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女子連續一周被鄰居冒用地址點外賣”登上熱搜榜。有媒體調查發現,這其實不是孤例,生活中故意將快遞、外賣收貨地址填寫成他人信息的情況時有發生,動機五花八門。
比如,有獨居女生因擔心安全問題,將外賣收貨地址填成同樓層鄰居家,經溝通后表示會改正;有人故意填錯地址,是為了省配送費,待配送員抵達錯誤地點,再電話要求“反正離得不遠,您給我送過來吧”;有超市因靠近小區入口,而唯一的快遞驛站設在小區中部,不少人圖省事直接將收貨地址寫成超市,一些老年人也因不熟悉掃碼取件而如此操作……
收貨地址“張冠李戴”,從結果來說往往給他人帶來麻煩。鄰居的個人信息被冒用,私人生活安寧被無端打擾;配送員為了把物品送到“正確位置”,要額外花費時間精力;被當成“快遞暫存點”的場所被不請自來的包裹占據空間,還無法隨意處置……對故意填錯地址的人來說也有風險,可能丟件、被商家“拉黑”、導致鄰里糾紛,甚至因侵權承擔法律責任。
故意填錯地址,顯然不可取。不過,部分動機并非完全不可理解,只是需要找到合適的解決途徑,而不是將風險和責任轉移給無辜的他人。比如在上述例子中,獨居女性希望更好地保護個人隱私,從社區角度來說,能否在居民樓公共部位設置外賣放置點,讓有需要的居民以此為收貨地址(使用者也有責任及時拿取外賣,維護放置點干凈整潔)?老年人不熟悉掃碼取件,從物流環節來說,能否提供更人性化、適老化的服務,讓老年人感受到更多便利與關懷?
個人需要尊重他人的權利邊界、遵守規則和契約,而不能過分強調自己的利益。與此同時,“奇葩”行為背后,也可能存在合理的訴求,不妨協力疏導解決。
原標題:《新民隨筆丨“奇葩”背后》
欄目編輯:郁晶陶 題圖來源:上觀題圖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紀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