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未來的三十年的經濟形勢會一片大好嗎?
這是必須的,在平臺上沒有這樣的堅定立場,限流會來得更猛烈一些。但是,黃奇帆的一個說法太有意思了,他認為未來的三十年的經濟形勢一定是出奇地好,為什么 ?因為14億人口變成了8億,想一想那會是一種什么樣的場景?
房子多得住不過來,老百姓有了滿滿的住房感; 高校是985還是211一點不重要,因為生源太少,招生辦要滿世界像比特幣挖礦一樣去尋找稀缺資源,但是,這不是經濟學的思考,經濟的發生是系統性的,人口的減少,同時也意味著勞動的減少,好與不好表現于從生產到消費的閉環。
那么,定義經濟發展水平的是什么?
一般地說來,不會去談人口,人口當然一個重要維度,但不是比較維度,核心要素是效率與財富分配。人口多與人口少都可以得出正向結論,也可以得出反向結論。
印度人口很多,現在是第一人口大國了,它的經濟超過中國了嗎,目前經濟總量只有中國的五分之一,在經濟領域用人口說事沒問題,但用人口的孤立數據對趨勢下定義很不經濟學。然后中國的專家很中國,大多是人口論者,比如,說到中國的房地產,認為進入下降通道主要是因為出生率下降了,任澤平一直堅持不懈地為中國人創造生命的沖動而努力,這是對的,但樓市至少目前看,主要不是出生率下降決定的,主要是收入追不上房價的增長,收入房價比的平衡被嚴重扭曲了,另一方面,人口就算是在增加,也追不上庫存的增加,庫存多,收入比低,地方依賴土地收入仍然在擴張供應端,系統平衡被打破了,這是中國樓市扭曲更根本的原因,在這種意義上,人口論弄得不好就成了不一種掩飾。其實人們不妨也多問一下,出生率為什么下降了。
中國人口從14億減到8億,會不會有更多的幸福感?
正題反題都成立,效率遞弱,財富分配掌握在極少數人手中,人口減少了也不影響債務的堆積,那就是島國沉沒的三十年。
黃市長給了我們一個快樂的夢,如果做一個邏輯歸謬,人口降到3億是不是就到了幸福的天花板? 中國未來的三十年,需要更多的像任正非這種在市場競爭機制中殺出來的民企,更需要把行政管理性開支減下來,用于全民社會保障,這才是中國未來的三十年經濟形勢一片大好的政策保證。而人口不過是這種底層邏輯的一個印證,
中國的問題本來很簡單,強化市場機制,給所有經營主體一個公平競爭、充分競爭的經營環境,取消屢試屢弱的經濟等級制,這是效率的選擇;將社會保障支出在GDP中的占比3%,提升至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30%,漸進均衡,抑制兩極分化,取消以體制為中心的等級制,這是分配的選擇。
效率與財富分配,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兩個驅動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