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商業曹點 編輯 | 梁秀杰 責編 | 韓瑋燁
結合開放式場景設計與現代化運營模式的食集,正逐漸從配套業態升級為商業主力業態。
本文從食集為何值得關注、優質案例分享、商業價值這三個方面來探尋食集崛起的原因,為商業項目在業態創新上帶來靈感啟發。
食集為何
值得關注
在商業地產領域,業態組合直接影響項目的客流量、消費粘性和商業價值。
而食集作為承載市集千年歷史文化底蘊的細分賽道之一,早已不再局限于街邊市場,而是成為鏈接商場與消費者內在情感與生活習慣的重要消費場景。
據DTZ不完全統計,2024年上半年中國一二線城市中地方特色美食類主題市集的消費熱度和期待值便位列第三,足以見得食集正成為在當下快節奏高壓力的都市生活中,一個既能放空又能飽腹的“精致”煙火去處。
站在商場業主角度,餐飲業態的高占比又一印證餐飲已成核心客流入口及對抗同質化競爭的關鍵武器。
購物中心餐飲業態占比
食集作為餐飲業態創新模式,逐漸成為消費者情感出口和社交貨幣,甚至是許多購物中心、商業綜合體的核心吸引力之一。
典型食集
都有哪些
當下正是消費理性升級、品牌價值重塑時,消費者愈發注重商品本質,大牌光環、明星效應或網紅流量不再是購買決策的核心之一。
許多業主在食集打造上也更加注重兼具卓越品質、差異化特色、創新體驗且定價合理的品牌與服務,來贏得消費者青睞以構建持久承租力與品牌忠誠度。
海外案例
中環食坊
香港中環街市
運營方:華懋集團
設計公司:AGC Design(內裝為Shadow Design)
開業時間:2021年調改后開業
項目面積:約4000㎡
項目位置:香港中環皇后大道中93號中環街市GF層
位于中環片區“文化三角”之一中環街市的中環食坊類似于升級版大食代,聚集西餐、東南亞菜、港式風味,開放式就餐區與中庭聯動,已成為大量上班族午餐時的隱密食堂。
AGC Design建筑團隊以“食”為核心,在修復的百年街市建筑地面層打造食坊,與兼顧菜場空間的CHEF’S MARKET(食材市集+輕食餐廳)組合,且連接地域多利皇后街,在原始結構上營造獨特懷舊工業風,促使整個項目完美融合歷史保育與社區活化。
CHEF’S MARKET?圖源網絡
中環食坊嚴格篩選入駐商戶,主打各地域快餐,有必勝客PizzaHut、新加坡主題餐廳蒲羅Pulau、越南牛肉河粉Pho Nho、東南亞特色美食亞答屋、鹵肉飯久久 ChewTaiwan 等,開放式廚房和共享座位區重現昔日街市熱鬧氛圍,成為本地居民和游客體驗市井文化的必到之地。
中環食坊?圖源網絡
中環街市是市區重建局進行復修活化以“場所精神”優先的城市更新項目。在整個歷史建筑改造中,中環食坊餐飲內容與建筑氣質、在地文化深度綁定,利用共享空間促進社交互動以活化舊區,創造不可復制的沉浸式體驗。
F1層美食空間
泰國曼谷EmSphere
運營方:The Mall集團
設計公司:au WORKSHOP建筑、城市設計事務所
開業時間:2023年12月
項目面積:暫未披露
項目位置:628 Sukhumvit Rd, Khlong Tan, Khlong Toei, Bangkok 10110
位于定位年輕、潮流、國際化“不夜城”EmSphere一樓的美食廣場,正實現餐飲從地下走向地上的煙火市井空間價值重構。
挑高的一樓設計前衛,運用大量霓虹燈、金屬、鏡面元素,充滿未來感與活力;招商策略高度靈活且注重話題性,融合知名連鎖快餐/咖啡廳、網紅泰式創意料理、高性價比國際風味、快閃店/主題市集,且提供全時段運營,成為曼谷各消費力及年齡段的本地人和游客的打卡熱點。
L1層美食空間?圖源網絡
EmSphere一樓的小吃與餐飲不僅為目標客群量身打造視覺沖突力強、適合拍照分享的環境,搭配運營方組合拳招商策略也讓EmSphere重新定義零售百貨店。
麻布臺之丘Market
日本東京麻布臺之丘
運營方:日本森大廈有限公司
設計公司:藤本壯介及其團隊
開業時間:2024年1月
項目面積:4000㎡
項目位置:東京市中心麻布臺之丘B1層
服務于東京魔幻綜合體麻布臺之丘的高端精致化地下美食Market,正徹底顛覆傳統地下餐飲的刻板印象。
藤本壯介將麻布臺之丘Market設計成“倒置的山谷”,通過部分區域超高挑空、暖黃色木板和藝術陳設,打造出明亮、開闊、優雅如美術館般的用餐環境;以“用美食豐富你的生活和未來”理念嚴格甄選熟食、三鮮、雜食、糖果、鮮花等30+家品類餐飲品牌,涵蓋從壽司、法餐到精品烘焙、有機輕食;采用“都市果園”概念可在餐廳露臺種植植物,供顧客采摘或作為雞尾酒裝飾,餐廳也可增設食材零售區來增加非餐收入,注重食材溯源、匠人精神和獨特體驗。
麻布臺之丘面包店Comme’N?圖源網絡
被稱為“現代版江戶菜場”的麻布臺之丘Market,與EmSphere一樓美食空間不同,Market通過在地化設計、投入、社群、業態共生來突破地下空間局限與定義高端地下餐飲新標準,證明地下空間也可擁有超越地面層的體驗感和品質感。
內陸案例
美食空間CO#NER
COSMO成都
運營方:上普集團
設計公司:MOJO Design
開業時間:2022年底
項目面積:1968㎡
項目位置:成都市錦江區大業路68號COSMO4F
COSMO策展型商場業態布局上的點睛之筆美食空間CO#NER是名副其實的“城市青年全天候食堂”。
CO#NER的入口設置的比較隱蔽,但尋找的過程卻有一絲探索感和驚喜感。整體空間風格是金屬水泥結合而成的工業風,與暖色木家具、卡通簡筆畫的冷暖碰撞帶來的緩沖視覺,給人一種清冷感的同時又顯得頗有親和力,與COSMO整體的潮流前沿氛圍相得益彰。
CO
CO#NER是主理人Kammy在COSMO中采用自營模式的三大空間之一,咖喱之王、黑銀拉面、浪玙小廚等十幾家開放檔口式餐飲品牌以快閃方式根據不同主題提供定制化服務,匯聚東南亞、日式、西餐、中餐、融合菜等13個不同品類風格餐飲提供全天候煙火氣,以美食為載體來強調項目整體的先鋒、年輕、設計感調性。
與同在四樓的還有籃球場、乒乓臺、新零售折扣超市相輔相成,通過餐飲高頻吸引目標客群,延長停留時間以更多促進社交,共同承載著青年社交屬性與業態協同的閉環體驗。
CO
CO#NER呈現出的人與人之間鏈接感、溫度感與歸屬感使餐飲共創空間和社群空間得以具象化,成為憑借重構青年餐飲美學來盤活存量的活化思路典范。
CO#NER對于COSMO來說遠不止一個吃飯的地方,而是項目的核心流量入口與客群粘合劑,是場域活力與氛圍感的營造者,也是整個商場業態協同的樞紐中心。
FOODIE SOCIAL南里食集
上海瑞虹天地太陽宮
運營商:瑞安新天地有限公司
設計公司:NOTA建筑設計工作室
開業時間:2021年9月
項目面積:5000㎡
項目位置:上海淮海中路瑞虹天地太陽宮5F
迷你村莊般的美食空中村落FOODIE SOCIAL南里食集是“XINTIANDI”品牌打造的美食社交平臺,也可稱為食集2.0版本。
NOTA設計方以“市集+社交”為核心設計主線,在25米挑高中庭空間用淺綠色框架搭建“迷你村莊”高辨識度的建筑骨架,將其切分成“農夫食堂”“農夫市集”“農夫商店”三大區域,保證運營方、租戶和消費者擁有社交的、舒適的、獨立的設計空間體驗,提升南里食集對商場的商業賦能和建筑衍生價值。
南里食集?圖源網絡
南里食集的餐飲選品傾向更新穎更有潛力的品牌、品類,據悉,有尚未在主流商場中連鎖化的BADMARKET、EAU、WAT、BasdBan等地域主理人品牌,加以不定期舉辦以餐飲為核心的主題活動,提供稀缺的用餐體驗和“定制化”社交場景之外,也與太陽宮甚至于周邊其他商場形成就餐體驗互補。
南里食集以“隨坐隨聊”的“村莊”休憩觀感和帶來的社交體驗為抓手,激活所在5層乃至整個太陽宮的體驗經濟活力,其成功也為在商場高層中創新業態提供學習范例和想象空間。
Bloomarket
上海GATE M西岸夢中心
運營方:瀧璞餐飲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設計公司:荷蘭MVRDV建筑師事務所(內裝為CASE PAVILION?案亭建筑設計事務所)
開業時間:2024年9月
項目面積:暫未披露
項目位置:上海徐匯區GATE M西岸夢中心1-2F
前亞洲最大水泥廠舊址活化改造上海首座開放式濱水市集Bloomarket,擁有普羅市集成功打造經驗的創始人Kang及其Bloom Team采用“Bloom空間+Market市集”的市集運營模式,讓自帶濱水商業獨特優勢和森系空間美學的Bloomarket成了一個當代多元化的全新餐飲社交空間。
業態布局上,Bloomarket共集結云貴川、湘西、閩粵等30多家主理人餐飲品牌,占地2層的4個區塊分別承載著客流與客單協同作用,其中1樓東區作為云貴川地域風味的多獨立品牌組合區,如大紅大紫的滇味胡麻;1樓西區則是食堂風格的7個不同品牌的檔口,強調敞開與流動,有匯集國內各地夜市小吃元素的JUJUBOY,有胡麻與恩桃里團隊自行研發全新貴州風味品牌的鬧熱很NAOREHIN等地域風味品牌。
Bloomarket?圖源網絡
此外,Bloomarket還增添了如原創植物商店JINJI和生活方式美學合集的買手店,這類價格友好的生活零售與其他品類形成業態互補和體驗閉環。
Bloomarket在西岸夢中心整個招商體系中擔任著“深夜食堂主題下的全菜系餐飲”的多主力店客流引擎作用,花卉搭建的用餐環境與自帶客流的獨有性體驗品牌恰到好處的給追求品質追求體驗的消費者提供具“社交+文化+舒適”的用餐場域,又依托餐飲為媒介給商場帶來穩定的年輕的客流,讓西岸夢中心成為年輕人社交新場域。
食加空間Foodie+
深圳領展中心城
運營方:領展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設計公司:暫未披露(原商場改造由Aedas及其團隊負責)
開業時間:2024年7月重新改造開業
項目面積:約1萬㎡
項目位置:深圳福田區領展中心城B1
領展中心城是領展在內地首個改造項目,而作為商場調改B1層打造的食加空間Foodie+則成為一個全新第三空間。
在原表現不佳的超市業態撤場后,領展運營團隊突破傳統地下空間單一美食街區做法,將空置的空間進行鋪位切分,食加空間Foodie+店鋪數量由28個增至近70個,以首店經濟為策略引入俄貨集市福田首店、超級猩猩福田旗艦店、筋骨堂福田首店、順德公·廣東豬肚雞深圳概念店、湘二爺深圳首店等30多家具煙火氣、精致感、體驗感的品類品牌,整個B1層銷售額同比大幅提升超三倍。成為福田CBD白領及年輕家庭客群、港客等客群的食堂,也是領展中心城的流量引擎。
食加空間Foodie+?圖源網絡
相較于前面的市集品牌單店,食加空間Foodie+不僅設在商場B1層,品牌組合上也傾向布局更多連鎖餐飲與娛樂業態相結合,同時達到降低商場空置率和提升客流、銷售額、消費者滿意度的商業賦能作用之外,也成為存量改造商業的“破局新生”范本。
食集為商業體
帶來哪些價值
首先有多樣的店鋪形態選擇,除了引入主理人品牌單店之外,運營方也可自行將坪效不高業態的閑置空間打造成美食空間。有商場運營方存量改造的武侯大悅城B1悅食匯美食街、北京資和信百貨花椒食集,豐富餐飲業態矩陣、增強商場吸引力,有效降低商場空鋪率與提升租金收入,成為消費疲軟下的有效應對之策。
其次是靈活的運營模式,食集通常采用短期租賃或快閃店模式,不定期舉辦季節主題美食活動,延長目標客群停留時長,而商場借力餐飲品牌的話題性保持市場新鮮感,反哺整體形象升級。且越來越多食集采用統一收銀,比如麓湖漫汀食集采用小程序點單支付,方便顧客又利于數據收集,實現積分通兌和社群運營。
然后更適配城市更新,核心城市的城市更新項目(如舊廠房改造、歷史文化街區)通過引入食集,打造“美食+文化”的復合空間。有上海GATE M西岸夢中心的Bloomarket在水泥廠上的煥新改造,以餐飲為媒介,以建筑為載體,成為集民生與文旅的社交新場域。
與菜場有異曲同工之妙的食集或可成為未來商業標配主力業態,是因為其強大的不可替的聚客能力、高頻消費屬性及“主題化餐飲”集合效應將餐飲從單純的功能性消費,升級為一種體驗驅動、社交導向的復合型目的地,得以更加契合商業體的運營邏輯和目標客群需求。
未來,隨著消費升級和商業迭代,食集將繼續演化,成為商業地產中不可或缺的主力業態。
(本文系轉載,文中圖片若有版權問題,請聯系原作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