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穎,徹底沒牌了。
兩部庫存劇反響平平。
如今,只能營銷美貌。
但始終困于美貌的楊穎,還能走多遠?
1/
近日,楊穎出席巴黎時裝周,美貌再次出圈。
這次巴黎行被看作她的時尚回歸戰。
她換了三套頂級禮服。
其中在Iris van Herpen秀場穿的薄荷綠長裙最為出圈。
被網友稱贊像森林精靈。
同款眼妝還在淘寶賣爆了。
鏡頭特寫下,她皮膚緊致、五官立體。
話題#Angelababy巴黎時裝周狀態#吸引了五千多萬人圍觀。
而且,她還很聰明地打出了媽媽這張溫情牌。
別人看秀是工作,她卻是帶娃上班兩不誤。
后臺被拍到兒子拉住她裙角的溫馨畫面。
她還配文調侃“趕去上班被抓住了”。
和臺前高冷形象形成鮮明對比。
2/
然而,巴黎的閃光燈背后藏著危機。
5月在澳門,楊穎就暴露了只有美貌的窘境。
當時,她穿閃鉆綠裙的照片霸占熱搜。
網友驚呼她是權威臉、內娛顏值天花板。
工作室文案極盡華麗:
“蝴蝶吻過的波光凝成鱗尾,薄荷綠緞漾起時,羽化一片瀲滟的春綢。”
但這已是今年她第三次靠美貌刷屏了。
當同一張臉反復刷屏,公眾的驚嘆逐漸凝滯為沉默。
網友開始反問:"除了美貌,她還有什么?"
畢竟,美貌出圈卻難掩作品乏力。
當其他女星憑借演技、作品或個人魅力獲得認可時。
楊穎的美貌卻逐漸淪為一種營銷手段。
失去了最初的新鮮感與吸引力。
3/
楊穎的美貌營銷,正陷入一種惡性循環。
從巴黎到澳門;
從古董高定到定制禮服;
她的每一次亮相都在重復同一個劇本。
精心設計的造型、反復推敲的妝容、熱搜詞條的狂歡。
但這種模式化的營銷手段,正在讓公眾產生審美疲勞。
當美貌成為唯一賣點;
當每一次亮相都缺乏新意;
公眾的注意力自然會轉移。
這種對美貌的過度依賴,正在掩蓋楊穎作為演員的本質。
澳門活動時,粉絲舉著牌子喊:"三年沒戲拍了!"
某秀事件后,楊穎的影視資源斷崖下跌。
2023年前還能演大制作,今年只剩兩部積壓劇。
4/
時尚圈的熱鬧,遮不住影視圈的冷清。
2025年,楊穎兩部庫存劇《相思令》《漫影尋蹤》播出后反響平平。
《相思令》中,她與宋威龍搭檔出演雙強古偶。
首播熱度超2萬,看似顏值盛宴,實則災難現場。
綠幕摳圖粗糙如PPT,沙漠背景與人物完全不在同一圖層。
網友吐槽:"孤芳不自賞2.0"
更致命的是,她的演技依舊停留在瞪眼式表演。
《漫影尋蹤》同樣難逃差評。
雖然未像《相思令》般因特效引發群嘲,但楊穎的AI式演技再次成為槽點。
這兩部劇的失敗,暴露了楊穎的致命傷:野心配不上實力。
她曾說"想成為被記住的演員"。
但十年過去,她的代表作仍是《奔跑吧兄弟》和紅毯造型。
當同齡女星紛紛轉型實力派時,她依舊困在美貌的舒適區。
用生圖和帶娃掩蓋演技的匱乏。
業內消息說明一切。
傳了半年的新劇《桃花里》,至今只停留在網傳階段。
美貌本是她的武器,如今卻成了囚籠。
5/
美從來不是錯。
美貌是敲門磚,也可能是絆腳石。
當臉成為唯一貨幣,貶值只是時間問題。
對于演員來說,角色是土壤,無根的美麗終將枯萎。
現在楊穎身上有種割裂感。
在巴黎秀場,她是坐第一排的貴賓。
但在影視圈卻成了邊緣人。
這正是過度依賴美貌而忽視實力積累的必然結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