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發現,養貓一段時間后,原本叫“雪球”的貓,已經在你嘴里變成了“雪球兒”“球球寶”“臭寶”“胖墩”“老李”“李主任”……
最后連你自己都忘了它原來的名字叫什么,只有貓還在一臉懵地想:“今天我是哪個馬甲上線?”
別慌,這種“昵稱狂魔”癥狀其實是鏟屎官的常見病。
咱今天就來聊聊:到底能不能給貓起一堆昵稱?怎么起才不至于把主子給叫暈?
一、“名字太多,我都不知道你在叫誰!”
貓咪不是傻子,它們其實能分辨出哪個聲音是“在叫我”,哪個只是你在自言自語。
但如果你一會叫它“小可愛”、一會叫它“黑風暴”、再一會兒變成“阿土伯”,那貓可能真會懷疑你是不是在跟隔壁家貓講話。
怎么做才合適?
選幾個固定昵稱,最好是原名的衍生款,比如“咪咪”→“咪寶”“咪哥”“咪同學”,這種貓比較容易接受。
別今天叫“熊貓”,明天變“老黃”,后天還整成“滾刀肉”——主子臉都綠了。
二、“我聽得懂的,不代表你可以亂叫!”
科學研究早就表明,貓真的能聽懂自己的名字!不光是它的名字,還能聽出“住在一起的兄弟姐妹”的名字。
所以如果你管它叫“隔壁小李”“前男友的名字”,它要么不理你,要么直接掉頭走。
我有個朋友,給他家貓取名叫“豆包”,后面演變成“豆醬”“豆醬小王子”“豆醬·維克托·宇宙之心”,然后——這只貓后來再也不回頭看“維克托”,只聽得懂“豆”。
怎么解決?
昵稱里保留“原名的音節”,比如“丸子”變“丸醬”“小丸”“丸崽崽”,這樣主子還能勉強明白“哦,這還是在叫我”。
三、“叫我胖子?我雖然聽不懂,但我心里不高興!”
雖然貓聽不懂“死胖子”、“臭毛球”這種詞具體是啥意思,但別忘了它們是“情緒捕捉大師”。
你的語氣一變,它立刻知道你是在笑話它:“你是不是嘲笑我最近吃胖了?”
再說了,如果你天天在家里大聲叫:“來??!小笨蛋!吃飯啦!”
這讓你家訪客聽見了,還以為你跟貓的關系是“相愛相殺的塑料情”。
所以,慎用貶義昵稱。哪怕你是開玩笑的,也要注意語氣柔和點。
別讓主子覺得:我養的是人,結果人情緒比我還不穩定。
給貓咪起昵稱,這事兒咱當然可以做!
這可是人貓關系逐步升級為“人貓戀”的必經階段——從“官方實名”到“甜蜜小名”,再到“只有我們懂的暗號”,妥妥的親密見證。
但你也別一高興就起十個八個,還全是“亂七八糟的藝名”加“攻擊型愛稱”,最后貓都不知道你到底在叫誰。
所以,記住三個關鍵詞:穩定、相關、正能量。
這樣你的貓咪才能在你溫柔的呼喚中,耳朵一動、眼神一亮,奔向你懷里,喵一聲:“你終于叫對我名字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