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改革發展專班組織開展了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改革專項試點遴選工作,中國美術學院申報的《工業設計跨學科聯合創新轉化能力提升和高校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改革》項目成功入選,成為全省在高層次人才有序流動、高校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能力、科創平臺評價和支持機制等9個榜單確立的39項專項試點之一。
專項試點旨在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建設創新浙江、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戰略部署,堅持“小切口、大牽引”,鼓勵各地各單位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因情施策、主動作為,積極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推進的浙江路徑,不斷提高全省上下參與創新浙江建設的熱情,加快形成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和典型案例。
試點名稱
實施主體
工業設計跨學科聯合創新轉化能力提升和高校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改革
中國美術學院
項目概況
該專項以中國美術學院為實施主體,工業設計學院為實驗試點, 以提升高校設計與科技成果聯合攻關能力、構建校企協同機制、推進科研成果高效轉化為 核心目標,聯合強腦科技等科技型企業,聚焦“交互+場景”智能制造關鍵環節,通過“設計賦能科技”、“項目驅動轉化”、“人才一體培養”的系統機制,打通科研、教學、轉化之間的鏈路。
試點基礎
中國美術學院立足響應國家重大戰略、重大任務,緊扣藝術教育和科技創新融合轉型需求,圍繞設計創新轉化能力提升中的“專業素養重塑、創新活力激發、創新平臺構建和產業融合生態構建”等核心議題,以工業設計學院為試點單位推進教科人一體改革專項試點。學院依托完全學分制與深度項目制的耦合共生,書院制與院所制的居學一體,“分-合-分流-再合”四段式教學互動,探索“科學與藝術從山麓分手,又在山頂匯合”的藝工融合創新范式,學院已初步形成“價值導向-知識譜系-教學體系-產學研創”教研成果轉化前置基礎。
工業設計學院架構
國一流本科專業專業工業設計和產品設計
自2020年起,學院啟動“10×10×10新青年設計共創計劃”,與阿里、騰訊、OPPO、云深處等65家行業領軍企業聯合立項,從“命題—執行—轉化”構建校企協同閉環,打通創新鏈關鍵環節。同時,學院擁有教育部首批哲學社會科學實驗室——文創設計智造實驗室、教育部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浙江省協同創新中心“機器人美學設計與人因工效協同創新中心”等國家級省部級科研平臺,配備數化感知、混合媒介、設計智造等前沿軟硬件環境和跨學科的專業團隊,為前置需求挖掘和驗證提供了場景創新的基本條件。
10×10×10新青年設計共創計劃與合作企業
在“10×10×10新青年設計共創計劃”基礎之上,經過與“杭州六小龍”企業的交流參訪,強腦科技、云深處科技、宇樹科技、群核科技等創新型企業在“交互+場景”方面均存在強烈需求,亟需建立“高校+平臺+企業+產業鏈”的結對合作。學院通過師生與企業專家共同參與的多維度創新實踐,不斷突破學科與產業壁壘,探索“校企融合、前置培養、后續跟蹤”一體化迭代創新與培育機制,前期實踐成效顯著,迄今已累計完成100余項工業設計聯合項目,學生成果產業轉化率超過30%,斬獲多個國家級獎項;畢業生連續三年就業率均達98%以上,直接簽約升學率位列全校第一。以產促學,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2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1項,教學成果榮獲國家級一等獎1項、省部級多項。
中國美術學院文創設計智造教育部實驗室(Design-AI Lab)
浙江省機器人美學設計與人因工效協同創新中心
工業設計學院秉持“內外打通,多向聯動”的發展理念,持續深化“10×10×10”新青年設計共創計劃等開放式工作坊模式,通過推動實驗室群開放共建、優化校企資源聯動機制,著力突破產教深度協同中的結構性瓶頸,構建產學研協同創新生態,實現與企業、政府及科研機構的深度協同,為行業創新與人才培養提供系統性支撐。
來 源|工業設計學院
編 輯|賈毓秀
責 編|童戈辛 陶 然
審 核|方 舟 王 昀
中國美術學院官方微信號
投稿郵箱:caanews@caa.edu.cn
“國美學術通訊”官方微信號
投稿郵箱:caarmt@caa.edu.cn
出品:
中國美術學院黨委宣傳部
PUBLICITY OFFICE OF THE CPC CAA COMMITTEE
CAA融媒體中心
CAA MEDIA CONVERGENCE CENTER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