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宿州市埇橋區檢察院借助無人機等高科技手段,成功查辦系列河流污染公益案件,為流域生態治理探索出一條新路徑。
此前,埇橋區檢察院收到志愿者提供的一組河流污染線索:永安鎮永中溝有隱蔽排污口夜間偷排污水,灰古鎮躍進溝有廢棄堤壩阻斷水體流通,永鎮鎮吳付溝的枯竭河道被占用圈養家禽等等。面對這類問題,傳統人工巡查存在效率低、易遺漏關鍵證據、常陷入“人去場清”困境等弊端,讓執法監督常常陷入被動。為此,埇橋區檢察院引入科技手段,推動公益訴訟辦案提質增效。
在永安鎮永中溝上空,搭載著4K高清攝像頭和GPS定位系統的無人機高效作業。技術人員通過遠程操控,讓無人機沿河道低空環繞偵查。紅外鏡頭穿過夜霧,精準鎖定被蘆葦掩蓋的暗管,清晰捕捉到污水排入河道的畫面,同時,沿岸堆積的生活垃圾也無所遁形。在灰古鎮躍進溝,無人機沿金圩孜橋河段飛行,精準標記出5處被垃圾嚴重堵塞的關鍵節點,高清畫面實時呈現南部廢棄堤壩坍塌情況,河道梗阻一目了然。在永鎮鎮吳付溝,無人機俯拍顯示河道近于枯竭,3處家禽養殖場圍欄侵占河床,養殖垃圾堆積嚴重,威脅河道行洪與水體安全。
“如今,河道治理有了‘千里眼’和‘會飛的取證官’。”公益訴訟檢察官介紹,無人機不僅能突破地形限制,在短時間內完成大范圍河道立體掃描,還能利用圖像識別技術自動標記污染坐標,獲取不可篡改的全景式視聽證據鏈,讓隱蔽的污染無處藏身。
依托科技手段獲取證據后,檢察官秉持“一河一策”原則,向3個鎮的鎮政府及環保部門制發了三份差異化檢察建議。針對永中溝,建議封堵3處排污口,清運4噸河道垃圾;針對躍進溝,建議拆除阻水堤壩,疏通12公里淤塞河道;針對吳付溝,建議取締3處侵占河道的養殖點,清除3噸畜禽糞便,并開展生態修復。
檢察建議下發后,相關部門迅速行動落實整改。在近日召開的“河長+檢察長”聯席會上,檢察官通過無人機拍攝的河道對比影像,直觀展示了治理成效:永中溝排污口封堵嚴實,水質恢復清澈;躍進溝廢棄堤壩被拆除,12公里河道恢復灌溉功能;吳付溝養殖圍欄被取締,垃圾清理完畢,行洪隱患消除。
埇橋區河道眾多、水域面積大,如何實現流域治理從“點”上突破到“面”上長治久清?埇橋區檢察院、環保部門、河長辦密切合作,建立流域水生態協同共治機制,并將無人機巡查固化為“季度體檢”制度,對區域水網進行系統性掃描,巡查獲取的數據納入環保部門“一河一檔”數據庫。同時,依托“河長+檢察長”協作平臺,對巡查發現的普遍性問題或重大風險隱患,及時通報相關行政部門,督促開展專項治理。
據埇橋區水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自實施全域航拍監管以來,全區15條重點河道水質優良指標顯著提升,累計清理各類隱患80余處,流域治理實現全面升級。(記者 何雪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