露的皮膚涂抹驅避劑,包括避蚊胺、羥哌酯、驅蚊酯等,遵循產品說明使用。
3.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疫情高發地區,如有親屬出現發熱、出血等表現,應盡快將其送醫,并避免無防護情況下對患者進行護理;患者去世,避免無防護情況下處理遺體等。
五、猴痘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臨床表現主要有發熱、皮疹、淋巴結腫大等癥狀,免疫力低下人群治療不及時可能出現重癥。猴痘傳播途徑以直接接觸患者的病變部位分泌物、滲出物為主,常見的接觸方式包括性行為、家庭內密切接觸、醫療護理接觸等。
主要防護措施
1.了解猴痘防控知識,增強自我防護意識,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
2.避免與猴痘患者或有可疑癥狀者密切接觸,出現疑似癥狀應及時前往醫療機構就診,并告知醫生可疑接觸史。
3.前往猴痘流行地區,應提前了解目的地猴痘疫情情況,做好個人防護。
4.遵守國家出入境管理相關規定,配合做好出入境檢疫。
六、高溫中暑
高溫天氣可造成人體體溫調節、水鹽代謝等一系列生理功能的改變,造成中暑。輕則表現為頭痛、頭暈、口渴、多汗、四肢無力發酸等,重則可表現為大量出汗、皮膚灼熱或四肢濕冷、面色蒼白、脈搏增快,尤其當人們長時間處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中,人體無法適應,身體核心溫度迅速升高,可能引發多器官功能損傷,并伴有驚厥、昏迷、譫妄等嚴重臨床表現。
主要防護措施
1.關注天氣預報和高溫預警信息,提前做好防暑降溫準備。
2.高溫天氣時合理安排戶外活動時間,出門注意防曬、降溫,可備一些防暑藥品。
3.及時補充水分、鹽分和礦物質。
4.關注身體健康,提高防護意識。要更加重視家中嬰幼兒和老人的中暑預防。
七、洪澇災害
7月,我國進入主汛期,易發生洪澇災害。為減少洪澇災害期間疾病發生,在受洪澇災害影響的地區,需要注意飲用水和食品安全、環境和個人衛生,做好病媒生物控制。
主要防護措施
1.飲食飲水安全。確保飲水衛生,不喝生水。井水、河水等混濁水源需經明礬澄清后消毒使用;自來水污染,退水后應徹底清洗管路并消毒。食物充分烹煮,餐具清潔消毒,餐前洗手。嚴禁食用腐敗變質、洪水浸泡或病死的禽畜水產品。
2.環境清潔消毒。被淹房屋遵循“先清理、后消毒、再回遷”原則,及時排除積水、清除污泥垃圾,必要時對墻面和地面消毒。排泄物與垃圾定點堆放、及時清運。
3.病媒生物防控。安裝紗門窗、蚊帳做好物理防護,同時選用合規的蚊香、殺蟲氣霧劑等用品實施科學滅殺;抗洪人員穿長袖、戴防蚊帽,裸露部位涂驅避劑。使用效果好且安全性高的抗凝血類滅鼠劑滅鼠,死鼠集中深埋或焚燒,同步噴灑殺蟲劑滅蚤。病媒生物異常增多立即報告。
4.個人健康防護。保持手部清潔,不用臟手揉眼,毛巾和臉盆專用,紅眼病患者用品需用肥皂清洗并消毒。皮膚清潔干燥,擦汗后涂痱子粉,涉水后洗凈腳部、穿干鞋,破潰感染及時就醫。血吸蟲病流行區避免接觸自然水體,必要時涂防蚴靈或穿戴防護裝備。
5.及時就醫。身體不適立即就醫,尤其發熱、腹瀉患者需盡快診治。嚴格遵醫囑,配合傳染病隔離,規范用藥。/健康科普
作者:應急中心 篤夢雪、李盈盈、涂文校
審核:向妮娟、施國慶
編輯:楊紫萱、張林林
監制:姚建義、于子涵
本文涉及版權圖庫,轉載時請注意,避免侵權。
1.
2.
3.
快點“一鍵三連”,
一起健康生活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