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南京奧體中心南京隊主場對陣蘇州隊現場觀眾60396人,創下“蘇超”單場上座新紀錄,這也是中國業余足球賽事觀賽人數新紀錄。當“蘇超”的盛況震撼全國,近期開打的“浙超”雖已走過十個年頭,熱度卻遠不如前者。同樣是省級足球聯賽,為何差距如此之大?“浙超”真的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浙超”可謂底蘊深厚。其前身浙江省足協杯賽已有30多年歷史,2016年正式轉型為浙超聯賽,是浙江足球的金字招牌。“浙超”的賽事體系是通過職業化改革,推動浙江足球的青訓和職業化發展,更強調競技性,但傳統的“為賽而賽”定位不如草根的“蘇超”來得“討巧”。浙蘇聯賽背后,地域文化、賽事營銷以及經濟聯動等諸多方面的不同,或是造成兩者熱度差異的原因。
7月5日,球場大屏顯示本場比賽共有60396名觀眾到場觀賽,打破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單場上座紀錄。當日,在江蘇南京舉行的2025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第六輪比賽中,南京隊主場0比0戰平蘇州隊。
地域情感的親疏之別
蘇超聯賽巧妙地以城市代表隊為核心,球隊名稱直接標注城市,十三支城市隊以“一隊一特色”打造文化標識,這種方式天然地將球隊與城市榮譽緊密相連,能激發市民的觀賽熱情和地域自豪感。
南京隊的主場設在奧體中心,每次比賽前,球場外的大屏幕會循環播放南京的城市宣傳片,從中山陵的莊嚴肅穆到夫子廟的熱鬧繁華,再到市民日常生活的溫馨片段,讓每一位到場的南京市民都能感受到強烈的家鄉歸屬感。
而浙超聯賽以俱樂部或企業冠名球隊的方式。溫州甌雁俱樂部的主場雖在溫州,但球隊的運營更多圍繞企業展開,普通市民很難將這支球隊與溫州這座城市緊密聯系起來,在他們眼中,這更像是一支企業的隊伍。麗水科菡隊也是如此,球隊名稱中的“科菡”是當地一家科技企業的名字,很多麗水市民甚至不知道這支球隊的存在,更談不上對其產生情感連接。
6月29日,市民、球迷在南通市內一處商場觀看比賽直播。
“浙超”的這種模式還導致了球迷群體的分散。由于球隊與城市的綁定不深,支持同一支球隊的球迷往往局限于企業員工、球員的親友等小圈子,難以形成覆蓋整個城市的大規模球迷群體。
從深層原因來看,這種地域認同感的差異源于兩地不同的社會心態和文化傳統。江蘇的地域文化中,城市間的競爭意識較強,從經濟發展到文化建設,各城市都希望展現自己的優勢,足球聯賽恰好成為這種競爭的載體。“蘇超”的城市代表隊模式,讓這種競爭有了具象的形式,市民們通過支持家鄉球隊來彰顯城市的實力,延續了歷史形成的地域內卷文化。
而浙江人更注重務實和長遠發展,在足球領域,他們更傾向于將精力投入到青訓體系的建設中,希望能培養出優秀的足球人才,為浙江足球的未來打下基礎。這種側重點的不同,使得浙超在短期內難以像蘇超那樣通過激發地域情感來快速提升熱度,也導致了市民參與度的斷層。
賽事破圈的路徑之別
不懂足球沒關系,看得懂梗就行,這是“蘇超”的“破圈秘笈”。
“蘇超”把足球踢成了一場“文化脫口秀”,用“楚漢爭霸”的歷史回響、“鹽水鴨戰水蜜桃”的地域趣梗,讓比賽不再局限于體育競技本身,而更像是城市性格碰撞的舞臺。
在信息爆炸的當下,社交媒體已然成為賽事傳播與破圈的關鍵陣地。“蘇超”深諳此道,其運營團隊洞悉流量密碼,充分利用抖音、微博、小紅書等熱門社交平臺,打造了一系列極具傳播力的內容。
6月28日,消費者在泰州市海陵區萬達廣場“跟著蘇超游徐州”徐州文旅(泰州)推介會上品嘗食品。
比如,在南京隊與蘇州隊的比賽前,官方賬號會發布趣味短視頻,將南京的鹽水鴨和蘇州的水蜜桃擬人化,模擬兩隊“互懟”場景,配上幽默的文案“鹽水鴨說要把水蜜桃啄出汁,水蜜桃不服氣稱要讓鹽水鴨知道甜的厲害”,這類視頻往往能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關注,迅速點燃球迷的討論熱情。
“蘇超”還善于捕捉比賽中的精彩瞬間和有趣畫面,制作成表情包、梗圖等,像球員進球后獨特的慶祝動作,會被配上“這波操作666,不愧是咱家鄉的崽”等接地氣的文字,在社交平臺廣泛傳播,讓賽事的熱度持續發酵。
社交平臺在此過程中扮演了“放大器”的角色。一條趣味視頻通過算法推薦觸達不同圈層,網友的點贊、評論、二次創作形成裂變式傳播,甚至帶動“為家鄉食材打call”的自發互動。這種傳播讓觀賽從“看比賽”變成“參與家鄉文化盛事”。對非本地人而言,這種帶著煙火氣的表達又降低了理解門檻,讓“看不懂足球也能看懂熱鬧”成為現實。
6月29日,游客在泰州市海陵區老街景區品嘗泰州早茶。
“浙超”的路徑則更趨近傳統體育賽事的運營邏輯,以競技水平為核心,傳播重心多圍繞比賽結果、球員表現展開。這種選擇雖守住了賽事的專業底色,但在大眾傳播層面,因缺乏文化符號的軟性連接,以及富有創意、自帶話題熱度的內容,難以突破“體育迷”的圈層壁壘。兩者并無絕對的對錯,只是蘇超的路徑更貼合當下大眾“從興趣切入、用情感留存”的參與習慣,從而實現了更快的破圈速度。
經濟聯動的強弱之別
把體育流量轉化為消費增量,“蘇超”運用一套創新的“組合打法”,為激活城市消費活力提供了新思路。
多元化創新的套餐設計,讓“蘇超”的每場比賽都能有效帶動城市消費增長。揚州結合當地聞名的早茶文化,推出“早茶體驗+賽事觀賞”組合套餐,球迷可以在賽前到百年茶社品嘗特色早茶,再持票前往賽場觀賽。該套餐推出后,僅兩周時間就售出5000多份,不僅帶動了茶社的客流量增長30%以上,還讓很多外地球迷專程為了這份獨特體驗來到揚州,極大地拉動了當地餐飲和住宿行業的消費。
6月14日,2025年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第四輪淮安隊對陣南京隊的比賽在江蘇省淮安市舉行,鐵路部門開行南京站往返淮安東站的長三角首趟“蘇超”球迷高鐵專列,方便南京球迷前往觀賽。
蘇州則利用其豐富的園林資源做文章,讓游客白天游覽拙政園、留園等著名園林,晚上前往球場感受“蘇超”激情。據統計,該套餐上線后,相關園林的門票銷量環比增長25%,周邊酒店的預訂量也大幅上升。還有常州的“9.9元門票+蘿卜干炒飯”和鹽城的“觀鳥+觀賽”,都讓消費者很有下單的欲望。今年端午期間,南京因賽事帶動文旅消費收入達31.3億元。
據悉,“蘇超”目前的贊助商從開打之初的6家,已經增至27家,13支球隊也都有各自的贊助商。比如揚州城市足球隊贊助商就有中國工商銀行揚州分行、楊杰科技、揚立集團、京州聯信、邁安德集團等。
相比之下,“浙超”尚未能有效整合省內的民營經濟優勢,賽事結束后對城市經濟的拉動效果有限,如同“水過鴨背”;與當地的特色產業、旅游資源等聯動也甚少,缺乏類似“蘇超”的創新套餐和商業合作模式。這不僅影響了賽事的資金投入,也限制了賽事品牌的提升和發展。
6月14日,球迷在江蘇淮安“蘇超”市集選購各類賽事周邊產品。
走過十年的“浙超”在保持賽事專業水準的基礎上,也可以借鑒“蘇超”的成功經驗,在挖掘文化特色、加強經濟聯動以及優化運營策略等方面尋找突破口,讓賽事真正走進大眾生活。浙江作為經濟強省,2024年GDP總量達到9.01萬億元,有著雄厚的經濟實力為足球事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經過多年培育,浙江的足球氛圍也十分濃厚,各地級市如“杭超”“甬超”“溫超”等賽事蓬勃發展,培養了大量忠實的球迷。即便浙超的“早集”沒趕上曾經的熱鬧,未來仍能打造屬于自己的一片市場。
原標題:《10年“浙超”竟然沒有“蘇超”火,真的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欄目主編:陳華 圖片來源:新華社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秦東穎 實習生 姜思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