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透過實訓車間的玻璃窗,在宿州工業學校焊接工位上灑下斑駁的光影。教師李明明彎腰調整焊機參數,飛濺的火星在他深藍色工裝上燙出細密小孔。“手腕要穩,送絲速度要勻”。他輕聲指導著身旁的學生,焊槍劃過金屬的嘶鳴聲中,一道魚鱗紋焊縫在晨光中泛出銀亮光澤。
這個33歲的青年教師身上,疊印著“全國優秀農民工”“安徽省技術能手”“省級優秀指導教師”等多重榮譽——他是宿州工業學校115名“雙師型”教師的典型縮影,更是新時代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生動注腳。
李明明(左二)指導學生訓練
一個樣本——從焊工冠軍到金牌教師
1992年出生的李明明與焊接技術的結緣充滿時代印記。初中時從報紙上讀到“航天火箭燃料箱焊接技術”的報道,讓這個農村少年第一次意識到:“原來焊槍也能托起星辰大海。”2009年盛夏,17歲的他在安徽省技工院校技能大賽集訓期間,每天穿著被汗水浸透的防護服練習12小時,這段“鐵水淬煉”的經歷為他日后全省焊工奪冠埋下伏筆。
2009年9月,剛走出校門的李明明來到合肥六方深冷股份有限公司,成為一名普通的焊工。為了確保每道焊縫的質量,他常常以各種“高難度”姿勢作業:或半蹲、或側臥,遇到低矮管道時,干脆直接躺在地上焊接,任憑灼熱的焊花濺落在工服上。
質量檢測記錄顯示,經他焊接的工件合格率始終保持100%。“從沒聽他抱怨過辛苦,也從不計較加班費。”工段長常跟別人夸贊,“這個小伙子眼里只有兩件事——怎么把焊槍握得更穩,怎么讓焊縫更完美。”
2022年9月,李明明以特殊人才身份被引進入職宿州工業學校。他發現,中職學生普遍對焊接存在“臟累差”的認知偏差。他創新設計“職業情境教學法”,將火箭發動機焊接視頻、大國工匠故事融入理論課,逐漸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校長劉動看來,真正的“雙師型”教師應該“既能站穩講臺,又能征服賽場”,李明明完美詮釋了這一標準。
焊工實訓勞動強度大,高溫、強光和體力消耗讓不少學生產生畏難情緒。為此,李明明特別注重思想引導。每學期第一課,他都會組織學生參觀往屆學生的優秀作品展。在教學過程中,他嚴格規范學生的每一個操作步驟,從焊槍握持姿勢到焊接角度,從電流調節到焊縫處理,都要求一絲不茍。為了讓學生真正掌握技術,他常常不厭其煩地反復示范,直到每個學生都能獨立完成合格作品。
辛勤耕耘換來豐碩成果。多年來,李明明指導的學生在各級技能大賽中屢創佳績:5次獲得宿州市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焊工項目一等獎,在省級比賽中更是斬獲2個一等獎和5個二等獎。這些成績不僅是對學生技能的肯定,更是對他教學成果的最好證明。
“焊接需要精湛的技術,更需要專注的態度。”李明明常對學生說。在他的言傳身教下,“學一行,愛一行”的工匠精神正在一批批學生心中生根發芽。
校企合作導師聘任儀式
企業到學校開展校企合作深度考察交流
一套體系——構建“雙師型”教師成長生態
李明明的快速成長離不開宿州工業學校獨特的“雙師型”教師培養體系。
學校構建了立體化的教師培養體系,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為教師成長搭建多元平臺。在校本培訓方面,學校根據現代職業教育教學改革需求,定期開展信息化教學等專題培訓,近三年組織全員集中培訓20余場次。這些培訓不僅轉變了教師的教育理念,更提升了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
在高端研修方面,學校積極選派骨干教師參加各級培訓。三年來,共有39人次參加國家級培訓,46人次參加省級培訓,1200余人次參加市級教研培訓。這些培訓有效提升了教師在教育教學理論與實踐方面的能力水平,為教學科研及專業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
“我不僅學習了教學設計、公開課打磨等教學技能,還拓寬了跨學科視野。”教師張華在培訓結束后,積極將所學應用于實踐:與同事分享教學軟件使用心得、嘗試AI技術輔助教學、借鑒全國教學能力大賽一等獎獲得者的情境創設方法。這些改變不僅提升了她的教學水平,更帶動了整個教研團隊的進步。“正如那位主講人所言,教師進修不僅是個人能力的提升,更是為學校升本發展積蓄力量。當每位教師都追求卓越,學校、個人和國家的發展就能形成良性循環。”張華說。
為打破職業教育“紙上談兵”的困境,學校創新實施“三對接”培養機制,著力提升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一方面,學校積極鼓勵教師考取相關專業的高級工、技師等職業資格證書,目前教師持證率已達92%。另一方面,學校與區域內12家知名企業共建教師實踐基地,每年選派約20%的專業教師深入企業實踐鍛煉,近三年累計選派18名教師赴企業實踐。
教師周本利在談及企業實踐經歷時深有感觸:“三個月的企業實踐讓我對行業最新技術標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這些寶貴的經驗直接轉化為了課堂教學內容,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操能力都得到了明顯提升。”這種“真刀真槍”的實踐鍛煉,使教師能夠將企業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及時融入教學,有效提升了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適應性。
師生共同走進企業見習
一組成果——人才培養質量持續攀升
目前,學校“雙師型”教師已達117人,占專業教師總數的85%,其中有近80位教師在國家級、省市級教學能力比賽和學生技能大賽輔導中獲獎。12位教師獲得宿州市骨干教師及學科帶頭人榮譽稱號,100多位教師的教學論文、優質課和教學軟件在各級評比中獲獎。
這群優秀教師帶領學生在各類競賽中屢創佳績。在全市中職學生技能大賽中,學校連續三年金牌數位居第一,在省際學生創業大賽中連續三年獲得宿州市第一名。更令人欣喜的是,畢業生“雙證”獲取率提升至95%,對口就業率達到88%。
學校的辦學經驗和成果也得到了廣泛認可,幫扶三所縣域中職學校開展師資培訓,辦學經驗入選《安徽省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典型案例,彰顯了國家級示范校的引領作用。
隨著新型工業化進程加速,職業教育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宿州工業學校正在實施的“‘雙師型’教師2.0計劃”頗具前瞻性:建立教師數字化能力認證體系,要求專業教師掌握智能焊接、工業機器人等新技術。
如今,李明明有了新目標:建設虛實融合的“智慧焊接工坊”。“傳統手工焊需要傳承,但更要教會學生駕馭自動化設備。”他指著正在調試的焊接機器人說。這種與時俱進的教學轉型正是中國職業教育從“規模發展”向“內涵建設”轉變的微觀寫照。
(記者黃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