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聽到個消息,深圳培僑好像悄悄地提高了招生門檻!?
有報考培僑的家長透露,港籍班不再接納香港臨時身份的學生,只對香港永居和非大陸籍學生敞開懷抱。真的假的?這事有家長知道嗎?
要說國內最火的兩所港人子弟學校,莫過于深圳培僑和廣州民心。二者雖然同樣面對港澳臺和外籍學生招生,但身份要求也是有所不同。
廣州民心在這方面比較嚴格,只招香港永久性居民和非大陸籍學生;而深圳培僑的話,持有香港臨時身份證的學生也可以申請香港班,內地班不需要身份,為部分內地家庭提供了入學機會。
在聽到培僑可能“不再接受臨時港籍”的信息之后,阿Mo還跑去翻看了官方前段時間發布的插班招生簡章,發現其對“港人子弟定義”的標準并沒有變化。
出現這種情況,阿Mo推測可能是培僑插班的報名人數遠超預期,加上被民心“刺激”,于是在這次的材料篩選中提高了入學門檻,優先安排了香港永居和非大陸籍學生參加入學測評。
至于那些持臨時身份的港寶,如果遲遲未收到考試通知,意味著申請材料被篩選下來,失去了參加后續考試的資格……
培僑收生標準向民心靠攏
不再接受臨時港籍?
深圳培僑,一所港人子弟學校中的“頂流”,既有政府的強力扶持,又傳承了香港培僑書院70余年的辦學底蘊,真正的出道即巔峰。首年招生就吸引了上萬組家庭爭搶學位,平均錄取率僅10%。
但隨著兩屆畢業生升學數據陸續公布,培僑的口碑就變得參差不齊了。
因為部分家長發現,盡管學校招生門檻忒高,集齊了眾多優秀港寶,可在升學成果上,卻并沒有展現出與招生門檻相匹配的強大優勢,與香港的Band 1學校相比,確確實實存在一定差距。
培僑建校至今,國際方向尚未培養出一位牛劍。今年的DSE考試成績雖然沒有出來,但在“校長推薦計劃”中,也僅1人獲港科大錄取(去年是有一位同學被港大錄取)。
培僑2025年部分錄取
相比之下,比培僑晚一年成立的民心學校,今年才迎來第一屆畢業生,卻取得了亮眼成績:國際方向有2名學生考入劍橋,通過推薦計劃也有2名學生被港大王牌專業錄取。
民心2025年部分錄取
無論是國際升學還是香港本地升學,民心的表現都比培僑更出色。
在深圳這樣一個教育資源豐富、名校扎堆的大城市,家長們花費不少時間、精力、金錢,才終于把孩子送進一所口碑不錯的學校,他們不光指望孩子能接受好的教育,更想看到實實在在的升學成績。
可培僑的升學結果沒達到大家的期望,家長們自然就開始懷疑學校的教學水平了,時間一久,難免不會影響培僑在本地教育市場的口碑。
所以培僑這時候突然提高插班招生門檻也不奇怪。
第一,被競爭對手“逼”的。就拿民心學校來說,一直是拿高錄取的標準篩選好學生,也確實辦得風生水起。培僑估計是感受到了壓力,收生標準也在向民心學校看齊。第二,培僑雖然口碑有所下跌,但是爆火程度、第一梯隊的位置還在,報考人數應該還是非常多的,加上插班名額少,培僑想要篩生、不給所有報考者都提供考試機會也情有可原。
第三,現在DSE學校越開越多,生源競爭也越來越卷。培僑提高門檻,可能也是想通過招更好的學生來帶動整體成績,重新贏得家長信任,挽回受損的口碑。不然,培僑如果一直沒有足夠亮眼的成績,好生源也會逐步流失。
民心/培僑等頭部港人子弟學校
未來入學考試或許更難?
民心學校憑借其強大的背景、優質的師資和驚艷的升學成績,迅速在港人子弟學校中占據了一席之地,成為眾多家長的首選。
從招生標準來看,民心學校因為是外籍人員子女學校資質,一直堅持只招收港澳臺永居、外籍及無內地戶籍的學生,港籍明確為永久居民,這種嚴格的招生政策,讓學校從一開始就吸引到了更優質的生源。
現在深圳培僑也在提高招生門檻,可以預見,隨著教育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像培僑、民心這樣的頭部港人子弟學校,未來的入學考試難度極有可能持續上升。
一方面,學校為了保證教學質量和升學成果,會不斷提高選拔標準,對學生的學術能力、綜合素質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
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家長認識到港人子弟學校的優勢,紛紛將孩子送往這些學校,導致報名人數逐年增加,僧多粥少的局面使得入學競爭愈發激烈。
對此,阿Mo有一點需要提醒有計劃讓孩子入讀港人子弟學校的家長,建議提前做好規劃,拿香港永居身份更保險。
就看前段時間,深圳純外籍國際學校突然宣布不收持香港臨時身份的孩子了,政策說變就變,家長根本反應不過來。
而且在身份認定方面,從臨時身份到獲得永居,至少需要經歷長達7年的等待期,這期間也會有續簽不過的可能。如果沒拿到永居,那孩子的升學路徑就會受到直接影響,原先可以走的“本地生聯招通道”將轉為競爭更激烈的“非聯招通道”。
此外,還有家長關心的學費問題。自從“本地生爭議”之后,鬧了很長時間,到目前基本是確定下來了。未來受養人港寶,會按不同家庭在香港的居留時間、納稅等奉獻分層收學費,短期居港或未實際在港生活的本地生學費上漲30%-60%,香港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近日表示:正檢視有關定義,爭取在新一期聯招選科前公布,并且會設立過渡期。
簡單來說就是,那些雖然持有受養人簽證但長期不在港居住,或者沒有在港納稅的家庭,其子女的學費可能要比真正的本地生高出30%到60%。
所以,如果條件允許,盡量早點拿到永居身份,免得以后政策收緊,臨時身份的孩子在教育上吃虧。
如有意向規劃香港身份,或想了解更多港寶擇校升學資訊,可私聊阿Mo~
無論培僑還是民心,都是大灣區最頂尖的DSE課程學校,雖然在發展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質疑”的聲音,但每年依然能吸引大批學生爭相報考。
一般來說,培僑和民心的新生入學申請通常提前一年開放。比如想讓孩子2026年9月入學,就得提前關注2025年的招生簡章。建議有意向的家庭多多關注官方信息,避免錯過重要的報名截止日期。
又有家長會問了:如果錯過了入學考,還有插班機會嗎?其實是有的,像今年,培僑在7月初剛結束一輪插班考試,而廣州民心近期開放了高中階段的獎學金計劃插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