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湖南考生小凱“高考575分被父母趕出家門”一事沖上熱搜,掀起輿論如潮。
由于小凱是物理類考生,575分的高考成績已經超過湖南一本分數線約60分,這在很多人眼里已經是相當不錯的成績,所以大家紛紛批評小凱父母太不知足,將孩子逼得太緊。
但梳理完來龍去脈,真相似乎和大家想得并不一樣,很多家長看完反而共情起了小凱父母。
小凱就讀的學校是長沙的頂尖高中——長郡中學。
之所以能成為公認的頂尖高中,是因為這所學校每年單單是一本率就超過97%,年均985錄取率更是超過85%。
也就是說只要孩子進入這所學校基本就穩能上一本,再努努力,成績只要不在學校里排倒數,不是整天混日子虛度時光,上個985高校也不費勁。
當然,能成功進來的學生原本也大都是尖子生,都是中考排名里拔尖的存在,大家自然也不甘于只保底個一本,基本都想沖擊清華北大等頂尖名校,家長們更是如此。
而小凱575分的成績看似很高,但在這所學校里堪稱吊車尾的存在,甚至低于其所在班級587分的歷史最低線,小凱父母做夢也沒想到他能只考這么點分數,失望至極。
是父母趕鴨子上架要求太高嗎?
并不。
小凱初中就獲得了省級物理競賽獎,高一入學時,成績在群英薈萃的長郡中學依然能穩居年級前50名,妥妥的“清北種子選手”,不僅小凱父母,連老師也是這樣認為的。
結果在最為關鍵的高考,小凱給所有人就送上這樣一份驚喜,直接刷新歷年最低分數線。
02
據父母所言,小凱曾是他們的驕傲,對他也寄予厚望,但手機毀了孩子,也毀了這個家。
高二那年,小凱以方便聯系為由向父母索要手機,父母猶豫再三終究抵不過小凱的再三請求,也根本沒辦法拒絕,畢竟當時小凱的成績依然名列前茅,就這一個簡單要求怎么拒絕?
小凱拿到手機后便開始沉迷游戲和論壇,早讀溜進廁所玩手機,晚自習也溜走玩手機,該就寢的時候仍然玩得昏天黑地,導致成績直線狂降到600名開外。
后悔不已的父母嘗試干預,想沒收手機。
但小凱拒交手機的反抗也無比激烈極端,不僅狂砸家具,將自己臥室里砸得只剩個空調,還剪斷父母臥室和客廳電線,霍霍冰箱里的食物,無所不用其極。
甚至還跑到外婆家里用寫遺書的方式威脅父母,嚇得年數已高的老人擔憂不已,連夜將他送回父母身邊。
高考結束后他也沒覺得自己的成績有任何不妥,整天在家日夜顛倒地玩手機,父母實在看不過他那墮落的樣子,給他提出三個要求任選其一:
要么留在家里,但是得守規矩,按時上交手機;要么在當地縣城找個包吃住的暑假工;要么去長沙找工作多賺點錢,父母提供車費和首周的生活費。
但小凱一個不選,氣得父母直接換掉大門的密碼鎖,切斷水電網絡,將他趕出家門。
哪曾想到,小凱也不是個省油的燈,即便被趕出家門,依然有辦法拿捏父母。
03
小凱找來了媒體。
在鏡頭前表現出一副無辜的樣子,哭訴自己有多可憐無助,痛斥父母有多不講道理,每天只能吃一頓飯,睡覺只能睡在家門口的樓梯間里,想要復讀也不被父母允許。
更過分的是,他還鬧到了父母工作的單位,將事情弄得人盡皆知,生怕父母不夠丟臉。
作為一個完全沒有任何經濟能力的學生,一邊心安理得墮落著享受著父母提供的資源,一邊自以為委屈地試圖親手砸碎父母的飯碗示威。
試問,換作哪位家長能接受這樣的孩子?
很多人認為,是小凱父母過于唯成績論,對他管控太過于嚴格,從小壓制孩子愛玩的天性,一步一步將孩子與自己的關系逼到這種地步。
但事實是,小凱父母不是對成績失望,而是對小凱如今的為人和人品失望。
簽下書面保證卻不遵守承諾,面對父母管教卻施以極端方式反抗,有上清北的潛力卻自甘抱著手機墮落。
最讓人唏噓的莫過于,小凱跟媒體說他很羨慕別人家的父母,殊不知有多少農村孩子也在羨慕著他的父母。
父母不惜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輪流來回往返長沙和老家兩地租房陪讀照顧他,堅持了足足五年這樣的奔波勞碌日子,給他足夠的生活費,瞧見他走了歪路又不惜一切代價試圖糾正他。
哪怕已經對他失望,當他抵達長沙火車站后,父母還是給他轉了紅包并備注“注意安全”。
這就是被小凱備受“嫌棄”的父母,這也是讓很多農村孩子深感羨慕的父母,“若我的父母上過學受過教育,有教育孩子的理念和認知,我的成長也不至于如此艱辛孤立無援。”
04
輿論持續發酵后,小凱對一些信息進行了回應和“辟謠”。
他說自己父母并非成績出來后才將他趕出家門,而是在高考前夕就不讓他在家里住。自己也沒有用遺書來威脅父母,雖寫了遺書,但沒有輕生念頭,也沒想到遺書會被長輩看見。
網傳他因為徹夜玩手機導致成績下滑,他承認玩手機經常玩到凌晨,但不承認整夜都在玩。曾經有一次情緒激動,砸了家里的一部分物品,但事后也有對父母表示抱歉。
總結下來就是,沉迷手機是真的,寫遺書也是真的,砸壞家里物品也是真的。
只能說“辟謠”辟了個寂寞,父母沒有冤枉他任何,他還是本能地將一切都怪罪于父母身上,而非他自己。
目前事情的最新進展是,小凱受訪稱,他已于兩天前回到家中,與母親關系已經有所緩和,但尚未和父親溝通,關于未來的打算,他明確表示有復讀意愿,想去復讀。
想要冰釋前嫌不難,沒有父母愿意故意為難自己的孩子,但問題是經此事件后小凱真能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嗎?真能幡然悔悟回到擁有手機前的樣子嗎?
我個人是持悲觀態度的。
因為他的那番“辟謠”,還是在極力回避自己身上的問題,想極力弱化自己犯的錯誤,更是著重強調父母是在高考前夕就將他趕出家門,潛意識里還是認為錯在父母而不在他。
之所以選擇妥協,恐怕是因為餐廳洗碗工的工作太辛苦太勞累,也完全沒有玩手機的機會,復讀和洗碗哪個更輕松舒服他還是分得清的,這或許也是為什么父親仍然不愿與他溝通。
父親并不唯成績論,五百多分、六百多分真的不是特別重要,只要他能對自己負責就好,相比成績,這位用心良苦的父親更在乎兒子的人品和為人。
輿論場上的喧囂到這里基本已經落幕,但這個家庭內部的紛爭恐怕還得繼續。
小凱所展現出的種種跡象,讓人無比懷疑他是正值叛逆期,多數孩子的叛逆期通常出現在14到16歲的初中階段,而小凱的叛逆期似乎要比常人來得晚些,也更為激烈叛逆。
可憐天下父母心。
只能祝愿小凱在復讀前走出叛逆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