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幼兒園鉛中毒事件,已經寫了四篇文章。其中昨天的,不得不發到知識星球上。覺得該說的話都已經說盡,沒有什么可寫的了。沒想到,又發現了新的線索。
大家先看看下邊的圖片。
這是“關于天水市麥積區培心幼兒園鉛中毒”事件的情況通報。想必大家丈二和尚摸不著頭,把“天水市麥積區培心幼兒園”單獨劃紅線是什么意思?
剛開始,我也是如此,搞不明白截圖之人想干什么。特別是,他們把央視7月8日的報道也截圖了,重點標注的依舊是“天水市麥積區培心幼兒園”。
后來看了解釋說明才知道,原來涉事幼兒園的全稱叫做“褐石培心幼兒園”。
作為一名前媒體人來講,到了這一步,我就“不淡定”了。新聞規范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準確。這個準確,包括時間、地點、人物。堂堂的央視,在導語當中,第一次出現至關重要的“地點”的時候,必須用全稱的,也就是說用“褐石培心幼兒園”這個稱呼,而不能簡稱“培心幼兒園”。
同樣的,作為一級政府的官方通報,要求必然比媒體更加規范。所以,他們用“培心幼兒園”也是一種疏忽。
對于央視和天水的定性,之所以用疏忽,而沒有用嚴重失誤,是覺得將“褐石培心幼兒園”簡稱為“培心幼兒園”還是可以理解的,不會產生多大的歧義,也不會造成什么樣的損失。
如果說,剛才的“不淡定”,僅僅是有一點。接下來的“不淡定”,就直接拉到了十級。原來,天水市不僅僅有褐石培心幼兒園,還有一家培心幼兒園,而且都在麥積區,法人還不一樣,一個是現在犯罪嫌疑人李敬琳,另一個叫閆文瑾。
這就好比于,本來要去抓的是李鬼,結果把李逵給綁了回來,而且還公開示眾,大肆宣揚:看,我們將李鬼繩之以法了。李逵的心中,是不是有千萬只羊駝飄過?這個培心幼兒園以后還怎么干。
作為外地的網友,或者說絕大多數天水當地人,是分不清褐石培心幼兒園與培心幼兒園的區別的,都會認為后者是前者的簡稱。但是作為天水市政府來講,難道也分不清嗎?
天水不是做了真實可靠的調查了嗎,連后廚的監控及沒用完的顏料都找到了,怎么連幼兒園的名字都搞錯了。我們是否有理由懷疑,當初你們去的壓根就不是褐石培心幼兒園,而是培心幼兒園。繼而,質疑調查的真實性呢?
不要覺得是吹毛求疵,因為連名字都能夠搞錯,不知道轄區內有兩家幼兒園名字相仿的調查,很難讓人相信其嚴肅性及可靠性。
至于央視,看了上邊的截圖知道,記者也去了幼兒園。接著看原視頻,發現他們沒有走錯門,是去了褐石培心幼兒園,也就是找到了正確的事發地。
可問題也來了,攝像記者跟出境記者,難道就不看一看幼兒園的“招牌”嗎,到底是褐石培心幼兒園,還是培心幼兒園。敢肯定,前者鐵定不會掛后者的招牌。果不其然,央視的鏡頭里明確的顯示,人家掛的就是褐石培心幼兒園的招牌。
前文說,在導語當中將本應該全稱的地名用簡稱,是新聞素養的缺失。當然,央視或許會借口說,這是被天水誤導了。可是,接下來的截圖顯示,誤導并不是主因,你們就是不專業和不負責任,抱著到此一游的心態去的。
看到了吧,褐石培心幼兒園離著培心幼兒園離著僅有5.5公里的路程,開車也就11分鐘。也許有人說,5.5公里也不遠了,看不到也正常。對于普通人來講,是正常的。但是,作為新聞記者而言,是不正常的——你們開車導航或者打車的時候,是不可能沒發現褐石培心幼兒園和培心幼兒園是兩個地方,除非坐著“專車”直接奔赴而去。
一個新聞記者去采訪一個事件,特別是重大的“突發事件”,是不應該僅僅出現在事發地的,還要將周邊的環境也一并調查,更重要的不僅僅要采訪到當事人——當然,現在誰也采訪不到了——還需采訪到周邊的群眾。那么央視,你們有沒有走訪?
如果真做了負責的走訪,是不可能看不到麥積區的培心幼兒園的。在采訪周圍群眾的時候,當你們嘴里說出培心幼兒園的時候,對方也會感到詫異,甚至會告訴你們搞錯了。如此,新聞報道中是萬萬不會有“簡稱”。
以上,就是他們的態度,連事發地的名字都能夠搞錯,也難怪質疑聲四起了。
遺憾的是,直到現如今,沒有看到一絲一毫的回復,反而是震耳欲聾的沉默充斥在天水的上空。
想來,天水是不可能再發聲了。即使發聲,鑒于他們連名字都傻傻分不清,也無法取信于人。那么央視,亡羊補牢猶未晚矣,你們的記者還在天水吧。如果離開了,也應該立馬買回程票,進行真實可靠的調查,以挽回自己的聲譽。要不然,大家會再一次印證你們的“地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