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晚在線消息,7月10日,代號“部隊重返太平洋”的美軍大規模軍演將啟動,近300架戰機、數千官兵參與,規模創紀錄。這場演習的核心是“敏捷戰斗部署”戰術。美軍要把龐大機群拆成小型單元,像撒豆子一樣分散到西太平洋偏遠海島和秘密基地。美國空軍參謀長阿爾文直言,這戰術就是為應對“大規模中美沖突”設計的,怕被“一鍋端”才化整為零。
為這場演習,五角大樓在預算中專門撥了5.326億美元。《空軍與太空軍雜志》說,按出動軍機數量算,這是美國空軍史上規模最大的演習之一。近年美軍在太平洋的大規模演習不少,2023年5月“北方邊緣”出動150架戰機,“竹鷹2024”在12個地點部署約150架,2022年“勇敢之盾”超過200架,這次顯然更勝一籌。
美軍(資料圖)
和“部隊重返太平洋”同步的還有“護身軍刀”演習,橫跨6500公里海域,19國參演創紀錄。但德國、英國等歐洲國家更多是象征性參與,太平洋投射能力有限。這種“秀肌肉”難掩美軍的戰略焦慮,他們正悄悄在菲律賓擴建7處軍事設施、重開廢棄基地,打造直面中國的“前沿堡壘”。
中國軍事專家指出,這兩場演習的信號比表面陣容更危險。美軍在為西太平洋的高強度對抗細化作戰方案,從分散部署、后勤保障到基地強化,都透著把戰術推演變成實戰能力的野心。這些演習就是其應對西太基地脆弱性的“壓力測試”。面對美軍的實戰化演練,解放軍得看透本質。美軍跨區調動雖華麗,卻暴露了遠海作戰依賴固定補給節點的致命軟肋;“敏捷部署”正說明其對基地安全性的深度焦慮。這矛盾正是構建反制體系的突破口。
五角大樓(資料圖)
美國專家和智庫很關注解放軍,總結出六大優勢。戰略目標明確,一直把美國當“頭號標桿”,殲-20對標F-22,中華神盾艦和宙斯盾系統硬碰硬,甚至有些領域“彎道超車”,集中精力發展快得驚人。資源利用效率高,軍費雖只有美軍三分之一左右,但沒浪費在全球跑腿,全砸在研發和裝備上,055型驅逐艦造價據說只有美國阿利·伯克級的一半,性價比極高。人力資源充足,解放軍現役兵力超200萬,美軍約140萬。
中國14億人口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人才庫,不管短期沖突還是持久戰,底氣都很足。海軍發展迅速,航母、075型兩棲攻擊艦服役不少,高端科技邁入世界前列,美國專家覺得亞太美軍優勢遲早會被削弱。戰略專注,解放軍主要精力在亞太,目標和資源都集中,區域內作戰能力很強。國際中立政策讓解放軍不用在海外鋪攤子,資源全投在軍事科技和人才培養上,靈活性很大。
福特”級航母(資料圖)
對于美軍在西太平洋的動作,中國外交部一直有明確態度。毛寧表示,中方一貫按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原則處理中美關系。美方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剝奪特定國家機構和公民購買土地和房產的權利,是典型歧視性做法,違背市場經濟原則和國際經貿規則,最終會損害自身利益,中方敦促美方立即停止將經貿投資問題政治化。菲律賓防長特奧多羅對南海有不少表態,反對中國“南海九段線”主權主張,卻又說沖突可能性小。
他覺得中國在該地區的戰略計劃不受美國影響,由自身議程驅動,中國是否對菲律賓“動手”和特朗普是不是總統沒關系。菲律賓有恃無恐,一是覺得中國作為世界大國,不會貿然撕破臉點燃戰火;二是中菲摩擦還沒到擦槍走火的程度,他們“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在解放軍耐心快到臨界點時就“裝死”,怕中國出手后被倒打一耙。
軍事演習(資料圖)
但中國應對手段已明顯升級,出臺相關法案強化海警執法權,公布黃巖島領海基線,對峙中還有加速逼停等行動。特奧多羅還利用美國航母訪問馬尼拉的時機,要求中國放棄核武器,這是對《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的曲解。該條約承認五個核大國地位,菲律賓自己都沒簽署,卻想道德綁架中國。菲律賓長期將國防寄托在美國身上,靠“美菲共同防御條約”尋求保障,實則成了美國“印太戰略”的“打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