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本是許多人心中的象牙塔,高校老師更是被視為令人尊敬的職業。然而,在高校教師群體中,有這樣一群特殊的存在 —— 無編制老師,他們正面臨著諸多現實的困境。
今天,我們就來聽聽各位網友的真實吐槽,看看他們在這份工作中經歷了什么!
工資少 30%
@匿名網友 A:我在一所二本院校當老師,入職時就知道是無編制,但想著能從事自己喜歡的教學工作,也就咬牙接受了。可真正拿到工資條的時候,還是被狠狠潑了冷水。和同級別有編制的老師相比,我的工資直接少了 30%。同樣是每天備課、上課、批改作業,甚至為了帶學生參加比賽加班到深夜,可收入卻差距懸殊。有編制的老師每月公積金能交好幾千,我卻只能交幾百,看著那點可憐的工資,連在學校所在的城市租房都要精打細算,更別說買房、結婚生子了。
@青椒小 C:我是博士畢業進入高校的,本以為憑借自己的學歷能在高校有一番作為,沒想到因為沒有編制,工資待遇差得不是一星半點。學校的各種津貼、補貼,無編制老師能拿到的少之又少。有編制的老師年底還有績效獎金,而我們只能拿一點基礎的課時費。為了多賺點錢,我不得不出去接一些兼職,可這樣一來,留給教學和科研的時間就更少了,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
評優沒資格
@奮斗的小 D:在高校,評優評先不僅是一種榮譽,更是對工作的認可,還關系到職稱晉升和工資待遇。但作為無編制老師,連參與評優的資格都沒有。我入職三年,每年的教學評價都不錯,學生也很喜歡我的課,還帶領學生在學科競賽中拿了不少獎。可一到評優的時候,文件里明確寫著 "僅限編制內教師",那一刻,真的感覺自己就像個 "局外人",所有的努力都白費了,心里特別憋屈。
@默默耕耘的 E:無編制老師在科研方面也處處受限。申請課題的時候,很多項目要求申請人必須有編制,否則連初審都過不了。發表論文、參加學術會議,也沒有太多的支持。看著有編制的同事們憑借各種榮譽和成果一步步晉升,而自己只能在原地踏步,那種無力感真的難以言說。
還要堅持嗎?
@糾結的 F:一邊是對教育事業的熱愛,站在講臺上看著學生們求知的眼神,就覺得一切都值得;可另一邊是現實的壓力,工資低、沒保障、發展受限,讓我不得不考慮未來。家里人一直勸我考編制或者換個工作,可我真的舍不得離開高校,舍不得放棄自己的專業。有時候也會想,是不是再堅持一下,說不定學校會有政策改變,或者自己能等到轉正的機會。
@已經離開的 G:我最終還是選擇了離開。在無編制的崗位上干了五年,看著身邊有編制的老師待遇越來越好,而自己卻看不到希望。后來去了企業,工資翻倍,也不用再為評優、編制的事情煩惱。雖然很懷念高校的單純氛圍,但現實讓我不得不向生活低頭。離開的時候,心里挺難過的,但也知道這是無奈之舉。
你身邊有沒有無編制的高校老師?他們又有著怎樣的故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
文章來源:訪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