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第十一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的聚光燈投向“齊魯文化與世界文明”這一分議題時,一場跨越時空的文明對話在儒家思想的發源地徐徐展開。齊魯文化,這片承載著中華文明基因的土地,正以“和而不同”的智慧,將齊魯大地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與世界多元文明緊密相連,為全球文明交流互鑒注入了新的活力。
齊魯大地是儒家文化的發源地,“仁愛民本”“義利之辨”“以和為貴”等思想構成了中華文明的核心價值。“齊魯文化與世界文明”分議題主要是深刻呼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背景,與聯合國設立的“文明對話國際日”相銜接,深入探討全球化進程中不同文明之間的和合共生之道,為應對全球挑戰、推動人類文明發展貢獻中國智慧。
10多年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以孔子開創的儒學思想為基石,跨越千山萬水,不斷走向世界,給各國人民帶去溫暖。當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60余位學者齊聚孔孟故里,不同膚色、語言、信仰的碰撞,恰恰印證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文明哲學,“中國的孔子”越來越成為“世界的孔子”。
齊魯文化對“統一性”的追求,深刻影響了中華文明的演進。孔子修訂《春秋》蘊含的“大一統”思想,經董仲舒“天人感應”理論升華,最終成為中華文明“協和萬邦”的治理哲學。這種思想在當代轉化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形成深度共鳴。
當前,單邊主義、文化隔閡等加劇全球治理困境。安徽大學哲學系教授解光宇表示,儒家的“仁愛”思想倡導和平共處、互利共贏,有助于化解國際爭端與沖突,可以成為連接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紐帶;“誠信”思想則是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英國漢學家、英國巴斯大學中國政治、語言與國際研究系課程主任兼高級學者余德爍認為,這一主題的核心在于倡導文明間的平等、尊重與互鑒。在全球現代化進程中,避免文化霸權、倡導文明共生至關重要。真正的現代化不應是單一價值觀的擴張,而應是多元文明在交流中形成的和合共生。這一理念與儒家的“和而不同”高度契合。
從尼山圣境到世界舞臺,齊魯文化正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重塑著文明對話的范式。當我們在尼山之巔回望,看到的不僅是孔子的諄諄教誨,更是文明交融的永恒命題——唯有以開放包容的姿態擁抱差異,以創新轉化的智慧激活傳統,方能在“各美其美”中實現“美美與共”。這或許就是齊魯文化給予全球文明互鑒最深刻的啟示:真正的文明進步,從來不是消除差異,而是讓不同文明在對話中彼此照亮,共同走向光明的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