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哈爾濱一位20歲小伙子因車禍離世,他的心臟被移植給了一位57歲大叔楊孟勇。可出乎意料的是,手術成功,大叔出院后的種種行為,把家人嚇壞了,就連醫(yī)生也直呼神奇......
國際上公認55歲是心臟移植的禁區(qū),而當時的楊孟勇已經(jīng)57歲了,他抱著賭命的決心進入手術室,當時醫(yī)院動用了一百多名醫(yī)護人員參與到這場手術中,最后手術才得以順利完成。
楊孟勇的心臟問題已經(jīng)困擾他很多年了,年輕的時候只要干得活稍微累一點他就覺得心臟很不舒服,不過那個時候他也從沒有把這些事情放在心上。
可如今,他如果不做手術的話就活不了多長時間了,如果做手術的話他會浪費孩子們的積蓄,而且能不能治好還是未知數(shù)。
于是楊孟勇就決定放棄治療,生命要走到什么時候是天意,他能做的就是在剩下的時間里過好自己的生活。
決定放棄治療的楊孟勇回到家后經(jīng)常會覺得心臟難受,有時候他一整晚都睡不著覺,他靠坐在窗戶邊等待走向生命的盡頭。
妻子看到他這副樣子心中也不好受,他們兩個當了三十多年的夫妻,風風雨雨都走過來了,如今要讓她眼睜睜看著丈夫死去,她實在是不能接受。
于是妻子就找來孩子們商量給丈夫做手術的事情,身為兒女的父親生病他們肯定不能放任不管,于是母子幾人就商量好了,竭盡全力讓他好起來。
兒女們拼拼湊湊拿出了治療費用,如果錢不夠的話他們還能接著掙錢,只要能把楊志勇治好,所有的代價他們都能承受。
在家休養(yǎng)的那段時間里,孫子孫女們就經(jīng)常上門陪伴楊志勇,早些年他忙于工作很少陪伴家人,如今連孫子孫女都這么大了,可他卻沒有多少時間了。
其實他對這個家付出的陪伴并不多,很多時候他都在外面干活,經(jīng)常好幾天不著家,就算是回家也只是為了歇歇腳,等休息好之后重新出發(fā)。
因為他很少陪伴兒女,所以父子、父女之間的感情并不親近,有時候同處一室也很難說上幾句話,所以楊志勇才不想給孩子們帶來困擾。
最后醫(yī)生和家人輪番上陣勸他,錢沒了可以再賺,至少把命保下來再說,這句話戳動了楊孟勇的內心,于是他就決定治病。
他在手術室中躺了六個小時,等到他再次醒來的時候體內已經(jīng)變成了20歲的心臟,年輕人的心臟就是有勁,楊孟勇覺得自己下一秒就能下地干活了。
不知道是心理原因還是世界上真的有這么神奇的事情,有很多時候楊孟勇都無法控制自己的想法,之前他從不會做的事情,現(xiàn)在也成了一種愛好。
楊孟勇是個粗人,他最不喜歡的事情就是寫那些文縐縐的東西,但是自從“重活”之后,他覺得文字也很有意思。
他開始去書店買各種文學著作,有時候一看就是一整天,晚上他還會自己坐在月亮下賞月寫詩,這種行為放在之前他是根本不可能做的。
楊志勇喜歡上了文雅的事情,但他同時又喜歡拳擊,這種文武雙全的性格讓他的生活十分充實。
其實這種換心之后就像是變了個人的事情并不罕見,國外有個63歲的男人是個飯店的老板,他的繪畫技術還不如三歲的小孩,但是在換過心臟之后,他的畫技已經(jīng)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原來他移植的心臟原主人是一個畫畫愛好者,他的畫技已經(jīng)到了可以開畫展的地步,只可惜一場意外的發(fā)生讓這件事情徹底沒了著落,但他的心臟還在永不間斷的跳動著。
一些醫(yī)學專家認為,器官移植患者也許真的能繼承原主人的性格,當然也不排除心理因素存在的可能,不管是什么原因,活著就是最好的事情,沒有什么比這個更重要。
信息來源:6旬老漢接受心臟移植手術后性情大變(圖)——雙鴨山新聞網(wǎng)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