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字關注,多點在看防失聯
個人觀點,不代表任何組織與單位
甘肅 褐石培心 幼兒園孩童血鉛異常是近期最受關注的事件,有些人對調查通告充滿質疑,比如認為周圍的工廠很可疑,或是覺得添加顏料技術上不可行,之前的分析里提到鉻黃是過去比較普遍的黃色含鉛涂料,有人說鉻黃不溶于水,不可能完成食品染色,或是鉻中毒會比鉛中毒更先出現。
其實調查通告里提到的幼兒園食物導致血鉛異常是比較合理的解釋,“顏料”造成糕點里極高的鉛含量在技術上也是可能的,真正難以理解或者說調查通告尚未解釋清楚的,是為什么這么做,也就是動機。
本文約5500字,讀完約10分鐘,你會了解:
環境污染說為何難以成立
為什么鉻黃可能是神秘顏料
解析針對鉻黃的幾大質疑,以及為什么不必擔憂鉻中毒
檸檬鉻黃、檸檬黃分別是什么,就算用檸檬黃,大概也違規
參考國外使用含鉛“添加劑”的動機,幼兒園的行為不可理喻
(一)“環境污染說”無法自洽
網上有人看到 褐石培心 幼兒園附近有工廠,甘肅以前又發生過工廠污染導致孩童鉛中毒,因此不相信是該幼兒園自制的糕點鉛超標。
但周遭工廠污染等環境污染假說,很難解釋此次大量兒童血鉛超標。因為血鉛超標的孩童親屬均未查出問題。比如7月6號時媒體報道的74名孩童到異地做檢測,70名孩童血鉛超標,未超標的4人, 2人是超標幼兒的未上學家屬,2人來自另一家 慧凡渭北 幼兒園【1】。
如果是環境污染,相同環境下的孩童難以幸免。未上學家屬有著相同的家庭環境,沒超標,可以排除家庭環境。上述提到的慧凡渭北幼兒園,距離出事的褐石培心幼兒園僅一公里【2】,同樣沒問題,能排除幼兒園所在環境為暴露源的可能性。
注意褐石幼兒園孩童里很多人血鉛查出來是300 ug/L以上,而渭北幼兒園兩名孩童測出來不到20 ug/L。即便假設某個環境污染以 褐石為中心,距離一公里外的 渭北影響小一些,也不可能出現如此巨大的落差。
網上有些被廣泛傳播的說法也很可疑,大概率是誤導性質的假消息。比如說幼兒園自己打了口井,用的是井水。似乎已有家長辟謠,而且看該幼兒園的照片:
去哪里打井?
還是要強調:注意血鉛水平。這些血鉛是 很多家長專程帶孩子到外地才測出來的,得來不易。 如果你想要真相,那么就尊重數據,按數據去分析,不要不顧數據,信口開河。
不少孩童血鉛到了300甚至400以上。這非常高,如果是土壤、空氣、水等很有人共享的環境里有污染,必須是非常嚴重的污染,不可能只影響幼兒園。
比如說地下水,還能有地下水是一個幼兒園單獨使用,不通到其它地方?
由于血鉛異常只出現在 褐石幼兒園,問題出在這個幼兒園后廚準備的食物,是更合理的解釋。
(二)神秘顏料辨析
很遺憾,調查通告里只提到幼兒園使用含鉛彩繪顏料,未給出具體顏料名稱,也未說明含的是哪種鉛化合物。
這種信息真空引發諸多猜測。有人一查,發現畫畫的顏料比食用色素還貴。而且該幼兒園糕點檢測出來含鉛量超過1000 毫克/千克,也就是1000 ppm以上,國內居民住宅涂料含鉛量上限都只有90 ppm,到底是啥顏料能做出如此重鉛的糕點?
個人觀點:當下,買到面向消費者的含鉛顏料——包括涂料、油漆這些廣義上的顏料,應該很難。因為過去的半個多世紀,我們對鉛的毒性認識不斷加深,對鉛的限制也越來越多。
像歷史上,油畫的多種顏料都是含鉛化合物,比如鉛白,就是白色的碳酸鉛。不少 含鉛化合物后來也晉升為油漆涂料。
但由于鉛的毒性,現在繪畫的含鉛顏料基本都被取代。幾乎只有給藝術品做修復才會用。比如梵高用鉛白,修復他的畫作就得用鉛白,不能用如今的替代品鈦白、鋅白。
至于含鉛的油漆涂料,居民環境里也是普遍被禁。但工業用途的油漆涂料,管理標準和居民住宅的涂料不同。像中國從2020年12月起,對民居涂料的鉛限制在90 ppm以下,汽車、工業涂料是1000 ppm【3】。有些特殊用途的工業涂料,鉛的限制更滯后。
通告里明確提到黃色顏料(也是查出含鉛的兩個糕點需要用到的顏色)。含鉛的黃色顏料,用得最多的就是鉻黃,鉻酸鉛。此外,鉻酸鉛涂料很重要的一個用途:道路線標記,是 最晚 被限制的含鉛涂料之一。 歐美已經不再用鉻黃染道路線,但我不確定中國是否一樣。 畢竟該用途對人的暴露風險較低,要做出同等效果的無鉛替代品又不容易。因此,現在買到工業用的鉻黃,可行性上大一些。
基于這些,我傾向于推測幼兒園用了含鉻黃的工業用顏料/涂料。
(三)鉻黃入食,真有先例
網上有很多反駁糕點里是加了鉻黃的“論據”,分析一下。
質疑1:鉻黃不溶于水,沒法作為糕點等食品的染料
鉻黃溶解度是很低,但搞成液體染色還是可行的,否則道路線怎么染出來?更關鍵的是,非法加入鉻黃給食品染色,有很多先例。
簡單匯總一下:
80年代末起,孟加拉的很多姜黃都用鉻黃為主的染料染色【4】
用鉻黃給姜黃染色也出現在印度、巴基斯坦等其它南亞國家【5】
23年末/24年初,FDA發現厄瓜多爾一家企業用鉻黃給肉桂染色,導致美國某品牌的肉桂風味蘋果泥鉛超標【6】
對于鉻黃染色不可能,最值得參考的是孟加拉的姜黃染色,不僅研究充分,還提供了具體操作。
孟加拉的不法商販是怎么做的?他們是用鉻黃為主要成分,有的還有其它鉛化合物,總鉛含量為2-10%的“色素”給姜黃染色。在不同論文里南亞姜黃檢出的鉛含量最高值從1000 ppm到近3000 ppm不等【4-5】。
褐石幼兒園糕點檢出的鉛含量也是在1000 ppm級別,即千分之一。如果用類似的鉛含量2-10%的“色素”染色,稀釋20-100倍,“成品”就會是含鉛1000 ppm。
另外,孟加拉的染色姜黃消費者買回去后都會熬煮食用,他們并未發現異常——包括那些鉛含量近3000 ppm的劇毒姜黃。所以用鉻黃染色糕點應該不會行不通,或像網上一些人說的會磕牙。總之,技術上可能實現。
質疑2:鉻黃不溶,不會被吸收,無法導致血鉛升高
我的看法:美國、孟加拉等地對染色姜黃的研究足以證明鉻黃里的鉛能被人體吸收,而且可以導致兒童出現較高的血鉛。
2014年波士頓一位兒童查出血鉛280 ug/L,根據調查分析,認為是被鉻黃污染的姜黃導致【7】。哈佛曾在孟加拉找了300多個兒童測重金屬,血鉛最高363 ug/L【8】。老外的這些研究里還提出鉻黃里的鉛,人體消化系統能吸收40%左右。
褐石幼兒園孩童的血鉛水平非常極端,很多在300以上,最高超過500,可是參考上述案例,可以得出結論:食物如果被鉻黃嚴重污染,能導致血鉛超標到如此程度。還是那句話,技術上可能。
質疑3:鉻黃里鉻毒性更強,應該會是血鉻上升,鉻中毒
是的,鉻黃是鉻酸鉛,既有鉛,也有6價鉻,一般認為是劇毒。但6價鉻主要健康威脅是致癌,而致癌是個漫長的過程。像鉛也致癌,可血鉛高了表現出來的健康問題肯定不會是立刻得癌癥,而是其它癥狀,比如神經毒性、腎毒性。
另外,鉻黃里的鉻,人體吸收比鉛更弱。去看孟加拉、美國那些鉻黃污染食物的研究,食物里,比如姜黃或肉桂里都是測出鉛和鉻,分子比還是1:1,由此推測用了鉻黃,但在受影響的人群里,測的都是血鉛。
現在有些認為是添加鉻黃的人說鉻中毒更危險,不肯說顏料是什么是為了掩蓋鉻中毒,或是要給孩子治鉻中毒。這也是誤導。注意FDA、CDC調查蘋果泥鉛超標時,都公開提出是鉻黃引起,怎么沒要求去測鉻?
鉻不僅吸收弱于鉛,代謝也快于鉛。6價鉻體內半衰期是35-40小時,相比之下鉛是28天。不僅如此,人體攝入的6價鉻絕大部分會被迅速轉化成毒性更弱的3價鉻,后者半衰期更短,約10小時。綜合起來,人體吸收的6價鉻,8小時左右就有60%經尿液排出。
這些孩童面臨嚴峻的鉛中毒挑戰——目前認為鉛中毒導致的傷害是不可逆的,但他們的鉻中毒危險并不大。攝入鉻過多的一般處理也是清除暴露源,不再接觸后等人體自然代謝,沒有也不需要特別的治療。
這些孩子小小年紀已經被騙了一回“好好吃飯就能健康長大”,無論出發點是什么,不要再騙他們第二回,包括鉻中毒。
(四)檸檬黃與檸檬鉻黃
國內一位著名的食品黑科技博主提出幼兒園后廚是買了“檸檬黃”,還做了完整復刻。
我不確定國內網絡電商平臺里的標識準確程度。但如果說是檸檬黃,應該是指食用檸檬黃,或者酒石黃,在美國也叫黃色5號,食品添加劑標號是E102。
這個檸檬黃是沒有鉛(Pb)的,化學式:
檸檬黃在食品、藥品、化妝品均有廣泛應用。
但鉻黃的別名,應該是檸檬鉻黃。鉻黃的成分是鉻酸鉛,但在實際應用中,還會依據另外加入多少硫酸鉛,區分出深鉻黃、中鉻黃、淺鉻黃、檸檬鉻黃。
前述提到的姜黃鉛超標,科學家測出來有些姜黃里鉛鉻比是1.3【4】。接近1,肯定是鉻酸鉛為主體,但鉛稍微多一點,那一點很可能就是硫酸鉛等其它鉛化合物。
由于檸檬黃是食用色素,檸檬鉻黃是受嚴格限制的含鉛工業原料,姑且不論法律如何規定,至少在道義上,從賣家到電商平臺,應該嚴格區分,避免造成混淆。
如果真的是電商平臺上,有人把檸檬鉻黃標成了檸檬黃,幼兒園后廚貪圖便宜買了檸檬黃,確實是造成悲劇的一種可能。
可兩點要注意。
一,即使電商在檸檬黃后面標了非食用,不代表一定是檸檬鉻黃。因為檸檬黃本身用途很廣泛,不僅有給食品上色,還有用于化妝品,或是給玩具、衣物染色。很可能還是酒石黃,只是不是食用級別。
二,食用檸檬黃的用量也有嚴格規定,按中國食品添加劑的規定,糕點上的彩色裝飾,檸檬黃的最大使用量也只有0.1克/千克——100毫克/千克【9】:
低于 褐石幼兒園兩種糕點里測出來的1000毫克/千克以上的鉛含量。其實食品添加劑里的檸檬黃上限最高的果醬,也只有500毫克/千克。
就算這個幼兒園用食用色素檸檬黃,操作上大概也超標了。監控錄像很明顯, 直接倒一大堆“顏料”進去,色素當飯吃,就是離譜。
補充一點,檸檬黃作為食品添加劑也有爭議,有些人對它過敏,一些研究指向檸檬黃可能和ADHD等疾病有關。這也是為什么會有嚴格的劑量限制。而檸檬黃也是FDA在4月提出建議在2026年底完成主動退市的幾個人工食用色素之一。
(五)難以理解的動機
分析到這里,你應該明白了,從鉛中毒集中在 褐石幼兒園,鉛中毒程度嚴重,這兩個現象來看,幼兒園飲食里出現嚴重的鉛污染,是合理的解釋。
用含鉛“顏料”給食品染色,導致嚴重鉛超標,最終導致非常高的血鉛,這在技術上也是可能的——國外就發生過。
作為曾經使用最廣泛的鉛染料之一,鉻黃,理論上也完全符合 黃色含鉛“顏料”的“罪犯肖像”。
所以,目前給出的調查通告,解釋合理,技術上可能。但是有一個關鍵問題沒有說清楚,那就是動機,幼兒園為什么要這么做。
對比國外把含鉛顏料用作食品添加劑的案例。
1. 匈牙利紅椒粉鉛中毒
90年代中,匈牙利一些不法商人在紅椒粉中加入氧化鉛,導致近50人鉛中毒住院【10】。
商人為什么這么做?紅椒粉是匈牙利飲食里的經典香料,顏色越“正”,代表質量越高,越受消費者喜愛。但要得到高品質的紅椒粉,需要長達一年的干燥。加入氧化鉛增色,可以縮短干燥期,仍然獲得漂亮的亮紅色。
動機明確:大幅縮短產品生產周期,同時可以冒充高質量,商業角度,回報很大。
2. 孟加拉姜黃污染
孟加拉給姜黃上色要追溯到1988年。姜黃在生產過程中,收獲后需要干燥、打磨,才能形成黃色的姜黃。而且也是顏色越亮代表品質越高。
但1988年孟加拉雨季遠超以往,讓種植者沒法干燥姜黃。有些農民就嘗試通過添加色素來偽造亮黃色。找的色素是什么?最便宜最易得的黃色色素,剛好是以鉻黃為主的工業染料。
那些染料是印度或中國生產,中間商進口到孟加拉是賣給玩具、家具、服裝行業,不是給食品業。注意,這是很多年前,含鉛涂料管理不像現在那么嚴格,如今玩具、家具這些肯定不能用含鉛涂料。而且這是孟加拉,政府管理包括食品安全監督薄弱。
可偶然一用后,姜黃種植者、加工廠發現色素太好用了。不僅成品顏色好,還節省打磨時間,注意打磨時間越久,被打磨掉的部分也越多,產品損失越大。此外,消費者非常看“顏值”,上了色的姜黃好看被追捧,不上色的批發商都不肯要。這樣,本是臨時應對雨季的色素添加不僅被保留下來,還不斷擴散。
動機仍然明確:迎合消費者,偽造高品質產品,同時縮短加工時間,減少加工損失,商業上回報顯著。
回到 褐石幼兒園,它的動機是什么?我個人覺得簡直是不可理喻。
首先,它一個幼兒園后廚,不是大種植戶或大經銷商。食用色素就算稍微貴一點,但規模擺在那里,用得了多少,對應才多少錢?就算把食用色素取消了,一分錢都不花,能省幾個錢?
而且這家幼兒園的實際控制人有4個幼兒園,一個和出事幼兒園距離僅一公里。如果用“彩繪顏料”真那么有利可圖,怎么其它三家沒一起用?
其次, 匈牙利、孟加拉的消費者把紅椒粉、姜黃的顏色和品質高度關聯,激發了造假染色的動力。但 幼兒園食堂的消費者對食品顏色能有什么要求?哪個家長會要求幼兒園點心必須花花綠綠?很多搞不好就怕你花花綠綠。
再次,無論是匈牙利生產紅椒粉還是孟加拉種姜黃的人,文化程度確實不高,不懂工業染料的安全問題。這也是為什么孟加拉政府后來專門對農民、加工商開講座,介紹鉛中毒。可幼兒園里,就算后廚打工的沒讀幾年書,園長好歹應該有點文化吧?至少知道給孩童上非食用“色素”是多大的“雷區”吧?
當然,或許有些人就是如此蠢,又如此不巧,看到電商上有人出售非食用顏料,剛好是含鉛的工業涂料,導致了悲劇。但要讓人信服如此巧合,至少應從公開神秘顏料的身份做起。
總之,讓糕點鉛嚴重超標的“神秘顏料”,技術上完全可能,但沒解釋清楚動機,血鉛異常這件事,依然會令人存疑。
不過也有技術上不可理解的地方:異地測出來血鉛超過正常參考值數倍,在本地卻是正常。現在有人說本地檢測用的是指尖采血,可能有誤差。一般認為 指尖采血是 假陽性更多,沒法解釋怎么把超標幾倍的血鉛測成正常。
什么時候把這些不可理喻的事情說清楚了,或許血鉛之謎就破解了。
訂閱關注防失聯
前沿醫藥,請關注
參考資料
1.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1123494
2.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1122505
3.https://ipen.org/news/china-adopts-new-lead-paint-standards-protect-children%E2%80%99s-health
4.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13935119305195?via%3Dihub
5.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48969724051532
6.https://www.fda.gov/food/outbreaks-foodborne-illness/investigation-elevated-lead-chromium-levels-cinnamon-applesauce-pouches-november-2023
7.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5415259/
8.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55/2014/730636
9.http://www.customs.gov.cn/spj/xxfw39/cpjgzyxx/lsdwyxsp/lsdwyxspxgbz/6002261/index.html
10.https://www.latimes.com/archives/la-xpm-1994-10-11-wr-49091-story.html
更多精彩內容見Youtube:Y博的科普園
Y博也有播客了,歡迎關注《說醫解藥》
小宇宙、蘋果播客、Spotify同步更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