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消息,當地時間7月8日,馮德萊恩在歐洲議會演講,對中國多方面“嚴厲抨擊”,提出要求,中方迅速回應。馮德萊恩此次發難,將矛頭對準三個方向。她指責中國對俄羅斯的支持加劇歐洲動蕩,認為中俄合作等同于為俄戰時經濟輸血,這是歐盟無法接受的。可事實是,中國在俄烏問題上始終秉持客觀公正立場,一直勸和促談,從未偏袒任何一方,中俄合作也是正當互利的,不針對第三方。
她還稱中國商品傾銷全球,是為解決產能過剩,攪亂了世界市場。這一說法與美國立場如出一轍,美財長貝森特就曾多次提及類似觀點,要求中國改變。但中國商品走向世界,靠的是性價比和市場競爭力,為全球消費者提供了更多選擇,這是市場規律的體現。在稀土問題上,她批評中國的出口許可證制度沖擊歐洲制造商,聲稱與華接觸徒勞低效。
馮德萊恩(資料圖)
要知道,王毅外長訪問歐盟時已明確表示稀土不會成為中歐問題,中方還為歐企開通“快速通道”加速審批,主動釋放了合作誠意。馮德萊恩提出的這三項要求,本質上是對中國內政和正常國際合作的干涉。她甚至放言,中歐關系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中國如何對待俄羅斯,這番話充滿了霸權思維和不合理的預設。
值得注意的是,馮德萊恩此時對華強硬,背后有復雜的背景。7月7日,美國向14國發布關稅信函,卻唯獨對歐盟網開一面,提出協議對歐盟所有商品保持10%基準關稅,部分敏感行業排除在外。有消息稱歐盟與美國已接近達成協議,這難免讓人猜測,歐盟是不是因為得到美國好處,才在對華態度上急轉彎。
美歐關系(資料圖)
更巧合的是,馮德萊恩正面臨歐盟內部的信任危機。羅馬尼亞議員皮佩雷亞提出對她的不信任投票決議,獲72名歐洲議員簽名,將于7月10日表決。盡管此次投票未必能推翻她,但這是10年來歐洲議會首次針對歐盟委員會主席的公開彈劾,足以說明歐盟內部矛盾尖銳。在這種情況下,她對華釋放強硬信號,難免有轉移內部矛盾的嫌疑。
面對馮德萊恩的無理要求,中國外交部的回應斬釘截鐵。針對所謂中國支持俄羅斯的說法,中方明確表示中俄正常合作不針對第三方,也不應受第三方干擾。對于她提出的經貿和稀土等方面的要求,外交部發言人毛寧直言,當下需要再平衡的是歐盟的心態,而不是中歐經貿關系。中方的態度一貫清晰,中歐之間不存在根本性利益沖突和結構性矛盾,不應因分歧而將彼此視為戰略對手。
怎么和美國談,德法兩國有分歧(資料圖)
中國始終秉持合作共贏理念,愿通過平等協商解決分歧,從不以脅迫手段謀利。即將舉行的中歐領導人會晤是關鍵節點,中方期待與歐方總結過去50年經驗,規劃未來合作,發出積極信號。德國前總理默克爾也公開警告歐盟,不要對美妥協,否則將付出更大代價。她認為歐盟應展現戰略自主,對美國強硬關稅政策做好反擊準備,才能爭取更多談判籌碼。歐盟若一味跟隨美國,大搞陣營對抗,只會損害自身利益。
歐盟目前的做法顯然不利于中歐關系發展。美歐貿易額巨大,美國卻動輒以加征關稅相威脅,這種“極限施壓”早已不得人心。歐盟一邊與美國談判妥協,一邊對中國提無理要求,這樣的雙重標準很難讓人信服。中歐貿易本是雙贏格局,中國需要歐洲的技術和市場,歐洲也離不開中國的商品和發展機遇。中國物美價廉的商品提升了歐洲人的生活品質,歐洲企業也在對華合作中獲得豐厚利潤。馮德萊恩炒作“去風險化”“擺脫依賴”,忽視了中歐經貿的互補性和互利性,是典型的短視行為。
歐盟(資料圖)
在全球經濟面臨諸多挑戰的當下,中歐更應加強合作,而非相互指責。無論是應對氣候變化、推動全球經濟復蘇,還是維護國際公平正義,中歐都有廣闊的合作空間。馮德萊恩在訪華前提出的這些要求,顯然與合作共贏的大方向背道而馳。中方的回應雖然簡短,卻道出了問題的核心。歐盟若不能擺正心態,客觀看待中國發展和中歐關系,反而被美國牽著鼻子走,只會錯失更多發展機遇。
希望歐盟能認清形勢,摒棄零和思維,以務實態度推動中歐關系健康穩定發展,這才是符合雙方根本利益的正確選擇。即將到來的中歐峰會,是檢驗雙方誠意的重要機會。歐盟若能放下偏見,與中方坦誠對話,或許能為中歐關系注入新的動力。反之,若繼續執迷不悟,堅持錯誤立場,中歐關系恐怕很難取得實質性進展。國際社會也在拭目以待,看歐盟能否做出正確的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